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關志華/一艘航向多元的慢船:談近期馬來西亞電影文化的改變

族群政治的幽靈,依然在這國土的政治和文化氛圍揮之不去。國家電影發展機構近年來為鼓勵更多敍述國族歷史文化,激發國民愛國情操的電影製作所設立的「愛國及文化電影基金」的主要申請條件,便是電影媒介語必須是100%的馬來語。缺乏政策和政治思維的大幅度改革,馬來西亞要建立一個真正容納多元文化與族群的國家電影文化,恐怕還有漫長的路要走。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0 M+ T, n& w& }! Q
近代馬來西亞電影給人的感覺,就是「馬來裔拍給馬來裔看」的電影。千禧年後數碼科技的發展,卻改變了馬來西亞的電影文化面貌。較廉價、輕盈的數碼攝錄機的出現,以及在個人電腦較容易操作的剪接軟體,在某程度上「民主化」了馬來西亞的電影拍攝,讓許多非馬來裔電影人可以實現他們的電影夢想,掀起一股「獨立電影製作浪潮」。
: \: m7 \* p2 q& {+ T  ^5 j公仔箱論壇這些獨立電影裡頭的跨族群演員、多元語言的運用,以及把鏡頭對焦於非馬來裔的生活與文化,給馬來西亞長期以單一馬來語言和文化建構的國家電影文化,帶來了干擾的噪音。馬來西亞電影學者和導演Hassan Muthalid曾充滿期望的認爲這些獨立電影是馬來西亞的「幼苗電影」(little cinema),將茁壯成長成爲真正反映馬來西亞多元族群和文化的「真正電影」(real cinema)。【注1】
" V. h  r" P1 _: v# y公仔箱論壇這些幼苗獨立電影是否可以茁壯成長基本上仍存疑問。這些在國外電影節獲獎,強烈自我藝術風格的獨立電影對一般觀衆可以說是陽春白雪,對它們有所關注的通常都是文化層次和文化資本較高的知識分子、文化評論人和藝術工作者等。因此,它們在社會的傳播範圍和影響力頗有局限。
0 F( E: @  y+ e; O0 n獨立電影浪潮近年開始有走下坡的跡象。產量驟減,某些導演也轉戰商業製作。同時,許多獨立電影在商業電影院絕跡(因爲電影很難賣錢),也只能運用傳統的管道如文藝俱樂部、高等學府和藝術文化節來跟觀衆接觸。許多獨立電影缺乏發行管道,連向來售賣獨立電影的Silverfish書店庫存也並不多(也許大多數獨立導演爲了避免和電檢局周旋,選擇不在馬發行)。當然也有一些獨立電影人會把影片分享到網際網路讓網民觀賞,但數量也屈指可數。
  P4 A) V- h7 J1 b9 I% Y/ Ptvb now,tvbnow,bttvb分水嶺:華語賀歲電影涌現
) ?& O- Y  j* k6 S+ y! h/ Jtvb now,tvbnow,bttvb反而這近幾年馬來西亞電影文化形態最突出的改變,是華語商業電影的出現。2010年算是重要的分水嶺,兩部華語農曆新年賀歲電影《大日子woohoo!》(周青元執導)和《初戀紅豆冰》(阿牛執導)的出現,讓華裔社群和中文媒體津津樂道,為它們搖旗呐喊,視為馬來西亞華語電影突破製作局限和吐氣揚眉的現象。在這兩部先鋒電影所開闢的道路上,一部又一部的華語商業製作排列在商業院綫的放映名單内,帶來了生機勃勃的商業電影浪潮(當然不是所有的華語商業電影都賣錢)。tvb now,tvbnow,bttvb/ g6 \2 f  `$ e2 p3 I9 Y
這些華語電影一開始面對的主要問題,便是難以符合國家電影發展機構(FINAS)的規定(70%以上的媒介語須為馬來語),否則將無法取得本地電影資格,必需繳納20%娛樂稅。《初戀紅豆冰》超過一年爭取上訴後,才獲頒本地電影證書,終於豁免20%娛樂稅。在越來越多華語電影製作出現後,馬來西亞電影政策也有所調整,20%娛樂稅回扣的優惠,也逐漸被2011年7月起執行的「劇情片公映獎勵金」(Insentif Tayangan Filem Cereka)取代。3 V* l  [. W+ U$ m# |
當然,這些政策調整,在某程度上也和近年來國陣的政治霸權出現裂痕和滑落有關。2008年308大選的「政治海嘯」,基本上顯示了國陣流失大部分非馬來裔選民的支持。選後一年走馬上任的納吉,動用了巨大財力、人力推行「一個馬來西亞」公關策略,為自己以及逐漸失去民心的國陣打造「革新」的政治形象,挽回人民(主要是非馬來裔)的信任和支持。整個「一個馬來西亞」概念所試圖打造的,便是一個更開明和真正提倡多元文化主義的國陣政府,而這種開明形象,也必須突顯在電影政策上。
/ s  K' R! @, W+ `; V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tvb now,tvbnow,bttvb+ n& B) T) k( e# L
公仔箱論壇- b) @# W) m! t/ l+ Z8 r9 D4 H+ q

+ v0 O; s' r$ d: J, V) i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8 p1 t/ E0 d- W$ `1 X
作為國家電影發展機構的喉舌刊物《Sinema Malaysia》,便在2009年製作了一期專討論如何在馬來西亞電影貫徹「一個馬來西亞」精神的專輯。裡頭有篇文章如此寫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U! ?9 Q+ X% [& n( j% U  Q
