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宇航員回不來了?NASA:我們不着急回家9 J# G# r$ G7 M3 M; V7 d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j7 ^. a( ^6 U; Q% m
2024-07-03
5 N+ Q$ G* A2 _; D; l9 ^tvb now,tvbnow,bttvb
1 Q6 s. U [ y# g. }* Q A2 ptvb now,tvbnow,bttvb波音公司新型載人飛船「星際客機」一再推遲返航,兩名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宇航員究竟何時能夠順利回家,正引發越來越多的擔憂。
! v$ ~1 J4 I3 Ntvb now,tvbnow,bttvb$ T& y; M5 [+ M. f
綜合美國廣播公司(ABC)、《紐約時報》等美媒1日報道,面對質疑,NASA和波音公司的官員們日前接連強調兩名宇航員處於安全狀況,沒有「被困」或「滯留」在太空中,但仍無法確定他們的返航時間。
' b: H! H) m) W- R, R. n! J; q( U5 L- b: W
, _9 L7 L6 t# B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報道稱,在「星際客機」氦氣洩露和推進器技術問題得出結論之前,返程計劃可能將被「無限期延遲」。按照NASA商業載人項目經理史蒂夫·斯蒂奇(Steve Stich)的話來說,在有關測試完成以前,他們不會給出一個具體的返航日期。「需要指明的一點是,兩名宇航員並沒有被困在太空。我們並不急着回家。」這名負責人對記者說,「我們在對故障進行測試分析,我認為我們正走在正確的道路上。」os.tvboxnow.com: t0 z8 p) e; u' \' u0 Y
: l& O, C) O. k' J- i' m
當地時間6月5日,波音「星際客機」飛船從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升空,將NASA宇航員巴里·威爾莫爾(Barry Eugene Wilmore)和蘇尼塔·威廉姆斯(Sunita Lyn Williams)送入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兩人只在空間站停留一周,於6月13日返航,但返程計劃幾經推遲,兩名宇航員如今已經在空間站停留了近一個月,眼下返航日期仍未有定數。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7 N" N6 f. d* _
; X+ n* _$ ^% g' vos.tvboxnow.com
3 @- V- {8 F/ W* t
- g" m/ C' k1 h; l# H0 C'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024年6月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宇航員巴里·威爾莫爾(左)與蘇尼·威廉姆斯準備執行載人試飛任務。(新華社/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供圖)5 H4 }. m' e- P+ P
綜合美媒報道,返程計劃不斷延遲,是因為飛船在與空間站對接時出現了推進器和氦氣洩漏的問題,在工程師完成地面測試並分析出故障結果之前,飛船將不得不「無限期」停留在軌道上。
; B8 `9 J# i3 k: H3 Los.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3 T# M0 Z- }* o0 b6 J0 z) J7 a
據ABC報道,NASA和波音方面在上周五表示,他們不會立即確定返回日期,而要等到地面測試完成並進行所有分析後,才會研究返程着陸計劃。首批推進器測試將於7月2日在新墨西哥州進行,預計測試將持續幾個星期。NASA商業載人項目經理史蒂夫·斯蒂奇說,「從本質上講,就是完成故障測試,將分析結果提交給(任務管理團隊),再進行機構層面的審查。然後,我們將制定從脫離對接到着陸的其餘計劃。我認為我們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tvb now,tvbnow,bttvb; P3 ?7 W/ T. l
+ y# [' l# _ v+ Tos.tvboxnow.com「我們並不着急回家。空間站是一個舒適、安全的地方,我們可以在這裏停下來,慢慢檢查飛船,確保我們做好回家的準備。」斯蒂奇同時強調,這並不意味着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塔·威廉姆斯這兩名宇航員會被困在或滯留在國際太空站。他補充道:「我想要明確一點,巴里和蘇妮塔並沒有被滯留在太空。我們的計劃是繼續用星際客機將他們送回地球,並在合適的時間讓他們回家。他們在空間站很安全,他們的飛船運行良好,他們也很享受在空間站的時光。」
- V1 R: ]- J( D7 e( N0 ios.tvboxnow.com
* Q7 J+ k$ } U/ b+ }
2 Y/ u( G7 j. b+ N0 p公仔箱論壇
+ \- f& } g2 B% E9 v9 c# [9 gtvb now,tvbnow,bttvb美國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從美國佛羅里達州成功發射升空的畫面。(美聯社資料圖片)tvb now,tvbnow,bttvb$ W( I- m# v4 W7 ?
