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革命不是請客 而是請願吃飯 柴子文

革命不是請客 而是請願吃飯  柴子文$ d- N1 I2 d, B" x
os.tvboxnow.com* S* T9 v: D2 p# T
os.tvboxnow.com) V( h6 K  x7 S4 I( h" J& d$ R0 W
tvb now,tvbnow,bttvb" I  S0 K  H" t6 r7 A

+ x  T8 h) n0 Z9 k/ x: p, A2 t張鳴以筆記體風格敘述辛亥革命,認為革命的指揮棒在民生,以及背後的民心。
2 W8 r6 u4 L3 G0 I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 D. z8 N# W1 T
革命不是請客吃飯,革命是請願吃飯。只要能有一條活路,不讓階層固化,讓盡可能多的中間人,舒緩民心,革命是不會發生的。辛亥革命一百年,這個共識,總是有的。
1 l: i) w$ Q, c公仔箱論壇

# k4 w, s% r2 A3 y$ M/ c) V! uos.tvboxnow.com吃飯問題,左右文明進展,事關百姓的飯碗、君主集團或黨政軍集團的飯碗。端不端得住飯碗,能不能管好飯碗,整個社會其實是一起在博弈。張鳴的《辛亥:搖晃的中國》,用學術散文體的磘述,解釋清楚了這個「吃飯革命學」。
7 B8 \: n- D+ J  Q* J# I7 Q5 |) k' B公仔箱論壇
tvb now,tvbnow,bttvb; C0 K" U. f2 b, x4 e' ~. D
革命是如何發生的?這首先不是一個學術問題。拿近的中東革命來說,無論宗教派別如何不同,親美還是反美,在位者審時度勢,還是冒天下之大不韙,革命的指揮棒始終在民生,以及背後的民心,也就是吃飯的現實問題,決定是否要更換飯碗。公仔箱論壇4 a: }' C, T1 e
2 t. M5 p  ^6 g. G2 U
孫中山策動暴力革命,要揭翻滿清異族統治的飯碗,不僅在海外募款,還在境內聯合會黨,但一直沒有成功。當時的革命黨人並不認為需要動員民間回應(他們擔心這樣做會引發社會動盪),革命是先知先覺的精英要做的事。事後看,不知不覺、後知後覺的民眾,就像蓄水池裏的水,他們的吃飯問題,才是決定是否需要革命的那塊短板。
5 h0 e/ l- b: b4 Gos.tvboxnow.com
公仔箱論壇' m- k; U, e0 I+ v4 o
革命不一定是必然的。照搬某信仰某主義某理論,對革命和反革命壟斷定義權,甚至將革命與反革命做成身份標籤,按比例黏貼,只能反證,越圓熟無瑕的革命磘述,離真相越遠。所以,無論民生還是民心,在革命成功後,「人民」也變成壟斷話語,脫離了人民本身。
% a" j" a2 H9 T* F% ~0 D公仔箱論壇
1 g. |  n8 T0 W% i+ T+ O# @$ H
革命也不一定是偶然的。辛亥革命爆發時,清朝的財政經過新政經營,已經相當不錯。辛亥年,朝廷歲入破紀錄達到兩億四千萬。武昌起義發生時,革命黨打開庫房,居然找到四千萬左右的存銀。清政府不僅財政有盈餘,還提出了立憲時間表,頒布首部刑法典,正式開始接納西方法治。
# G8 }4 P' d7 h0 w

& c, v/ t( r+ o/ i* P4 o*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一切,幾乎是頃刻顛覆。關鍵,在張鳴看來,是幾次立憲請願受挫,立憲派同情,甚而倒向革命派。也就是說吃飯問題嚴重的表現,不在於貧富差距事實上有多大,也不在於反對力量有多強大、多有聲望,而是中間階層的緩衝機制被衝垮,導致既得利益階層固化的既成事實,出現改變的集體心理預期降到最低。階層一旦固化,那揦,再有財政盈餘,再有民主時間表,革命還是會發生。tvb now,tvbnow,bttvb/ p8 r3 g$ h7 W, H/ L+ a8 q: ], |

$ t1 e* B% X- `9 t3 ]5 N. v從革命的結果來看,好的革命,互相退一步,權力與權利平衡,比如英國光榮革命、捷克天鵝絨革命。壞的,一拍兩散,比如法國大革命、伊朗革命。辛亥革命介於兩者之間。日本當時的君主立憲也成了半吊子,民國才是「亞洲第一共和政體」。但它不僅沒能長久,還留下無數隱患。革命失敗的教訓,被歸結為「不徹底」、不夠軍事化,從而開擧了二十世紀中國民粹主義的大災難。
- N3 J& {. H, b/ z2 h6 y& s公仔箱論壇

1 j5 J1 A. B5 H, U公仔箱論壇語言是洗腦的工具,也是反洗腦的利器。道理到底要回歸常理。這是張鳴筆記體風格的要點。張鳴這本書,不按起因、過程、結果老三套出牌,而是興之所至,理之所至,看看革命中過場的角兒們,瞅瞅殉節問題、革命經濟學,是要盡可能避免標籤化、去革命化。這本書恐怕是當下論述辛亥革命的芸芸書中,磘述風格最沒被洗腦的一本。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戶組無法下載或查看附件
《辛亥:搖晃的中國》 一部淺白的公眾歷史書  石峻公仔箱論壇2 h) H1 I* z' W' F, C- z& H
公仔箱論壇- p1 z: V$ p# j6 M1 W1 ]

