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前想後2018-11-27台港選舉大不同?
, 描述: 【節目主持】:施安娜、陳竟明
本帖最後由 czz0621 於 2018-11-28 02:30 PM 編輯
【節目名稱】:師前想後2018-11-27台港選舉大不同?
【節目頻道】:自由亞洲電台
【節目日期】:2018-11-27
【節目主持】:施安娜、陳竟明
【節目內容】:剛過去的一星期,台灣和香港都進行了選舉,台灣人民不用選民登記,用戶籍便可投票,投票率也高。香港要登記,投票率低。台灣的「九合一」選舉,結果是由「綠變藍」,香港的則是代表泛民的李卓人輸了,我們可以見到當中有好大分別,其中最大的分別其實在於香港是未有民主的選舉制度,台灣卻是有民主選舉制度,尤其在這屬於泛民主派的議員被DQ、參與雨傘運動者陸續被檢控、甚至是參與抗爭行動者身陷囹圄的低沉政治氣壓下,台灣的選舉,令我們這些在香港的人十分羨慕,更有香港人到台灣觀戰。
這次台灣的選舉,有很大的轉變,執政民進黨在執政兩年後,便在這次的地區選舉大敗,人民用選票懲罰民進黨,因為過去兩年民進黨做得不是太好,例如有軍公教(年金改革效應)及經濟弱勢者的不滿。由於九合一選舉是地方里長、縣市長、市長及市議會改選,所以有人指出這是農村包圍城市。那是人民用選票去表達不滿、提出要求,這是選票的力量,也是台灣的公民社會的力量,可以用選票改變執政者,也成為一種監察政府施政的力量,足以改變政策,告訴執政者,做不好,選民用選票來換人、換政黨,小至地區、大至總統,這是有真正的民主選舉制度可以帶來的改變!甚至還有對爭議性的議題,作出公投。
再看香港星期日(25日)的九龍西補選,泛民主派的李卓人落敗,有人提出了種種失敗的原因,但不能忽視的是香港的公民社會在雨傘運動之後產生的那種無力感,加上對手選舉工程強大,尤其是箍緊和動員鐵票的能力,還有利用《文匯報》、《大公報》等的宣傳攻勢,當中尤其不能忽視的是種種的社交媒體廣傳的虛假資訊。虛假資訊這種現象在這次台灣的選舉也發揮了作用,有人提出了要研究加強fact-check應對,希望可以讓選民更清楚了解真相,以便有更明智的投票。面對大陸幾十萬網軍,這任務絕不容易。此外,讓人氣忿的是建制派無論派上哪一個,是小花還是大叔,有否在地的工作,只要有鐵票,都可以出選,都可以當選,而這種情況在泛民是沒可能出現的,當然這是左派長期在地區建立的。
台灣這次選舉,民進黨固然大敗,勝出的除了是無黨無派的柯文哲,還有是一些「非典型」的國民黨人,例如韓國瑜,塑造的是「反體制」與「去建制」形象。這都顯示了民眾企盼的是甚麼,「反體制」與「去建制」,而不是哪一黨哪一派,可見原來的政黨分類方式未必適合。在香港,在李卓人輸了之後,也要重新思量,所謂的泛民,光譜也很闊,面對國家機器,面對建制派強大的選舉工程與鐵票, 大家都要檢討, 一方面是在fact-check方面真的做功夫,破解對手抹黑,亦要理解甚至學習建制派如何箍緊鐵票。另一方面,也要重新整合再出發,昂首闊步再抗戰,民主才能再戰勝歸來。
【檔案名稱】:師前想後2018-11-27施安娜、陳竟明
【節目版本】:剪輯版
【城通網盤】:https://u13572400.pipipan.com/fs/13572400-3221701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