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tvboxnow.com; j! T/ k7 u4 l) W. S: d
我們都活在80毫秒的過去?(圖片來源:Adobe Stock)
/ k3 u/ u, N) ~! D9 e) atvb now,tvbnow,bttvbtvb now,tvbnow,bttvb% r/ |0 v$ F) c
+ W& u, e% M, h% _; @公仔箱論壇我們一直活在過去,不僅僅是一句感性的話。研究發現,所謂的「眼前」時光,其實是已經消失80毫秒光陰的畫面了。' |/ l3 R& J+ ~2 Y. @% z( Y$ O
時間存在嗎?
7 I l& ?7 h3 G g# o時間當然是存在的,不然我們怎麼調鬧鐘?沒錯,時間讓宇宙設有秩序排列,幸虧如此,否則,還真不敢想像,現實世界時刻混亂會是個什麼樣子。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s# W: `6 r; I6 b( G6 v: b A& t
真正的問題是,時間是天地形成之日就有,還是之後新生的呢?就像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溫度」是自然界本來就有的,但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它其實來自原子運動。公仔箱論壇2 @" I; @0 Q" S% }/ j
我們總是本能地認為「現在」是真實的,而「過去」已經成為了一種記憶,「將來」又還沒有來。但物理學家告訴了我們一些驚人的事情,每件過去和將來發生的事情都絕對地存在於現在!
: w m: P: P9 w. A4 j2 w* qtvb now,tvbnow,bttvb每個人經歷的時間不同tvb now,tvbnow,bttvb0 _8 O. ?) T6 r) N9 d& f
無論從物理角度還是生物角度來說,這個論斷都是真實的。從物理上來講,我們有牛頓的時間論斷,這個人人皆知。但後來愛因斯坦延續牛頓的理論並解釋,時間在一個人身上流逝了多少,取決於時間是如何在空間度過的,就像時間在重力領域如何流逝一樣(尤其當它接近黑洞時)。
$ v( D1 T" W9 e2 `' S9 Y- U9 `os.tvboxnow.com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來說,用原子時鐘來衡量時間遠不如用我們內在的韻律和累積的記憶來衡量它重要。每個人經歷時間方式的不同取決於我們是誰,我們正在經歷著什麼;有一種真實的感覺可以說明:我們越年長,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8 u7 I T5 F9 t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5 I. s. v&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們其實生活在過去
6 n4 E8 F& X/ M確切來說,是活在80毫秒的過去。試著同時用一隻手去摸鼻子,另一隻觸腳。沒錯,你的確是兩隻手同時進行的。但是,奧秘就在這裡,科學家明確地測量到從腳傳遞到大腦的神經感應要比從鼻子傳遞到大腦的感應花更多時間。
% r+ }8 b! `; d$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結論很簡單:我們意識經歷需要時間去集合,在這些意識正在「此刻」進行時,我們的大腦意識已經在等著了。實驗證明了事情的發生和我們的意識經歷的時間差是80毫秒。
5 k6 [ w1 u. `# Q: j5 }: [! m$ r oos.tvboxnow.com當你回憶過去發生的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大腦也同時使用著類似的「手段」想像著未來。這個過程更像上演著劇本的情節,而不是重放影像。如果這「劇本」因任何原因出錯了,你會產生栩栩如生的錯誤的記憶。我們常說「眼見為實」,結果證明,這「實」只是「可信度最低的證據」被允許進了「法庭」而已!' v) }4 P1 u- B0 p
意識取決於對時間的掌控. f7 }" u, H7 ]* M% e
對意識來說,很多感知能力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清楚地知道,對於時間和可能性的掌控至關重要。與水中生物不同,陸上動物有著幾百米的視野感知能力,並有時間思考,做出行動的最好決定。沒有對其它時間的想像能力,意識就無法成立。3 q5 m! \" {! I
如物理學家所說,熵值正在增長。這時,比起低熵值是的有序,亂序的產生就有了更多的途徑。所以,解釋過去的有序現象,我們得沿路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時期。
0 b& N0 z1 @ Z8 H. e% _我們仍無法解答這個難題:為什麼接近大爆炸時期時熵值較低?增長的熵值是如何對記憶、衰老、死亡等因素起作用的?' p. ]+ ]& ?) V3 O; W- h% S
時光可以倒退?os.tvboxnow.com2 N: f; p4 F" k5 ~" Z5 q$ f/ S9 i( d% B
對於普通人來說,回到過去,像電視劇一樣玩一把穿越,目前還只能是白日做夢而已。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倒轉時間的箭頭似乎是生物上的技術性挑戰,而不是物理上的不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