+ Z" A* n. E6 H  N, H在年初時,寫了一篇《辛亥革命一百週年:我眼中的孫中山》的文章,身邊不少朋友都感到一定興趣,但對接受內裡的看法,有一定保留。也有問及那是我個人的見解,還是歷史學學者的結論。我想補充,那是來自自己看過好幾本兩岸的歷史書籍後,所作出的結論。從學術角度來看,那只是微不足道,因為文章不是研究原始的歷史材料。而隨著這個百年紀念概念漸漸熱起來,坊間有不少著作和出品,皆是圍繞辛亥革命出發,當中張鳴的《辛亥:搖晃的中國》,值得一眾受孫中山概念主導的朋友,閱讀一下。公仔箱論壇% \% I8 I) W- }# m4 n/ {. Z8 P
tvb now,tvbnow,bttvb  E1 ], P' D. t( q& j
張鳴老師當年來香港作客席教授時,自己有緣在他的課堂內,聽他講學。張鳴老師的文章,淺白易讀,不跟隨學院規格,是那種試圖把官方以外的歷史材料,以公眾史的演繹手法,寫給平民看的那類文字。張鳴老師的嘗試,不是一條客易走的路線,早他一段時間,大陸的另一位學者茅海建以相似的手法,寫了一本有關咸豐皇帝的書《苦命天子》,在學術界得不到很正面的評價,民間也不多人閱讀。直至近年,風氣才得以逆轉,較多學者也接受張鳴、茅海建、唐德剛這套以淺白方式,寫公眾史的手法,類似的出版著作數量也多起來。當然,這只是大陸和台灣的發展,香港書籍的出版空間,已越形縮小。像張鳴老師這部《辛亥:搖晃的中國》的台灣繁體字版,也已出版,香港的書局,還是未見有簡體字版出售。當然,這書的人民幣價錢只是29.80,30元也不到,引進香港,當1.2 算,才36 港元,香港租貴,賣30 多元的書,根本無錢賺,因此索性不賣。這也壓縮了香港人看書的視野,但經常到內地出差的朋友,一杯Starbucks咖啡的價錢,買下有閱讀價值的內地書籍,是完全值得考慮的選擇。
& b/ R& B* I1 vtvb now,tvbnow,bttvb& g7 w+ a& O0 \# @7 a# L, T
張鳴老師在書的封面,短短的寫了一句:「如果有人看了此書,不再像過去那樣,把這場革命符號化,從歷史書的雷池裡爬到了邊上,我就心滿意足了。」這句話,大抵是指現時歷史書所帶出來的辛亥革命,不是正確的面貌。這點,我想補充一下,中共歷史書的基本看法,辛亥革命是一場由「資產階級份子所領導的不成功革命」,1949年那次才算是成功。張鳴老師所指的革命符號化,應該是指這項定義,也是毛澤東在40年代建立《新民主主義》時,為辛亥革命和孫中山所定下的框架價值。而在這點上,國民黨和蔣介石封孫中山為國父的手段,跟毛澤東的,是大相逕庭。但在今時今日的台灣,隨著研究三民主義的興趣日漸減少,台獨的綠色力量日益擴大,也掀起不少重新評價孫中山的聲音。儘管張鳴老師所指的「革命符號化」不肯定是否包括國民黨的符號,但就廣義而言,《辛亥:搖晃的中國》的內容實足以消除國共兩黨,為辛亥革命和孫中山,所烙下的符號印記。8 M5 }& h; w7 j- d2 n

# N7 n( p! y& U# o. J0 Y- {, t公仔箱論壇張鳴老師在書中,以很寬的闊度,來看辛亥革命時期的社會面貌,朝廷與及各地的士紳、革命黨、民間生活,都有深入的討論。整本書談論到孫中山的部份,前後不足數頁,集中的材料,全是從孫中山以外的人物出發,與及帶出不同省市地區的狀況和演變,立體地反映中國當時朝廷的混亂,與及實質上各地的活動。今時今日,我們經常看到的現象,是不少地方政府,不完全聽命中南海。一百年前,兵荒馬亂,消息傳達不快速,誤差度亦大,有組織的各地革命黨行動,幾乎是沒有可能出現。實際情況,如書中所說,各地的革命黨,只是獨自零星活動,無聯繫可言。而革命形式,又以暗殺較為普遍,大規模的武裝活動,其實並沒有登場,這點也是普遍人的誤解。而不少的所謂革命活動,也只是混水摸魚式,發一筆橫財的行動而已,而不是有真正的使命感和系統性。這些從民間的觀察,實在很有啟示,也讓人理解整場革命的框架究竟在那個位置。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X8 ]1 M9 }8 G* G
$ v5 M/ U) Z8 l
書裡亦有說到,武昌的革命黨得以堅持下去,實在是因為袁世凱把北洋軍連勝多仗的馮國璋調走,換上看懂袁世凱心意的段祺瑞,採用了打打停停的策略所致。放了水給武昌革命黨的,其實是袁世凱,要是他刻意讓馮國璋把武昌革命黨徹底消除,逼清室遜位的借刀殺人之計謀,便使不著,孫中山也沒有宣誓當臨時大總統的機會。這些是不少人疏忽了的事實,而繼續相信「符號化」的說法。辛亥革命不是孫中山一人推翻清皇朝的革命,而是整個朝廷和社會,多方面醞釀出來,覆蓋性甚廣的社會革命,這個觀點才是較接近歷史原貌的看法。6 {; I  B! }' h" V1 `5 {) |0 x

, M2 i5 T7 E. G& C$ ?$ t4 ]os.tvboxnow.com《辛亥:搖晃的中國》實在是一部令人對辛亥革命,有更深入看法的書,香港還未發售,是一個可惜。等待台灣版,或到大陸買簡體字版,是大家可以考慮的選擇。
1

評分次數

  • aa00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