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在格魯吉亞出兵南奧塞梯共和國後,迅速下令精銳部隊開進南奧塞梯,一輪強攻趕走格魯吉亞軍隊。從北京回到華盛頓的美國總統布殊發表聲明呼撤軍,稍後又宣布取消與俄羅斯的聯合軍事演習。到了上星期四,美國軍方運送物資的運輸機降落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美軍出現在格魯吉亞,美俄多年來在桌面下的暗斗已公開蛻變成桌面上的明爭,兩國間的脆弱關已在這次事件中一捅而破。os.tvboxnow.com( q$ r1 \! ^4 k
7 U9 `3 e5 J+ o! H0 N& u' t% ]
蘇聯1991年底崩解後分為15個獨立國家,格魯吉亞是其中之一。不過,就在格魯吉亞立國之後,其內的南奧塞梯於1992年宣布獨立,格魯吉亞不允,於是爆發此起彼落的武裝突。經獨立國家聯合體(CIS)討論後,俄羅斯、格魯吉亞、俄國境內的北奧塞梯,以及南奧塞梯達成協定,由四方組成聯合維和部隊,很大程度有共管的意味。格魯吉亞8月8月凌晨突然出兵佔領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造成當地居民死傷,俄羅斯維和部隊亦有傷亡,始有俄軍作出蘇
0 v( J( l# ?) {8 G6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聯解體後最大規模的一次對外軍事行動。1 v5 b: q5 t) a; q7 R5 p
公仔箱論壇+ m. I: s3 P; B. X
這場堪稱是閃電戰的交鋒,軍力僅次於美國的俄羅斯,以強大陸空兵力直撲南奧塞梯,格魯吉亞敗走是意料中事。現在,令人懸念的是,俄軍會不會在「教訓」格魯吉亞後鳴金收兵,抑或另有打算,這些都是未知之數。然而,從根本上來說,這場戰火不同於1979年中國出兵教訓越南後刀槍入庫馬放南山,從此換來幾十年的安定,因為格魯吉亞聲稱要退出獨立國家聯合體,說不定轉頭就加入北約,在美俄斗法中陣前倒戈,這才是這場閃電戰的下半集重頭戲。
6 T9 j# y7 G* o; |" \ P0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2 d, X# N) o" etvb now,tvbnow,bttvb俄羅斯這次出動駐高加索地區第58集團軍的部分作戰部隊,以獅子搏兔之勢擺平格魯吉亞,其實以俄軍目前戰力,殺雞何須用牛刀,但從普京由北京回國後直飛南奧塞梯前線指揮大局來看,俄羅斯是向世界宣示臥榻旁不容他人酣睡,既對格魯吉亞小懲,更是向一直對高加索地區前東歐國家虎視眈眈的美國示警。近幾年來,美國一直對俄羅斯周邊國家極盡挖牆腳之能事,大力支持格魯吉亞和烏克蘭加入北約,意圖從北約南翼堵塞俄羅斯出黑海的通道。對於此,普京當然不會容忍,所以,美國早前打算在波蘭設導彈防系統,俄羅斯馬上恢復戰略轟炸機巡航,針鋒相對寸步不讓。這次格魯吉亞恃與美國的關突然出兵,俄羅斯更不可能放軟手腳,遂出動倍於格魯吉亞全國兵員的巨大軍力直攻南奧塞梯。公仔箱論壇$ X0 c0 D- i8 m7 o! i
tvb now,tvbnow,bttvb1 Q+ l/ g; T2 p1 E) z I
俄羅斯這一招連消帶打的動機彰彰明甚,但美國與北約看來還未達成共識,德國和法國對格魯吉亞加入北約支吾以對,因為犯不觸怒俄羅斯,且,一旦俄羅斯因為南奧塞梯與格魯吉亞重燃戰火,按照北約各國間的協定精神,北約須出兵保護盟友利益,為他人作嫁衣裳當然不是德法的最大利益,所以人們見到的只是溫吞水式的回應。
" b! B. G- }. k- O
2 C; @8 Y4 K4 ^' A# Hos.tvboxnow.com管北約內部遲疑不決,但美國爭逐地緣政治利益從不手軟,當俄羅斯懲罰格魯吉亞後,美國突與波蘭簽署設立導彈防系統協議,表面上是美國力保顏面,但骨子是全力狠挖俄羅斯牆腳;一些對俄羅斯頗有戒心的前東歐國家,見俄羅斯揮兵南奧塞梯,免不了有唇亡齒寒之感,美國在這個關節眼把導彈防系統當作人情送出去,與俄羅斯對干的態度已是路人皆見,未來的美俄關,恐怕會進入自甦聯解體後的寒冰期。
' j; ^" q4 b) F5 S% @3 L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 ?" r Q# c, L- F' z" w
值得一提的是,南奧塞梯事件也會在另一個層面影響美國內政,共和黨勢必打出「愛國牌」,指摘俄羅斯如何「邪惡不仁」,順勢提出只有麥凱恩才是通曉國際事務的總統候選人。過往這招屢試不爽,1984年大選列根用過,布殊2004年大選照搬不誤;奧巴馬若要晉身白宮,如今多了一個變數。 tvb now,tvbnow,bttvb' `, Z1 ]: H2 n0 c
& i" V7 x7 V6 F6 C6 @
- T6 K$ i( {1 C# `8 i5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本帖最後由 yumiko123456 於 2008-8-18 09:35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