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專家談中日軍機30米對峙:日機來偵察我們就奉陪

“在中日軍事摩擦,特別是“見証者”隻有中日雙方的情況下,日本搶先披露信息,顯然有搶佔主動,誤導國際輿論風向的企圖”。中國社科院日本研究所學者盧昊25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盧昊認為,日方搶先通過對事實“巧妙的勾勒和描繪”來渲染“中國軍事威脅”的形象,已經成為日本牽制中國的主要手段之一。中日關系因島爭而產生對峙以來,打贏對中國的“三戰”即輿論戰、法律戰與心理戰一直是日本對抗政策的主干,而以打贏輿論戰來削弱中國外交道義形象乃至軟實力,進而對中國施加心理壓力又是對抗政策的核心。
* G0 {, M5 |) b9 \6 m+ h* S$ ]
" K; Q! O5 Z( j( q* wos.tvboxnow.com8 c3 }! Q- [5 X. @2 B2 B0 i# h
然而,中國國防部的迅速回應讓日方的舉動沒太大效果。新加坡《海峽時報》的標題稱,“中日在東海軍機事件上互相冷嘲熱諷”。美國彭博社說,“東海軍機相遇事件,中日相互指責”。9 t5 J6 l1 j  X+ x! i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m/ X) G) S  n
美國《紐約時報》說,由於日本與中國具有類似軍力,且兩國高層對話機制近乎停滯,導致通過談判解決紛爭的可能性大為降低,所以美國擔心中日在東海出現擦槍走火的可能性,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美國恐將卷入沖突,這是美方不願意看到的。2 K+ i  W6 j( @- c2 W9 N- K* O8 K
tvb now,tvbnow,bttvb. n3 T; M& L7 F; }/ G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中國軍事專家25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在公海海域兩架軍機相遇是正常的情況,如果是在爭議海域,各自表達主權、互相監控甚至形成一種跟隨狀態也比較正常。中日兩國軍機出現的跟隨狀態是為了表達各自對於爭議地區不同的訴求,中方堅決表達自己的意圖:我們在這裡演習,你要來監視,那我們就在一起待著。* a+ G- v3 E! a2 w' R1 t1 y: \
( T1 a0 V2 y  l8 ?6 v& M  [
對於日方一再強調的“危險的30米距離”,這名專家認為,如果雙方軍機是編隊飛行或者一方殲擊機從后方跟隨另一方的偵察機,30米的距離是比較安全的。如果兩架飛機是在移動過程中,帶角度接近,甚至誰也不讓誰,30米的距離是有危險的。即使從日方的描述來看,中方也沒有做出帶有沖撞性的挑舋行為,靠近不是挑舋。os.tvboxnow.com, Q6 i& `  {' n! l) f
os.tvboxnow.com0 A) s/ ~# s9 i6 n+ g# O
世界媒體從中國的行動中解讀出“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 彭博社說,近年來中日在東海的爭議島嶼周圍海域及其上空的防空識別區內出現緊張的次數已經大大增加。中國在東海表現出的維護領土主權的決心是不容忽視的。+ y  X7 P! z3 ^3 O8 L, r; T" r4 ^
os.tvboxnow.com0 ?& C0 O; ]5 s* H) d
日本媒體則試圖把這種決心描繪成“野心”。《每日新聞》25日稱,從中國國防部的強硬表態可以看出,中國有以防范領空被侵犯為理由,在演習中將防空識別區進一步“擴大應用”的想法。公仔箱論壇  D5 ^: [3 M* z! V; }; j
& S6 o& D( x" v8 V/ \4 y* e' H
“富士產經新聞”網25日評論稱,在去年年底強硬設定東海防空識別區后,中國海空軍的行動范圍不斷擴大,此次中方的態度表明,中國在這一區域中實行嚴格管制與全面控制的意願加強。現在,裝備新型軍機的中國空軍甚至有著強烈的突破第一島鏈,深入遠洋上空展示實力的欲望。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