波音公司商用航天項目副總裁兼項目經理馬克·納皮(Mark Nappi)也在附和斯蒂奇的說法時表示,利用這段時間進行更多分析是謹慎之舉,「如果我們有時間,並且在能做的情況下卻不去做得更多,這是不負責任的。」他堅稱,兩名宇航員「絕對沒有被困或處於危險之中」,並對一些負面報道表示不滿。「讀到這些報道讓人非常痛苦,我們已經有過一次成功試飛,但人們的看法卻相當消極。我們並沒有被困在國際空間站上,機組人員也沒有危險,當我們決定讓巴里和蘇妮塔返回地球時,不會增加任何風險。」納皮說。公仔箱論壇 _1 a0 m0 K4 ?7 B" _. s& v% D
5 y" t# J% L% A: U; o: A( h據《紐約時報》報道,NASA和波音拒絕透露具體返程時間,也沒有提到可能的救援任務。官員們表示,星際客機在對接期間運行良好,在緊急情況下仍可以被用作救生艙將宇航員安全帶回地球。tvb now,tvbnow,bttvb5 i$ ~1 x! n0 [, Z( f1 |' E
tvb now,tvbnow,bttvb0 w* s/ c+ l, _ B: x
斯蒂奇還補充稱,雖然NASA此前稱受電池限制,星際客機與國際空間站對接的最長時限為45天。但因為電池可以通過空間站充電,雙方對接停留的時間可以獲得延長,星際客機理論上的設計時限最長為210天。
4 V6 N4 c, X- e7 I0 e7 u- T' O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3 ^; T5 q, h x2 Q6 C& v/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紐約時報》還指出,星際客機並不是NASA目前唯一需要解決的問題。當地時間6月24日,由於宇航服冷卻裝置出現漏水問題,兩名駐紮在國際空間站的美國宇航員,當天不得不放棄了原定的出艙太空行走任務。 報道稱,工程師至今仍未找出漏水原因,不明白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 }+ q$ x# N- i: X% v
" @3 m' H6 H. U/ F! `9 v& ^公仔箱論壇NASA方面本計劃在7月2日進行另一次太空行走,希望能夠在「星際客機」返回地球之前完成這項工作。但《紐約時報》認為,鑒於太空行走計劃接連出現問題,7月2日的任務也可能被推遲。NASA國際空間站項目運營整合經理比爾·斯佩奇(Bill Spetch)對此表示,為了徹底了解洩漏原因,下一次太空行走將至少延遲至7月下旬,「我們需要確保下一次太空行走能夠順利進行,不再出現類似問題。」/ s( o$ a a) e* O$ X8 |
. p/ ~0 T M' T3 b' d6 ]+ y5 A
" w" h" \9 A' s4 O美國波音公司「星際客機」飛船抵近國際空間站時的畫面。(圖片來源:央視新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3 l1 J, S$ `! [( n
( z; h# {9 D8 m公仔箱論壇下一步怎麼辦?tvb now,tvbnow,bttvb4 i2 r! D% u# O% L% z* m
儘管NASA和波音公司試圖打消外界對「星際客機」遲遲無法返回地球的疑慮,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網站稱,外界對於「兩名美國宇航員被困在太空」的印象已經「根深蒂固」。社交媒體上也流傳着「國際空間站物資儲備不足」「在不求助中俄的情況下,美國無法救走宇航員」「如果『星際客機』不離開,國際空間站沒有足夠的對接艙接待後續飛船」等各種說法。1 c$ Q$ M# I1 \" B3 a& b
: c$ Q4 j/ B, f O6 ]; o6 S; _+ P「太空」網站介紹稱,結構複雜的國際空間站擁有8個對接口,它們採用不同的技術規格,其中適合對接美國載人飛船的2個對接口如今分別停靠着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的載人「龍」飛船和波音公司的「星際客機」飛船,但這並不代表着其他艙口無法對接美國載人飛船,例如兩個貨運飛船對接口在安裝附加對接適配器的情況下,也可以用於對接美國載人飛船。此外,國際空間站還有多個艙口可以對接俄制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因此目前國際空間站並不存在無法停靠其他飛船導致物資不足的情況。: g2 t; L V( x# G
os.tvboxnow.com: G8 |+ t7 o G$ `8 i9 u
至於美國宇航員到底能否搭乘「星際客機」飛船脫困的問題,斯蒂奇和納皮表示,一顆俄羅斯廢棄衛星6月26日遭遇了「災難性事件」,產生了100多塊碎片,國際空間站的9名各國宇航員被告知在各自的飛船上「就地避難」,其中兩名俄羅斯宇航員和NASA宇航員特雷西·戴森登上了俄羅斯「聯盟」號飛船,另外4名宇航員進入載人「龍」飛船,而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返回了「星際客機」飛船,準備在國際空間站遭到破壞性撞擊時啟動脫離程序並返回地球。載人「龍」飛船最多可以容納7名宇航員,「如果『星際客機』飛船被認為不安全,威爾莫爾和威廉姆斯會被告知前往『龍』飛船避難。但事實並非如此。」納皮說,「我們已獲准在國際空間站發生緊急情況時充當救生艇,這意味着『星際客機』隨時可以返回。」
