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乃至調查報導,在被馴服與抗拒之間舉步維艱。這兩年來,調查報導進入最壞的時期,優秀的調查報導屈指可數,許多調查報導的團隊被解散,大量媒體的調查報導和深度版欄目被壓縮甚至取締。若不擺脫黨團和網路控制,若不提高新聞自由度,單靠儒家自由主義文人論政的傳統和政府允許的批評空間,將難以長期和全面地發揮揭露社會實況、監督權勢者,更遑論扶助弱勢社群的媒體天職。/ |/ j* P! B- {1 ~6 J: J- t- v
宋明兩朝著名清官包拯和海瑞,屢平冤案,打擊貪官污吏,深得民心,分別有「包青天」和「海青天」之稱,而中國中央電視臺(以下簡稱央視)自1994年開辦的電視節目《焦點訪談》亦因發揮新聞輿論監督大受歡迎,被老百姓稱爲「焦青天」,曾獲李鵬、朱鎔基和溫家寶三位總理的題辭贈言。
& Q7 b- L2 k& N9 ~公仔箱論壇在中國,輿論監督報導又被稱爲批評性報導或調查報導。《焦點訪談》每天接獲兩千多封信件、電郵或簡訊,人們還登門造訪,希望「焦青天」爲他們伸張公義,排困解難。過去二十年,它挖掘出許多違法亂紀和隱藏性的議題,這些調查報導出街後,迅速獲得解決。tvb now,tvbnow,bttvb) Y" V; [: E X7 \1 j N
os.tvboxnow.com2 B1 x/ [; b7 _4 F" w8 l
但在今年10月20日,《焦點訪談》播出一集9分鐘題爲〈非法佔中不得人心〉的節目,不僅透過不同人士和數據,一面倒地譴責佔中者爲香港帶來諸多負面影響,還引述一名操流利普通話自稱是香港市民的受訪女子,指稱有朋友收了2千5百元港幣去佔中兩天。港媒隨後報導網民批評央視無理抹黑,網上更有人嘲諷「受訪大媽的演技有待改進」。
/ m5 t( |0 x0 A公仔箱論壇為黨喉舌:單一觀點誤導觀眾- q2 g9 Y; J2 @7 c3 \- q
該集內容違反了《焦點訪談》本身所設定的報導原則,因原則裡提及要力求事實準確,記者不能先入爲主,更不能偏聽偏信。另外,采訪具有爭議的問題時,要聽取多方意見,不要輕易下結論。片子既未核實該女子的指控,也沒讓佔中發起人或學聯代表回應指責,更無交待佔中運動的背景,全片僅呈現單一觀點,有誤導觀衆之嫌。
( M5 {) o$ F% R( wtvb now,tvbnow,bttvb《焦點訪談》屬黨營媒體,作爲黨的喉舌,有如此舉措並不難理解,因它符合了其「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符合宣傳的需要,以及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的三大取捨選題的標準。資料顯示,《焦點訪談》在1998年輿論監督的內容在全年節目中所佔比例是48%,到了2002年,降爲17%。輿論監督內容減少,其中一項原因是輿論監督的環境在變化。雖然輿論監督的力量在加大,但干擾也同時增強,使得《焦點訪談》的特色不再鮮明,有些觀衆的期待心情變成了失望。【註一】非輿論監督的選題有增多之勢,使此欄目逐漸黯然失色。- m9 @# n3 R( Q3 t
除了《焦點訪談》之外,央視另一檔著名深度調查類節目《新聞調查》,也面對同樣問題。2007年,《新聞調查》播出的50期節目中,正面題材共23期,佔46%;有16期中性題材,佔32%;而負面題材最少,僅有11期,佔了一年播出節目總量的22%。【註二】公仔箱論壇+ }% d0 P: q1 `2 G' p4 M5 j$ F0 \8 j
《新聞調查》有不少不符合西方對調查性報導定義的選題,如在2013年播出的〈大山深處的年輕老師〉,講述七名在城裡讀過書的年輕人回到大山深處的小學當老師,讓人質疑這是否屬於調查報導?因爲美國調查記者與編輯協會(Investigative Reporters and Editors)對調查報導的定義是,由記者自主驅動而投入去揭露某些人想要刻意隱瞞的事實,題材有一定的重要性,關乎某些企圖隱藏秘密的權力個人或組織。
