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網絡中國節,家國情懷總是詩

6月17日電/粽葉香飄傳四海,龍舟競技渡風流。一年一度的端午,已然來臨。 os.tvboxnow.com& O. n1 N, [- W+ w

0 \- s2 @3 w6 q5 u* \tvb now,tvbnow,bttvb  端午是一個有著高辨識度的傳統節日。櫻桃和桑椹時令上市,但也只吃端午前後,之後就匿跡;粽葉與菖蒲作為被賦予了意義的植物,忠實履行著包裹糯米和驅鬼避邪的職責,而這是端午節最為核心的兩個內容,甚至已有儀式般的權威。而在臨江處,搴旗捶鼓已是喧天,這是民間一年一度的“水上競技”,參與者眾。老百姓眼中的端午,就是這樣,充滿著喧囂與熱鬧,包裹著粽香與草甘,更是處處透見著千年不變的古老遵循。 公仔箱論壇7 S- V' [) L- x& s

, h* C" k; F! q. y! f  傳統節日之所以被奉為傳統,全民參與是其重要的物語。現在,隨著網絡工具的全民普及,對於傳統節日的解讀,必定是要有“互聯網+”的親密接觸。民俗與文化的融合,在互聯網上找到了合適的節點,網絡中國節就有這樣的語境。在重點門戶網站和新聞網站上,“網絡中國節·端午”的推出,頗為應景——不僅有互動性極高的趣味遊戲,更有別出心裁的H5端午特刊,學者專家對於節日的解讀,也為青年群體們有了追溯傳統文化本源的著力點。而以屈原為軸心的脈絡鋪陳,更是把端午那一份家國情懷予以徐徐展開
& e4 m+ l; R$ E* _) w
' b+ R4 d* l+ O2 m) Sos.tvboxnow.com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偉大詩人屈原縱身一躍,讓“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成為絕響,也就此鑄造出廟堂與江湖都予以推崇的士大夫精神。這份精神的內核,不是忠君,而是憂民。它延綿至今,已成為中華民族之精魂,炎黃子孫之情懷。而網絡中國節給予屈原的“大篇幅”,其初衷,就是要把家國情懷始終放在前列。
% S( u3 E$ d4 S8 e, V7 A公仔箱論壇% Y7 Q0 g1 N0 v" y
  家國情懷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之一。不管在哪個時代,都會找到它的價值映射,當然,這需要傳承。對那些在互聯網思維啟蒙下成長起來的青年來說,對他們述說家國情懷的故事,如果只是“名詞解析”般的傳輸,恐怕會是事與願違的。如何精准地“灌溉”出情懷的養分,顯然是一個考驗人心的任務。 5 `' z' I. S% K" D1 I1 I8 C6 D
公仔箱論壇& ]1 A$ v0 M9 ^& h' E
  我們看到,在網絡中國節中的屈原,不再是一個簡單的歷史人物——“屈原與中華民族大一統進程的辯證關係”“屈原對楚國的情感是愚忠還是愛國?”……這樣抓人眼球的觀點,被放在了網絡中國節的突出位置,目的就是要跳出對歷史人物宣講的狹隘性,使其更加豐滿與立體。屈原以及他所代表的家國情懷,已成為民族的璀璨星空,但要在網絡世界讓它繼續一呼百應,就需要更多的娓娓道來,方能抓住人心。想來,這也是一種互聯網精神。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