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澳門] 鷺鳥林生態區遭建賭城污染棲鳥減少

立法議員麥瑞權就近日,據傳媒報道:「環保局定期做生態調查,統計底棲生物的數量,並進行生態管理,在非鳥季清潔區內的鳥類淺灘。近年候鳥數量有少量增加,在本澳錄得黑臉琵鷺的數目逐年上升,一月錄得六十三隻,是自有記錄以來最多,當局會繼續觀察。他又認為路氹城生態保護區保育工作不容易,因生態區附近的人流、車流及場所有所增加,當局會持續優化生態區。」  然而,有專家學者指出,近年政府對澳門在生態保育工作方面的確卓有成效,值得贊揚,但在生態保育區的另外一邊的鷺鳥林生態區,由於近年經濟飛速發展,路氹城的大型基建工程不斷趕工的原因,使到空氣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破壞了濕地動植物自然生態鍊的平衡,使原先飛到鷺鳥林濕地棲息的鳥類品種逐漸減少,經過的途人都指出該區不見有多少隻鳥類在休憩或覓食。
4 L: N; X) s' A6 N1 g# U 古語云:「良禽擇木而棲」,澳門的生態環境是否仍然適合鳥類棲息一直被坊間所質疑,而現時濕地區的鳥類到底飛到何方仍未知知數。如長此下去,我們的生態保育或濕地區還能吸引鳥類選擇飛到本澳作為棲息之地嗎? tvb now,tvbnow,bttvb% ~& h6 Q; _1 n" D7 L" @3 h
 同時,亦有專家學者指出,在二0一一年《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第五章第五條環境保護第三款中已經提出:「建設跨境自然保護區和生態廊道,構建完整的區域生態系統,保護區域生態旅遊資源。推進生態保護合作重點區域建設,加快環珠江口跨境區域綠道建設。」面對大規模開發建設對本澳自身生態環境造成持續的影響及不斷惡化,加上棲息的鳥類不斷飛向鄰近橫琴及周邊地區。特區政府應本著科學發展的精神,採取更積極、更切實的舉措,建議結合區域合作的契機,例如:為澳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平衡發展作長遠的考量,在橫琴建設更大更長遠自然生態濕地區,發揮區域合作互補優勢的同時,亦優化鳥類棲息的生態環境,透過澳粵兩地共同努力推進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 F$ v+ ]& J0 ~% L) [  A4 z& Q 有鑒於此,麥瑞權提出書面質詢: os.tvboxnow.com5 N+ D+ N  X( C; a: b
 一、近年政府對澳門在生態保育工作方面的確卓有成效,值得贊揚,但在生態保育區的另外一邊的鷺鳥林生態區,由於近年經濟飛速發展,路氹城的大型基建建設工程不斷,使到空氣污染、水污染、光污染等的環境污染問題日趨嚴重,破壞了濕地動植物自然生態鍊的平衡,使原先飛到鷺鳥林濕地棲息的鳥類品種逐漸減少,經過的途人都指出該區不見有多少隻鳥類在休憩或覓食。有市民叫我問一聲政府,真正的原因為何?請詳細解釋及說明之。 8 n% I6 K0 t7 h' ^* Q, H  {" j
 二、亦有專家學者建議,結合區域合作的契機,例如:為澳門的經濟可持續發展與生態平衡發展作長遠的考量,根據《粵澳合作框架協議》的精神,政府應考慮在橫琴建設更大更長遠自然生態濕地區,發揮區域合作互補優勢的同時,亦優化鳥類棲息的生態環境,透過澳粵兩地共同努力推進生態保護的可持續發展。請問行政當局對此有何回應?◇
* z( w- ]5 v% X( ?2 Z8 K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