! r5 a7 p/ i2 `9 b( F於是,有人提出中性調查報導、正面性調查報導的概念,大陸學者段勃認爲中國調查報導的題材範圍不應像西方國家那麽局限,它不局限於帶有揭露性質的「揭醜」和「打黑」,也不完全是批評性的負面新聞,它還包括一些中性選題,只要這個題材具有廣泛的社會關注性,有可供調查的空間和文本張力,就完全可以作爲調查報導的對象。
! ^1 l1 @* y \, f: N; S' N公仔箱論壇美國資深媒體人比爾•科瓦齊(Bill Kovach)和湯姆•羅森斯蒂爾(Tom Rosentiel)提出三種類型的調查報導:典型調查報導(original investigative reporting)、解釋性調查報導(interpretative investigative reporting)、對調查結果的報導(reporting on investigation)。唯有西方的解釋性調查報導,比較接近中國正面或中性選題的調查報導,因解釋性調查報導要對某一社會議題(未必是負面的)尋找事實,把資訊加以整合,並在新的、更全面的語境中解讀和分析,加深公衆的理解。7 i L! U3 _7 M8 }
綜上所述,調查報導的選題未必要「揭短」和「亮醜」,但要有一定的重要性(攸關公衆利益),還需要記者對議題主動深挖、調查,向閱聽人提供新的資訊。然而,問題是如何界定正面或中性選題的調查報導?衡量「重要性」的標準是什麽?以領導重視、符合宣傳需要,還是以新聞專業爲評斷依據?它的分析深度要到那裡才符合西方的解釋性調查報導?
5 l4 U* R( b, ?6 ~ u* Jtvb now,tvbnow,bttvb![](http://www.pfirereview.com/wp-content/uploads/2014/11/0013.jpg)
% _ u* @/ l( {" k7 y$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自上世紀九零年代始,中國有不少日報、週刊紛紛推出調查報導,引發社會和政府的關注,部份還影響了公共政策,比如《南方都市報》對孫志剛事件的報導,直接促使收容遣送制度廢除。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i/ e! T8 L0 i" q/ d% ]# |
在西方,媒體被視爲第四權,調查報導發揮了媒體的「看門狗」(watchdog)功能;記者透過輿論監督迫使政府和權勢者負責,並爲弱勢者發聲,維護民主制度健全發展。不過,英國萊斯特大學傳媒系講師童靜蓉(Jingrong Tong)認爲,中國的調查報導與民主的關聯不大,它在歷史和文化脈絡下具有本身的哲學原理,主要源自於三個傳統【註三】:
6 N* c9 z; s# j% A0 e [" T0 Sos.tvboxnow.com儒生情懷:三種調查報導傳統) N; G) ^& G) w4 o3 F7 R
首先,儒家知識份子肩負起救國救民使命的傳統;二、晚清時期梁啓超、康有爲提倡的自由新聞學(liberal journalism)的傳統;三、共産黨的批評和自我批評的傳統。這三者爲調查報導提供滋生的土壤,逐漸形成具中國特色的調查報導。os.tvboxnow.com+ l3 j" a1 ?- E( y; U0 J& b& T: |6 }
tvb now,tvbnow,bttvb2 T8 A. t! W& V2 }& a' o$ U: d% j
在中國孔子時代,儒家知識份子不僅視己爲上通下達的橋樑,即把統治者的命令傳達至老百姓,還扮演爲民請命、伸張正義的角色。這種歷史和文化的理想深深植根於不少中國記者,特別是調查報導記者的自我認同之中。當代中國著名揭黑記者王克勤(上圖),在2001年報導〈蘭州證券黑市狂洗「股民」〉後,面對有人懸賞500萬人民幣要買下他的人頭時,就流露出這份儒家知識份子的情懷:
" B2 g+ x: j9 P- ~$ R7 z6 i; v'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覺得你們已經把這些人害得這麽慘,總得有人站出來說話,我說這個事我管到底了……好多人說,你怎麽就這麽好管老百姓的閑事,老百姓的痛苦,老百姓的悲情,老百姓的這種遭遇,你能管得過來嗎?我覺得我這個人心太軟,就是我看到別人痛苦和受難受罪,我心裡就難受得不成。」【註四】