. p) n, b' }1 |; b; H- B* t0 `2 E0 s* m- ~
0 ]6 E1 `8 z' K kos.tvboxnow.com資料圖片
, T* |4 e6 }# z" P+ v/ r. |% G/ i' q# `
CNN也提到,宇航員意外延長在空間站的停留時間(通常是幾天、幾周甚至幾個月)的情況並不少見。例如NASA宇航員弗蘭克·盧比奧於2022年9月登上國際空間站,原計劃停留約6個月,但由於他搭乘的俄羅斯「聯盟」號飛船發生冷卻劑洩漏,他在太空停留的時間長達371天。報道稱,目前真正影響「星際客機」飛船在太空停留時間的因素是它配備的電池壽命。斯蒂奇此前曾表示,「星際客機」的電池壽命為45天,如果要停留90天的話,需要想辦法延長其使用時間。按照他的最新說法,飛船停靠空間站時一直保持充電狀態,因此電池在90天后的運行狀態應該不受影響。5 ~& q+ O3 e2 r/ Q
" O/ z# X4 E# W9 d5 v1 n9 c* i公仔箱論壇影響NASA的雙保險戰略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h0 b7 N, g* {6 h* q3 k) j# ]
幾乎所有美國媒體都提到,「星際客機」飛船的這次災難性太空之旅可能將進一步重創波音公司的聲譽。CNN稱,延誤、成本超支和無法按時完成任務是美國航天業的常見現象,但波音公司面臨的挑戰卻十分突出,尤其是當「星際客機」與競爭對手——SpaceX的載人「龍」飛船直接相比時。報道稱,這項歷史性載人任務的旅程始於2014年,當時NASA分別與波音公司和SpaceX簽署合同開發能將宇航員送往國際空間站的航天器,以擺脫穿梭機退役後,美國宇航員需要依靠俄羅斯飛船才能進入太空的困境。然而經過多次推遲後,「星際客機」飛船於2019年12月開始首次無人試飛測試,但由於飛船上的時鐘沒有和地面進行同步,兩者相差了11小時,飛船根據錯誤的時間認為偏離了軌道,於是啟動發動機試圖矯正,結果把有限的燃料耗盡後,沒能達到預定飛行高度,測試以失敗告終。
% [' h; Y, T) `)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8 F/ _" N: n0 d, I" @3 R$ T2022年5月進行的第二次無人飛行測試中,又發現了其他軟件問題以及部分飛行器推進器故障。斯蒂奇在今年6月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承認,工程師其實很可能沒有完全解決問題,「我認為我們忽略了推進器內部發生的一些基本現象」,而這些問題正是波音公司和NASA在「星際客機」飛船在國際空間站停靠期間試圖解開的核心謎團。6 Z8 y! Z1 {8 `! c$ j! W9 i
/ z& x# N: H) @, v7 G: H0 j7 e/ a公仔箱論壇作為對比,載人「龍」飛船於2020年完成首次試飛後進展順利,目前已經成為NASA運送宇航員往返國際空間站的主力交通工具。! k3 O& r( c: K) c1 P' j
1 ^$ U i3 X2 Q9 I% p
儘管「星際客機」飛船的進展並不順利,但NASA官員曾堅定地表示,希望有兩種不同的美國載人飛船能將宇航員送入軌道,確保在載人航天領域的「兩條腿走路」雙保險戰略。此前美國航天領域出現的壟斷情況越來越突出,例如在SpaceX公司大舉進入商業航天發射市場之前,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組成的「聯合發射聯盟」公司壟斷了美國政府的所有航天發射任務,且報價以極端昂貴著稱。NASA牽頭研製、波音公司製造的「太空發射系統」(SLS)火箭,單次發射成本更是超過22億美元。但面對這些天文數字的報價,NASA卻因為別無選擇而被迫接受。因此儘管SpaceX的入局讓NASA的發射成本大幅下降,雙方在載人「龍」飛船的使用方面也處於蜜月期,但NASA並不願意「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裏」。
9 {2 Y7 ]7 |" e* h; f, ~7 ^os.tvboxnow.comtvb now,tvbnow,bttvb: a9 w+ m# O6 Z7 g. C0 ^& K- c7 ~$ L
只是按照波音和NASA簽署的協議,由於所有的額外費用都需要波音自掏腰包,後者已經為此產生了巨額虧損。按照相關協議,波音需要在國際空間站廢棄前完成6次「星際客機」飛船載人飛行任務,注定是賠本買賣。因此即便「星際客機」飛船後續進展順利,在完成協議後,波音公司也不太可能繼續推進。NASA在載人航天領域的雙保險戰略,恐怕注定是一場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