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投資動向: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金榮財富管理首席基金經理 中國北方金銀業策略顧問 史理生
 近日溫家寶總理重申堅決調控內地過熱的房地產市場,使A股市場跌至逾一年的新低。可見房地產業對內地經濟有牽一髮動全身的影響力。
 最近,前大摩經濟師謝國忠便寫了一篇名為《中國的資產泡沫依賴症》的文章,作者指出強大的利益集團已經讓中國的宏觀政策舉步維艱:地方政府把高地價看做命根子;國有企業希望利率不要升,中國的宏觀政策已被矮化成了心理治療,僅靠一些口頭上的表態和技術上的微調去嚇唬投機者。
 首先,隨製造業對地方稅收的比重日益減少,地方政府的財政已經對房地產業產生了高度的依賴。曾幾何時,招商引資是經濟發展和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沿海省份通過培育出口導向產業而變得富庶。但在過去五年,這樣的經濟結構已經變了。成本上升令很多廠商無利可圖,為了招商,大部分地方政府不得不提供補貼。房地產已經成為政府真正的收入來源。
房地產成政府主要收入
 其次,國有企業在貸款方面享有優勢,這使國企快速擴張。居民家庭和地產商從銀行借的貸款,通過地產商從政府買地的方式,實際最終流到了政府口袋裡。維持較低的利率及適當的通脹預期,因而已經成為保護國有部門(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的國家政策。
 第三,中國的出口商正在遭受成本上升和全球需求疲軟的夾擊。他們強烈反對人民幣升值。之前,新勞動法、稅率提高以及更嚴格的環保標準已經令出口商滿腹怨言。這些出口商仍然代表中國製造業的半壁江山,可以影響政府政策。
 中國目前的政策是對生產部門的變相補貼。以前的補貼是低工資和低資源價格。而現在,資源價格高了,工資也在不斷上漲。高地價和低利率已經成為國有部門的支柱,這同時也減輕了出口部門的負擔。高地價和低利率實際是對居民家庭的變相徵稅。從本質上說,中國人的工資是漲了點,但置業能力和利息收入卻大大受損。
 中國目前的政策路徑是貨幣擴張和資產膨脹。資產通脹背後的主要目的,是政府可以徵稅。它為人們的快速致富夢想提供了溫床,只要樓價在上漲,這個政策就會贏到中產及富人的掌聲。過去幾年,地方政府一直認為資產通脹有利,這情況絕非偶然。
 中國的資產泡沫增長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快。北京、上海的住宅價值與GDP的比例,已經與1997年的香港差不多。如果中國的泡沫破裂,將會對經濟造成巨大的破壞。大抵中國的政府官員較香港來得優秀,他們居然維持住了這樣的局面這麼久。但請記住,市場被扭曲的時間越長,最後的破壞力便越大!
 由此觀之,內地房地產價格下調的時間和空間都不會多,內房股大有機會在這次調整市中最先見底。反而先前發揮資金避難所作用的黃金,由於累積升幅已大,不排除會先作整固。
 5月6日,中國股市下挫4%,同日美股道指曾急瀉1000點;5月21日,A股股指期貨首次結算,股市表現先跌後升,同日美股市表現先跌後升,道指亦跟隨A股以全日高位收盤。環球股市似乎以A股表現為馬首是瞻,本周A股表現具參考性指示。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