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星火周刊》3月28日文章】題:關于戰爭與和平(作者 《全球政治中的俄羅斯》雜志主編費奧多爾‧盧基揚諾夫) 在過去的十年裏,美國的政治學增加了兩個術語:不得已的戰爭和選擇性的戰爭。有些軍事行動是不得不發動的,如美國在世貿中心遭到襲擊後發動的阿富汗戰爭。也有一些戰爭是領導人武斷決策的結果,如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雖然這一劃分標準令人懷疑,但即使在這種概念體係中,針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仍然還是奇怪的,可以稱之為“因誤會而發生的戰爭”,或是“不知所措的戰爭”。: t& \( J& o& O7 c, r/ H
利比亞並不是北非和阿拉伯世界中的主要國家,也就是說是世界上軍事最為強大的國家在幹涉一個阿拉伯世界邊緣國家的內訌。在“起義者”的動機、民眾的支持程度、反對派的戰鬥力,甚至其大致的思想和政治傾向都不清楚的情況下,西方的強大軍事機器還是“出手相助”了。
& ~( S! c% n' T! ]* ]7 N 轟炸行動展開的是如此匆忙,以至于各參與國還未能就行動目標達成一致。一些國家只是保證建立禁飛區,另外一些國家則不惜採取一切手段推翻的黎波裏政權,直至消滅卡扎菲,還有一些國家以“保護平民”為由來掩飾自己的真實意圖。/ d7 U+ s4 a' W! U7 M- u
誰將領導這次行動也不得而知。美國總是盡量躲避,以此強調這是歐洲人的想法,讓他們來領導。法國實際上成為軍事行動的主導者和領頭羊。甚至首波打擊也是在未與盟國協商的情況下展開的。盡管所有人都懷疑巴黎領導聯軍的能力,但法國反對將指揮權轉交北約。原因是如果由北約領導,法國的作用將被稀釋。此外,由北約來領導將嚇跑參與此次行動的阿拉伯國家,而他們的參與對軍事行動的合法性至關重要。公仔箱論壇; g% ~- K7 t) Y/ E, l
阿拉伯人也有自己的如意算盤。波斯灣的君主制國家希望借此轉移對國內問題的關注,並加入反抗暴政鬥士的行列。但對一個阿拉伯國家進行空中打擊並造成平民傷亡,這會起到反作用,引起民眾不滿情緒增長。tvb now,tvbnow,bttvb. U2 N( T* ^5 z
如果軍事行動持續下去,那麼戰爭帶來的消耗可能超過所有的潛在利益。在安理會決議上投棄權票的“金磚四國”的反對之聲越來越大。阿盟面臨著分裂,它怪罪安理會決議,可這個決議是它提出的。北約也陷入了內部鬥爭的危險。土耳其因擔心自己在穆斯林世界的盛譽受到影響,根本無意支持任何一方。tvb now,tvbnow,bttvb* `" ^& X& K* F0 I; r
那為什麼還需要這場除推翻卡扎菲外的任何結果都會導致西方在道義和政治上失敗的奇怪戰爭呢?為什麼還要讓它發生呢?公仔箱論壇) }8 s) K* Q/ E c( Z% @
美國不可能對人道主義災難置之不理,但有人意識到,有效地展示力量可以阻止美國中東政策的惡化。法國和英國看到了展示自己作為世界級玩家的機會,而歐洲,國家將永遠喪失這樣地位的觀點正愈加流行。
# B( B8 f' C7 A. `* v+ [9 C 武裝幹涉利比亞就是各種或高尚或實際的想法相互作用的結果。但這次軍事行動的自發性以及盲目性的程度的確前所未有。從中期遠景來看,冷戰後每一次大的衝突都會對國際體係的穩定性產生嚴重破壞。很難期待美國或北約的第三場戰爭比前兩場更成功。os.tvboxnow.com; D/ p, N8 @: W
在俄羅斯,利比亞事件意外地暴露出梅普組合存在的熏大分歧,這也在意料之中。俄羅斯當代政治雖然存在著原則性分歧,但好在在表面看還比較團結,而並非要徹底“離婚”。
+ K' J, B* Q2 }$ X& V 7 z/ t$ E+ r" l5 H
來源: 新華國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