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人工島防波堤的防波石疑被沖散,路政署昨終為事件「解畫」,強調經實地視察,人工島防波堤未出現被沖散情況,又指內地採用了防禦「三百年一遇」風浪的高標準,而設計亦具科學、合理及安全性。署方又以不同階段的照片證明,防波堤經歷「天鴿」後,並沒移位。
! a! d' @& t% s h路政署署長鍾錦華日前往港珠澳大橋的東、西人工島和隧道沉管視察,認為設計合科學性、合理性、安全性,防波堤無出現安全性問題。他亦實地往沉管視察,看不到與人工島之間有移位、裂紋或滲水問題。
2 b2 I: z9 z, j! _7 y人工島經歷10號風球無移位1 S) t C& g, K% Q
路政署首席政府工程師江大榮指,防波堤兩邊用同一種扭工字塊,但因應地點、環境及功能,擺放方法亦不同,其中一邊就是採隨機擺放方法。他指,隨機擺放防波堤「由來已久」,是次工程把55個扭工字塊放在約100平方米海面內,為確保擺放均勻,工程會再把海面分為4小格;他又以照片證明,扭工字塊是以工程船放於水面下,並非被沖散。江指人工島防波堤採可抵300年一遇風浪標準。0 z B; y. F- [! L( D. p6 g0 [
鍾又指,港珠澳大橋屬國家級項目,即使內地與本港標準不同,但工程採用「就高不就低」準則,即哪一個地方標準較高,就按較高標準。他指,現時以目測方式去監視防波堤情況,當發現有問題再作測量、檢視及保養,強調是國際慣常做法。他又以多張照片證明,人工島在去年經歷10號風球「天鴿」後,防波堤亦沒移位。
" y0 V5 `5 e7 B9 E" o至於人工島現狀與構想圖相差甚遠,他解釋大型項目先有概念設計,再做實地視察,現時大橋設計是2014年批核的施工圖,2014年前圖紙屬階段性,強調2014年後施工圖再沒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