' F; C* j2 l0 Z: L" j$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康梁等人在晚清倡議辦報救國,把西方自由主義裡的新聞自由(freedom of the press)和媒體監督(media supervision)概念引進中國。雖然深受西方自由媒體理論影響,梁仍依循儒家思想的邏輯來思考。他質疑人們能否保持良好的人性,由於政府有可能濫權,因此有必要接受媒體的監督,以協助其履行職責、服務人民,但這不代表媒體能挑戰或推倒政府。如此觀念糅合了儒教思想,學者李金銓稱之爲「儒家自由主義新聞模式」(Confucian-Liberal Journalism model)。
0 B; t% u' h8 C;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批評與自我批評是中國共産黨的作風之一,主要對別人的缺點或錯誤提出意見,以及政黨或個人對本身的缺點或錯誤進行自我揭露和剖析,以化解黨內矛盾。後來,批評工作從黨員轉移至媒體,加上繼承了梁啓超提倡的「政治批評和媒體監督」,所以視報章和記者爲黨和人民的橋樑,代表人民來監督政府,並提供黨自我完善和自我糾正的機制,終於助長了九零年代調查報導的興起。
& j+ z1 f# @, X" \' R)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受上述三種傳統影響,調查報導得以在中國發展,但也受其局限。爲此,若不擺脫黨團和網路的控制,若不提高新聞自由度,單靠儒家自由主義文人論政的傳統和政府允許的批評空間,將難以長期和全面地發揮揭露社會實況、監督權勢者,更遑論扶助弱勢社群的媒體天職。
. C/ T) F5 F3 \)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兩年來,調查報導進入最壞的時期,優秀的調查報導屈指可數,許多調查報導的團隊被解散,大量媒體的調查報導和深度版欄目被壓縮甚至取締,大量出色的調查記者離職【註五】,甚至還有記者以調查報導之名進行新聞敲詐,使調查報導陷入低谷期。- l; |5 F" j6 W! x4 E2 Q% u
中國的媒體乃至調查報導,在被馴服與抗拒之間舉步維艱,前資深報人范以錦道出了其中的兩難處境:「《南方周末》是在兩者之間調節,底綫要自己拿捏。如果不注意國情盲目衝撞,最後便無法生存。但是如果凡事不及時報導,該告訴民衆的不說,那麽報紙同樣會走向滅亡。」同理,以播出調查報導著稱的電視欄目,若再不警覺和設定底綫,將有一天從監督機制中退場。公仔箱論壇+ T1 [# \% B7 ]0 T% h
【註釋】: F& D: s* Q, t* x9 \
一、敬一丹 (2004)。〈一個欄目與三任總理〉, 孫金嶺(編著),《成立十周年,記錄中國傳媒史——見證焦點訪談》。
& F7 k3 j. O. m7 ptvb now,tvbnow,bttvb二、段勃(2010)。《調查性報導概論》。頁111-114 。北京:新華出版社。公仔箱論壇+ z( n/ x' L9 _ C4 ?+ k6 @
三、Jingrong Tong (2011), Investigative Journalism in China: Journalism, Power, and Society. London: Continuum,p.11-30.
! ?0 p: B$ Z& |. i3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四、2011年,由威士忌品牌尊尼獲加發起、中國導演賈樟柯擔任監製並聯手6位新銳導演參與「語路」計劃,執導了12部紀錄短片,其中馬來西亞電影導演陳翠梅拍攝了調查報導記者王克勤的故事。視頻連結:http://my.tv.sohu.com/pl/5514555/5541009.shtml
$ S8 P1 W. {* w( K五、郭麗萍(2013)。〈褪色的記者〉,《南都週刊》4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