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家長都安排子女參加興趣班,一項調查顯示,近兩成學童參與不感興趣的課外活動,開心指數僅零分,逾一成人因而身心疲累、心情煩躁或覺得增加壓力;近三成表示被逼參加的原因為父母要求及對學業有幫助。負責調查機構建議,家長安排課外活動前,應釐清參加的意義,向子女了解其興趣及有否時間和心力應付,及密切留意他們情緒變化。) [% x# h N! |- q1 L
% R$ V9 y) g4 D0 |
為了解課外活動對基層學童心理健康影響,聖雅各福群會上月訪問近六百名基層及少數族裔學生,發現近六成學童參與不感興趣的課外活動,開心指數低於七分以下,兩成更僅得零分。機構指,較多受訪學童表示會因而出現負面反應,分別逾一成人覺得身心疲累、心情煩躁和增加壓力。近三成人表示,參加無興趣的活動,是應父母要求及對學業有幫助,約兩成半人表示基於該活動免費或收費便宜。
% J- K. h U1 H7 q公仔箱論壇公仔箱論壇 s5 P& ?4 ~- \
負責是次調查的聖雅各福群會「助學改變未來」慈惠計畫經理鄭苗穎表示,「部分學童因準備升中,想累積證書獎狀,亦有部分被父母半推半就;曾有小朋友比大人更忙,周一至五活動密麻麻」。她建議,學校和家長安排課外活動時,應先了解學童的興趣,與他們準備好時間及心力應付,先釐清參與該興趣班的意義,「對於子女不感興趣的活動,家長應重新考慮是否讓他們繼續參與,及留意其情緒變化。」( b8 J% r1 a1 N n$ g;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w+ p8 W* H p* g& p; [) b5 x
該會獲社會福利署及利希慎基金贊助,與八達通卡公司推出資助計畫,資助本地基層及少數族裔學童,按個人興趣參加課外活動,至今近二千人受惠;今年更以精神健康為題,資助學生參加太極及靜觀訓練班,紓緩他們焦慮情緒及減低身心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