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為全球最大魚翅市場,去年入口魚翅約五千七百噸,單在婚宴場地每年便供應約三十二萬圍的魚翅。有調查發現,惟九成八受訪市民不清楚政府對瀕危鯊魚的規管措施,部分零售魚翅及食肆菜式名稱,均與規管魚翅名稱毫無相關,市民或會混淆及進食瀕危鯊魚的魚翅。團體建議政府修例強制海味店及食肆標籤所售魚翅品種,列明是否瀕危鯊魚的產品。os.tvboxnow.com+ f2 T' C a+ D3 H8 C- n
香港護鯊會月初成功以電話訪問約八百名十八歲或以上的本港市民,近八成受訪者表明不會購買瀕危鯊魚產品,惟調查指出九成八市民不清楚政府對瀕危鯊魚的規管措施,如規管的鯊魚品種數目。
6 Q0 i) I0 D* {4 j; n: Y; @% t香港護鯊會項目統籌古偉牧表示,以本港常見的品種「春翅」為例,二○一四年後被列為瀕危物種後,兩年間在本港市場仍消耗約六十五噸,其法例規定名稱為雙髻鯊或錘頭鯊,惟調查發現只有約三成市民知悉雙髻鯊為屬瀕危物種。他認為市場上未標明所售魚翅的鯊魚品種名稱,市民可能會誤食瀕危品種,加快鯊魚絕種。
" _! L+ y( `5 D8 U) r# m( d: ~古偉牧促請政府盡快實施強制標籤制度,最低限度也要標籤魚翅所屬品種的瀕危程度,本港市場便有七十六種的魚翅產品,現時政府按《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當中只有約一成瀕危鯊魚須於出入口時申請許可證,故仍有空間可做更多工作,減少市場消耗魚翅。tvb now,tvbnow,bttvb0 H/ i' {) k* H
為響應護鯊行動,護鯊會與LUSH嵐舒合作義賣,在門市推出特別版護鯊之星香皂,向市民推廣護鯊資訊,收益全數將為機構的保育工作,又呼籲市民在社交媒體轉發並標籤環境局局長黃錦星#SaveSharks,表達對政府制定更嚴護的魚翅市場管理措施的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