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關南北:談台北港和高鐵的排擠效應
, 描述: 【聯合報╱社論】
台北港啟用的賀聲未歇,南部已傳來高雄港的哀怨。二月高雄港貨櫃裝卸量衰退一成多,創下七年來單月新低;航運界將此解讀為台北港帶來的「排擠效應」,並預估衝擊將持續擴大。os.tvboxnow.com$ Q+ d4 ?9 [! `: X: g; f
# s( ?: B/ h+ R5 G( Aos.tvboxnow.com三月初才正式營運的台北港,要為高雄港二月的衰退負責,或許稍嫌誇張;但僅在試營運期間即造成如此的衝搫,未來排擠效應只會與日俱增,是可以預見的大勢。這種「南貨北奪」的現象,政治人物今天恐怕沒有機會炒作成「南北」或「藍綠」之爭;因為受到更嚴重擠壓的還有基隆港,若不設法轉型,就得面對凋敝。更深刻地說,台北港啟用不僅衝擊了現有港埠的營運,它更挑戰了政府決策布局的思維。
, o; i% {3 Y1 T8 D1 E: Jos.tvboxnow.com) `9 q ^# b9 F- c6 x* |4 S
不論藍綠,台灣執政者一向都崇奉「投資就是進步、建設等於繁榮」的觀念,把推動建設當成政績展示的重心。近年因政黨輪替,更加劇了各類建設的加碼競賽;但人們也看到了種種過度建設及草率決策的後遺症。" V* h y; f% x: J( P
: S3 u' I) G4 y2 W( W; L) F
以台北港為例,這是首座由民間業者以BOT方式興建的港埠,長榮、萬海、陽明等三家航運業者出資兩百億元,取得五十年的經營權。政府不必付出分毫,每年還可坐收四億多權利金,看似是一門好生意。然而,新港興起,勢必牽動全台港埠吞吐的大挪移,如果不能把攬貨的大餅做大,便必會造成原有港灣的式微。如果因此更造成南北、東西各地港都的蕭條,乃至人口的失業或外移,那豈是政府每年四億多權利金所能彌補?os.tvboxnow.com/ F& `3 @" P/ Y5 _5 `
/ {3 d- [8 U5 F2 eos.tvboxnow.com台北港的排擠效應才初現端倪,如果要舉更明顯的例子,不妨看高鐵對整個西部交通運輸的衝擊。高鐵通車後,島內航空業者雖採取聯合策略對抗,仍宣告不支,僅剩華信還在減班苦撐;公路客運及台鐵也分受重創。這樣的衝擊,其實早在高鐵通車之前即可預期,但政府採取了什麼因應對策嗎?沒有,至少我們看不到!執政者把這些後果都直接留給人民和業者自己去承受了。
1 w2 s9 L& a$ ~# W/ J' xtvb now,tvbnow,bttvb
; a, k2 {' A4 ]0 ]5 r3 e+ S公仔箱論壇高鐵帶來的便利不容否認,但它高昂的票價,並非人人能夠享受。而在舊有運輸業者被迫減班或退出市場後,基層旅客的運輸選擇大幅減少了。更遺憾的是,高鐵本身也無法在鉅額投資、高昂票價及載客量之間取得平衡;因此,在財務結構無法改善的情況下,又得被迫減班以減少開支。由此看來,高鐵打垮了多家航空及陸運業者,自己卻仍陷於客源不足的窘境,這種「兩敗俱傷」的慘狀,不也是缺乏「全局思考」所留下的政策陷阱?
' x% C" ]8 v ^, W, Ntvb now,tvbnow,bttvb! {# `9 X% e* @3 I
無獨有偶,高鐵和台北港一樣,同是BOT模式的建設,都是政府在財政困窘下私心貪功躁進的結果。政府既不必出資,做決策時就未深思熟慮,忽略了全局考量,只能被現實拖著走。最後,卻逼著人民陪政府一同付出代價。4 Q9 Z+ d! Q1 Z
1 f# A5 r& h z1 n7 z$ c8 f7 n; P+ |
從高鐵和台北港的例子,可以看出,任何決策都具有牽引或排擠效應,決策者必須掌握全局的綜觀和衡量,才不會顧此失彼,或因資源分配失重,而導致意想不到的副作用。這類例子其實俯拾皆是:例如,近十餘年來教育部大肆放寬增設大學,事實上,台灣少子化趨勢已存在多年,教育當局卻視若無睹,不僅造成大學過度投資,也犧牲了高等教育的品質。再如,游揆任內打出「兩兆雙星」的動人口號,鼓舞了半導體業者的一窩蜂投資,以致衍生今天DRAM產能過剩而整併困難的問題。
6 B! F6 w' b3 Z" R& L- \7 p公仔箱論壇
8 H! ]+ h: G4 x$ o* Z3 o( Q&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此外,包括故宮設置南院、全台各地爭設機場,不也都是「自相排擠」式的決策?可惜,在當時的政治操作下,一扣上「藍綠抗爭」或「南北不公」的帽子,政策隨即失去焦點,遑論理性辨論了。
0 ]6 U% Q; ^- z+ F1 u) k% K& | Uos.tvboxnow.co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4 C( r M. J. S# F" u2 S
台北港剛啟用,它的排擠效應要兩三年後才全面發酵;在此之前,政府還有餘裕協助高雄、基隆、台中等港因應轉型,減緩衝擊,以避免重蹈高鐵與西部航空「雙輸」的下場。高鐵和台北港的例子,也提醒政府,不能只滿足於點狀的建設;若無全局觀點,又不能把餅做大,只是自相殘殺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