由Yasmin(筆者按:Yasmin Ahmad)和Bernard Chauly所執導的電影運用非常多的英語對白,試圖刻畫都市社會的真實交談情況。而Yasmin的電影如Sepet、Gubra和Talentime也同時運用了華語和淡米爾語的對白。這些各種族語言的對白的運用,是爲了刻畫馬來西亞多元種族的真實情況。對於那些對馬來語作爲國語擁有深厚情感的觀察者,也許會對這發展感到不悅。但是在「一個馬來西亞」的精神下,這種刻畫方式應該被理解和妥協。……何宇恆的電影如《霧》和《太陽雨》、陳翠梅的Love Conquers All、李添興的《美麗的洗衣機》和Deepak Kumaran的Chemman Chaalai,都在訴説著這國家少數族群所面對的社會經濟問題以及這些少數族群的政治觀點。這些電影的差不多全部對白,都以華語和淡米爾語來進行。雖然這些電影較具有批判性和諷刺性,但「一個馬來西亞」概念下的電影並不是那種華麗和歡娛的電影,相反的這些種族部分成員所面對的難題和窘境也需要被了解。他們的出發點是具有大同意識,那就是「一個馬來西亞」的基礎——「人民至上」。【注2】tvb now,tvbnow,bttvb+ L5 [$ }/ |) z7 W2 g( |
為此,在「一個馬來西亞」的政治承諾下,馬來西亞的官方國家電影話語(尤其是在電影媒介語方面)也必須有所配合和調整。當時的新聞、通訊及文化部副部長王賽芝曾宣稱,由該部門設立總值二億令吉的「創意工業基金」(Creative Content Fund)以及總值五千萬令吉的「電影貸款基金」(Feature Film Loan Fund)並沒有語言方面的限制,開放給所有馬來西亞電影製作人申請。國家電影發展機構在配合外國單位所舉辦的馬來西亞電影展出會中,也願意納入幾部由非馬來裔導演執導的獨立電影(也許這些電影本來就在國際電影展上享有聲譽)。華裔獨立導演胡明進的《虎廠》(The Tiger Factory, 2010)入圍2010年法國坎城影展之「導演雙周」(Directors’ Fortnight)單元,國家電影發展機構也願意為出席者贊助機票。( m5 F+ K  t8 d1 I) X
電影節:一個大馬,兩種獎項
# q! u/ w  B  r& ~5 J, @7 J8 _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本地製作的華語電影,被納入馬來西亞電影節的競選名單内。如果仔細觀察,超過九成的獲獎電影依然是馬來語電影。更奇怪的是,這電影節還為華語電影特設一個「非馬來語最佳劇情片」(Filem Cereka Bukan Bahasa Melayu Terbaik)項目。如果都是「一個馬來西亞」,何需另設非馬來語的獎項?tvb now,tvbnow,bttvb/ C+ g7 |% M1 m& t
從馬來西亞電影節的安排,似乎告訴我們:族群政治的幽靈,依然在這國土的政治和文化氛圍中揮之不去。國家電影發展機構近年來為了鼓勵更多敍述國族歷史文化,激發國民愛國情操的電影製作所設立的「愛國及文化電影基金」(Dana Penerbitan Filem Kenegaraan dan Warisan)(具爭議性的《王者之風》便是這基金的產物)的主要申請條件,便是電影媒介語必須是100%的馬來語。因此,非馬來裔文化要堂皇正式登入馬來西亞國家文化和國族認同的殿堂,還需要更多爭取和商討。現今的非馬來語電影如華語電影,也唯有在國陣的政治霸權裂痕下與之協商生存。
5 C8 D( t; D7 w8 V' [6 `公仔箱論壇更重要的是,如今能夠真正呈現跨族群文化的馬來西亞電影並不多見。獨立電影面臨「營養不足」的窘況,無法茁壯成長成為馬來西亞的「真正電影」。近年來的華語商業電影,内容基本上都是以華裔文化和語言主導。也曾有馬來同胞對筆者說他喜歡今年初上映的《一路有你》,但這種跨族群觀衆的現象並不普遍。
. s* q- U4 t( X, r5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像馬來西亞這樣一個後殖民多元族群國家,不同族群文化之間的邊界,早已出現許多交叉互貼,甚至開始變得模糊的現象。因此,主張和爭取一個容納不同文化、身分認同、語言和傳統的國家電影文化,永遠都是合理的。缺乏政策和政治思維的大幅度改革,馬來西亞要建立一個真正容納多元文化與族群的國家電影文化,恐怕還有漫長的路要走。
4 J. u% G; \! ^' e' {- l【注解】
2 O% Z" l  T  V# i% g/ }[1] Muthalid, Hassan. “Voices of the Fourth Generation of Malaysian-Indian Filmmakers.” Glimpses of Freedom: Independent Cinema in Southeast Asia. Eds. May Adadol Ingawanij and Benjamin McKay. Ithaca: Southeast Asia Program, Cornell University, 2012. 19.
1 j9 G( z8 {. \- A7 u# ?os.tvboxnow.com[2] Hamzah, A. Wahab. “Filem Malaysia dalam konteks 1Malaysia.” Sinema Malaysia, 2009.2 (2009): 11.
9 e# i+ C* \" R6 i$ Kos.tvboxnow.com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