假才子: 短談新加坡與民主理論
2 b6 k( H2 e+ w# h* l# F' K; d8 E: dos.tvboxnow.com
6 l) B+ h" u& N8 H1 ]) C公仔箱論壇1 O+ a, |7 r( {$ Q$ q: N6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 l& S" b+ e0 b! q/ m% w2 S" S2 |
筆者對新加坡其實不算熟,但既然李光耀死了大家都在討論,我又從我比較熟悉的角度談談我從新加坡處想到些甚麼吧。公仔箱論壇( U, U7 D9 h8 m, h. h! J
; {: J8 l5 J# D6 N$ z1 ?! o! mos.tvboxnow.com有票不等如有民主從政制上看,新加坡國會是國民一人一票選出來,政府又由民意代表選出,某程度上已經有普選,但為何仍然很少人說新加坡是民主國家?因為民主並不只談投票,還要有人權和法治。新加坡人表達自由受限制,政府打壓一切反對聲音,輕則被告誹謗,重則驅逐出境,傳媒和司法機關受政府影響,政府甚至明言「哪些地區選了反對派就cut資源」,選舉環境難談得上是公平進行。新加坡雖然依法治國,人民也守法,但司法有多獨立,政府是否受約束,卻成疑問。因此新加坡在很多西方機構的考核上仍沒有被列為民主國家。公仔箱論壇/ e$ p, W8 l( C* S! j. G5 R
os.tvboxnow.com/ b9 w9 B0 ~/ Z$ X' W
民主化與袋住先
) S# ]& o4 M5 I d' B8 {民主發展,一般人出於良好意願,會以為民主化就像支射了出去的箭般一路往前。但現實並非如此簡單。現在學術界認為,除了專制和民主兩種政府,還有一些處在中間,部份專制又部份民主的混合政府 (hybrid regime)。新加坡有選舉,政府行事卻專制,可算一例。而這些混合政府可以用民主的部份掩蓋專制的部份,令人民產生混淆,阻撓民主化。例如香港人會說政府是只有1200人或689人選出來,新加坡政府卻可以說自己是廣大選民選出來。香港人可以說要爭取普選,但新加坡政府可以說已經有普選了,你還要爭取甚麼民主?同樣地,萬一你袋住先,袋完後上頭說「你不是已經有普選了嗎」,你下一步怎麼辦?
. [* R7 {. _/ i; g' l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U) f0 @0 e/ q! I( X$ b4 m
其實香港也可算是 hybrid regime,有一定程度的自由和法治,也有部份議會席位是民選產生,政府於是能催眠一部份人說,我們不是已經有人權自由法治了嗎?反對派不是整天在議會吵鬧拉布嗎?香港哪裡沒有民主了?然後就一些人就中了催眠說,對呀你班廢青覺得經濟繁榮穩定哪裡不好了,香港很民主了你們反對派還想怎樣,中央讓你們反對派存在已經很寬大為懷了......tvb now,tvbnow,bttvb i: s. z9 T* E. p3 e# h; f
- C+ Q3 [. ?$ h% y4 O/ r5 X9 Sos.tvboxnow.com經濟發展就有民主化公仔箱論壇4 b$ T# H( H U g7 @! p
大中華主義者對於中國民主化,有兩個樂觀的理由。理論一說經濟發展必定要伴隨政制發展。新加坡人均 GDP (PPP) 逾7萬美元,是全世界頭幾名經濟最發達的地區,經濟發展夠好了吧,有政制發展嗎?理論二說中產階層會支持民主,新加坡中產怎麼想我未有親自接觸,但從表象上有在爭取民主的似乎不太多。或者不用走到南洋那麼遠,看看香港的離地中產吧,問他們支不支持民主?經濟發展就有民主化,中產必定撐民主,會否太簡單化?. E) H3 }5 J% f$ E! [8 Z5 y& l
os.tvboxnow.com! y/ F# ]3 j" M9 f
政制設計的重要
+ V" P/ b6 t- b1 G, T( Y( yos.tvboxnow.com新加坡反對派難以勝出的另一個理由,是選舉制度。新加坡的選制偏向「勝者全取」(winner takes all),執政黨在上屆選舉有60%票,反對派約有40%票,雙方取得的議席卻是93% (81/87) 對7% (6/87),反對派有4成人支持卻在議會中近乎滅聲。如果採用較符合比例的選舉制度,反對派雖然也不能執政,但至少能拿多一些議席,不讓政治氣氛那麼一面倒。所以說,不應忽視政制發展中選舉制度的細節,有句說話是「魔鬼在細節中」哦。
) ^) C7 M) N. N. Q* I9 ]7 gos.tvboxnow.com
9 o6 k' s$ ]$ e2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亞洲價值觀公仔箱論壇1 \2 V$ J1 m- C& @ W; ]# f8 q
李光耀又提出所謂「亞洲價值觀」。首先定義上就有問題,因為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伊朗......等一串亞洲國家,我不確定到底有無共通的價值觀。即使不談這一點,如果他只是想說發展不等於要搞民主自由,那也不見得跟亞洲有何關係,給我的感覺是他只是藉亞洲和文化差異等說詞來包裝這個想法。# k# E. ^; Q5 T
6 w# g+ l4 D# f5 J* D3 }2 R9 b9 ktvb now,tvbnow,bttvb那發展是否不等於要搞民主自由?李光耀大概會自豪新加坡就是個成功例子,但新加坡能維持這樣多久,沒人知道。換個講法,新加坡的成功,到底是建基於「新加坡發展模式」的成功,還是「李光耀個人能力」的成功?如果是後者,他死了這個模式恐怕就無法維持下去。雖然我在各方面不認同他的政治思想,但我必須認同他是個歷史上很少人能相比的能人或賢人,新加坡的成功是他撐起而不是制度撐起,我覺得絕對有可能。雖然這又涉及到歷史發展是否可能因為一個人物而改變的哲學問題....
@) Y; u+ ^: w2 g4 s2 b3 z, Dtvb now,tvbnow,bttvb
& n! D" V: f6 k, D4 @+ Otvb now,tvbnow,bttvb還有就是,始終不搞民主自由而仍然搞不好經濟的例子,總比不搞民主自由而搞好經濟的多。例如近來歐美經濟衰退,就多了人說「你看西班牙/希臘搞民主自由,經濟多差」,但我早陣子看西班牙相關新聞,發現那邊的政客愛講「你看古巴/委內瑞拉不搞民主自由,經濟多差」。在哪裡畫條線、選擇用哪些例子和 sample,結論可以180度反轉的呢。
+ w+ c! }9 x0 X0 }os.tvboxnow.com
- j$ |2 i! m% i0 H, l6 ]! o' f$ l; z身份認同
" X0 [0 V4 ^! \+ c9 Tos.tvboxnow.com新加坡的歷史其實不算長,1819年才在英國東印度公司策劃下開港發展,跟香港落入英國人手中時間差不多,1959年從英國取得自治權,1963年跟隨馬來西亞一起獨立,1965年再脫離馬來西亞獨立。根據網上資料,此時新加坡的華人氣氛仍然很強,講華語的遠多於講英語和馬來語的,也是與馬來西亞分手的原因之一。可是後來李光耀大推英語化,亦努力建立多種族的國民身份,到了現在,儘管新加坡仍然很多人是華人面孔,但他們對華人這一概念有多大歸屬感,或者華人身份跟新加坡人身份有無衝突,那些「血濃於水」、「大家都是一家人」、「阿爺」的講法對新加坡人有無說服力,值得考究。身份認同在一個不長的時間內建立或改變,絕對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