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非牟利ISP



在香港,我們享受着世界最高滲透密度的流動通訊服務。我們的家用互聯網服務,在用戶密度和戶口數目上,也屬亞洲甚至世界數一數二的水平。雖然如此,我們的城市也有相當數目的家庭,收入不足以讓他們的子女利用互聯網作為學習和增廣見聞的平台。
為此,香港部分團體推出各種以低收入家庭為對象的上網計劃,最近出現種種政治爭拗的「上網學習支援計劃」就是一個例子。可是,香港又有沒有任何非牟利團體敢再前一步,營運一家不牟利的互聯網服務供應商?
在香港,筆者暫時未見到有類似的服務提供者,但同樣概念的服務商,早已在西方國家存在多時,有的甚至擁有相當數目的基本用戶,主要對當地社區的低收入人士提供最基本的上網、資訊科技及撥入服務。連網絡服務商也可以當慈善事業來辦?不錯,筆者想在下面引一兩個例子。
加拿大多倫多市就有這麼一個組織:多倫多自由網(Toronto Freenet,網址www.torfree.net,TFN)。這個ISP是真正的非牟利ISP,早在1994年,當上網還是主要屬於少數學生及學院中人的活動時,已先在多倫多市地區提供大眾互聯網撥入連接的服務,目前聲稱依然有五萬會員。
充當資訊義工
事實上,TFN的重要工作目標之一,正正是為了向當地市民推廣上網及網絡知識,此外亦主力為難以負擔額外的上網費用的中下層家庭提供類似的服務。故此,這是一個不折不扣的以慈善活動為主的非牟利互聯網服務機構。
另外,TFN機構一個重要的崗位,就是「資訊義工」,真正資深的專業人士,會和其他義工一起工作,甚至同時一起建設新服務和新硬件。另外,TFN一個獨特的工作是,答應可以支援任何類型的平台,甚至包括八十年代的DOS平台或更早一點的UNIX平台。
這種把網絡供應當作一種社會服務來辦的方式,不要說在亞洲地區少見,在西方國家也不太普遍。筆者在九十年代曾經在加拿大居住一段日子,當年第一次有機會接觸互聯網也是因為成為TFN用戶的緣故。這種獨特的互聯網「社區服務」模式,在過去十多年的確成功地普及網絡至當地低下層人士。
非牟利網絡商另一種工作方式是,主力於在內地貧困及落後的地區推廣及普及代網絡的應用。比如在美國,可能部分朋友想像不到,在這麼一個號稱世界超級大國,也是互聯網起源地的地方,也會有相當的地區由於牟利的原因,使商營的寬頻服務或基本的上網服務所不會到達的地方。在美國中西部州份如科羅拉多州的較偏僻地區都會有這種網絡供應商,而當地政府甚至會特地設立相關的社會工作基金,資助這類機構在當地推廣網絡服務至低收入家庭或住在偏遠地區的用戶。可以說,這的確是一種名副其實的社區服務機構,只不過其服務是以推廣電腦使用,及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上網服務而已。
雖然在香港,我們的本地互聯網服務收費在開放市場下已屬世界最廉宜的地區之一,為低收入家庭提供互聯網接入似無十分迫切需要,不過,筆者在上面兩個例子中所見到的另一重意義是,不牟利ISP可以作為推廣正確電腦使用習慣,或所謂建立「互聯網文化」的重要平台。
香港的慈善及社會服務團體,有沒有興趣在提供個別項目的服務之餘,再進一步「變身」成為非牟利性質的ISP呢。
thanks for share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