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a& ^. s W/ Z8 L
福島縣計劃大力發展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互聯網tvb now,tvbnow,bttvb6 f" a# ^) o1 N. H: c- y& I
/ q6 y( e) l* t S/ T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日本福島第一核電廠在2011年「311地震」發生嚴重核事故,政府目前仍為如何處理核電廠內的污水和重建災區大傷腦筋。為免核災難重演,日本政府近年銳意發展可再生能源,其中福島縣更矢言當可再生能源中心,正建設大量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計劃到2040年全縣100%使用可再生能源。+ F1 L7 Q8 g% C
tvb now,tvbnow,bttvb4 X: G+ j* \% x( Q, ?0 k
日本地震頻繁,政府災後似乎亦意識到核電廠很容易因此受破壞,故停用了全國54個反應堆,目前只有九個恢復運作。但日本人口稠密,依賴工業活動支撐經濟,需要大量電力,故要增加使用化石燃料填補產能。奈何日本本身缺乏天然資源,需進口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而化石燃料的供應和價格又容易隨國際局勢轉變而波動,更會造成空氣污染,因此發展可再生能源成為最可行的長遠之計。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Z V) _5 H. b) L
6 Y1 s$ Y0 `* p( e

, s! U" u2 R6 T. W; L& ^, e; ftvb now,tvbnow,bttv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L5 |7 Y7 ~3 O1 ~. K5 R
核災留下嚴重輻射污染物問題,令福島縣政府決心成為日本可再生能源中心。資料圖片
& z3 x! ^1 h1 W8 `0 f+ \0 N公仔箱論壇 公仔箱論壇0 y9 _' W0 W. n3 @4 p W3 A
6 v7 k1 e8 m' K$ w2 _3 x) |環保組織反對核電,加上氣候問題嚴峻,令日本加緊發展可再生能源。<br />資料圖片
4 F2 }/ C& e; n獲216億資助建發電場! i, u# x& Y8 c
0 S5 R' I' n: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m8 H% u4 R% Z& ^* Eos.tvboxnow.com在這大趨勢下,重災區福島縣似乎要「在哪裏跌倒,就在哪裏站起來」,矢言要發展成領先全日本的可再生能源中心,目標是到2040年將使用率由現時的40%提升至100%。《日本經濟新聞》報道,日本三大銀行之一的瑞穗銀行和國營的日本政策投資銀行已撥出3,000億日圓(216億港元)資助計劃,在縣內的荒廢農地和山區建設11個太陽能和10個風力發電場,預料2024年完成。9 h' O, S: q3 m7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L( E6 l* ]6 w0 v* }* X- @
此重點項目除計劃提供電力予這個有59個市町村和約180萬人口的縣,還會以一個80公里的電網供電予東京首都圈。雖然發電場最多能生產600兆瓦電力,只有核反應堆產能的三分二,但至少能減低首都圈依賴核能和化石燃料能源。
- r# {7 j" n/ wos.tvboxnow.com
: | _' s/ b4 j6 i6 R% M6 S# O/ _tvb now,tvbnow,bttvb東京奧運展氫能成果tvb now,tvbnow,bttvb/ ]9 F, x! N- ^% ^8 O9 X- ^7 _
此外,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僅五公里的浪江町也致力發展成全球最大的氫能研究點,得到環境省大力支持。氫能是利用氫氣和氧氣產生的化學反應產生能量,副產品只有水,不會排放溫室氣體,且能源效益高,是新興的可再生能源。當局計劃逐步將氫能融入民眾日常生活,並吸引私人投資,而今年東京奧運的選手村亦會大幅使用氫能,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發展氫能的成果。
* m7 o7 Z) M7 `8 mos.tvboxnow.com
& J# H9 K8 ?' W) Q! t& X' {日本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去年雖然只有17.4%,低於很多歐洲國家,但日本政府早已表示可再生能源是未來的主流,會在2050年達到《巴黎協定》的要求做到碳中和,展示出減排決心。首相安倍晉三稱希望日本可再生能源使用率到2030年增加到22至24%,被視為未來首相熱門的環境大臣小泉進次郎亦明言要防止福島核災重演,支持福島實視可再生能源目標。os.tvboxnow.com i" s; }; ]6 r, j0 p2 X% f
英國《衞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