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很多宗教道德主義者,都努力成爲上蒼眼中的完美人。天災時,他們勸信徒要懺悔要對付私慾,接受上蒼爲你預備的完美之路,以免除刑罰。對穆斯林而言,走向完美之路,或對付個人私慾的方法,就是完全接受伊斯蘭法的指引和裁決。其實很多穆斯林相信,接受伊斯蘭法,是一種自我犧牲,爲了要完成最終的社會公正。/ v0 c# Y( n! W
os.tvboxnow.com/ b; `5 v3 {: K3 c
每當馬來西亞發生嚴重災難時,如北馬洪災、馬航空難等,總有宗教領袖發出穆斯林要回到阿拉的懷抱,避免「觸怒阿拉」的看法。這樣的說法不僅出現在穆斯林社群,其他宗教也時有所聞。不同的是,國內穆斯林領袖會選在「公共空間」表達這類看法,希望藉此推動伊斯蘭法,讓該法更廣泛地在公共政策落實。其他宗教的領袖,則只在本身的宗教場所或私人空間,如此勸勉或威嚇信徒要潔身自愛,愛己愛人。所以,穆斯林宗教司的言論時常受到社會理性的批判,而非穆斯林領袖則躲過這種壓力。公仔箱論壇% J3 q1 q+ N8 F6 ]* ^- s8 ?! }
宗教領袖時常容易陷入一種假設,就是社會的亂象和動蕩,來自人的不義和對造物者的悖逆。若大家敬虔地遵守教義,例如多祈禱、奉行上蒼旨意、不要觸怒祂等,社會就會更美好和公正。如此說法,表面似有道理,實際上卻不一定如此。/ j" c% X3 J& x9 |
在這裡,我特別要介紹一位基督教哲學家——雷茵霍爾德•尼布爾(Reinhold Niebuhr,1892—1971)的《道德的人和不道德的社會》(Moral Man and Immoral Society),本書對宗教、理性和政治參與如何成就社會公正作了深刻分析。在本文裡,我只引用他對宗教的分析。他思考的問題是,實現社會公正,宗教能提供給社會什麽資源?
& F8 t% Q! A% @os.tvboxnow.com os.tvboxnow.com% e& U# I5 \: f2 p5 I% E
本書最大的貢獻是區分個體的社會道德和群體的社會道德。尼布爾對有神的宗教十分理解。他指出很多宗教道德者相信,社會不公的問題來自人的私慾,例如貪婪、自我中心等。但是人不必絕望,因爲上蒼可以幫助人超越自我,所以自私的人,還是有爲善的能力。人類最高的品德是犧牲個人的利益,完成大我的利益。要達到這項境界,就要控制私慾,一旦人可以達到我爲人人的境界,公正的社會就會實現。% r, ^" ~7 M2 w% m
如何拯救不道德的社會?tvb now,tvbnow,bttvb4 N& d q8 f* z' M
爲了超越自我,個體需要社會,因爲利他(altruism)精神只能在社會裡實現。但是這樣的宗教道德在現實裡所實踐的利他主義,所帶來的結果很可能是不道德的社會。爲何高尚的宗教道德,落實在現實社會卻成就了不道德的社會呢?
$ }3 b: _( s6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尼布爾解釋說,群體的道德低於個體的道德。我們可以看到無私的道德展現在個體身上,卻沒有出現在群體上。群體追求的是利己,正如現實世界裡,我們所看到不同宗教群體,所追求的都是各自群體的強大,即使自身強大的基礎是壓制他人的權益。我們很少看到一個群體自願犧牲集體利益,去維護另一群體的權益。
; }9 Z- i9 |, U) k% d所以當個體投身某個群體時,他的道德就被該群體所限制。例如,當某個人爲本族本國犧牲一己生命與利益,他完成個人最高的道德境界。他的犧牲促成所屬群體的強勢,這會帶來公正的社會嗎?通常不會。現實情形往往是這個群體強大後,它會倚強淩弱,不斷進行擴張,想要支配社會,最終對社會帶來更大的破壞。
C9 L. W, g5 z) S [+ Stvb now,tvbnow,bttvb馬來西亞很多宗教道德主義者,也許都努力地成爲上蒼眼中的完美人。天災時,他們勸信徒要懺悔要對付私慾,接受上蒼爲你預備的完美之路,以免除刑罰。對很多穆斯林而言,走向完美之路,或對付個人私慾的方法,就是完全接受伊斯蘭法的指引和裁決。伊斯蘭法看起來含有非常嚴厲的刑罰,要實施這樣的刑罰,你能說這些信徒在追求利己的事物嗎?其實很多穆斯林相信,接受伊斯蘭法,是一種自我犧牲,爲了要完成最終的社會公正。正如遠赴中東的ISIL支持者,他們也相信自己的壯烈犧牲是爲更長遠的社會公正而奮鬥。公仔箱論壇, k+ H2 ~$ n4 t6 g& U9 t* a2 `& P
宗教想像與社會現實迥異
5 Z4 r( z- t6 W% Y公仔箱論壇惟現實的結果卻時常與宗教想像的完美景象不同。對馬來西亞社會的非穆斯林而言,有多少人認爲伊斯蘭國會帶來社會公正?目前伊斯蘭國還未真正落實,但是種種牽連非穆斯林的法令,還有「阿拉」判決,對非穆斯林的深刻感受是被歧視和壓迫。這些情形,反而讓人看到尼布爾跨時代的判斷力,看到個體和群體道德的差異。1 w6 O" Q" Q2 C* U7 p5 d, r
尼布爾還堅持正視現實情況,不是只著重宗教裡的理想境界。他提醒信徒說,個人的愛能潔淨個人的生命,卻無法解決越來越複雜的社會與政治問題。而且信徒傾向於把問題看得十分簡單,都從宗教的對與錯出發,只有罪和無罪。他們懶於訓練自己研究社會問題,因爲一切黑白分明。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N6 B5 q r4 S
![](http://www.pfirereview.com/wp-content/uploads/2015/01/0054.jpg)
/ V0 A9 Z" K' W$ t$ vos.tvboxnow.com這讓人想到吉蘭丹國會議員聶莫哈末阿都(Nik Mohamad Abduh)2014年12月在社交媒體上的言論。當數以萬計的災黎流離失所時,他提醒穆斯林必須回到阿拉的懷抱,避免觸怒上蒼,因此吉蘭丹政府要繼續推行伊刑法。他的思維將水災的問題簡單化了,就是人遠離阿拉,現在只要重投阿拉的懷抱,問題似乎就迎刃而解。而重投阿拉懷抱是所指何事?肅貪?不說謊?努力賑災?變賣家産,周濟窮人?這些大家以爲的「好事」以上皆非,而是推行伊斯蘭刑事法。對宗教道德主義者而言,做足宗教行爲就可以減少私慾,最後也解決了社會問題。這是為何由伊斯蘭黨領導的吉蘭丹政府,治理該州數十年,年年大水災,從未提出任何有效對策,關於這方面的研究也是乏善可陳。
& J( P! Y1 e0 v9 k. W8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雖然尼布爾批評了宗教道德主義者,但是他依然相信宗教道德仍有可取之處,仍可成爲促成社會公正,減少社會衝突的資源。他特別提到宗教強調的寬恕、自我犧牲、愛你的仇敵等價值觀,都是社會邁向公正的重要資源。事實上,尼布爾認爲宗教道德、社會理性和政治行動這三者是實現社會公正不可或缺的力量。由於篇幅有限,本文無法詳述,希望可以引起讀者關注他的著述和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