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電/我國新一代遠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執行中科院海洋先導專項中,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了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這一成果北京時間22日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地球化學、地球物理學、地球系統學》上在線發表。
- o8 Q; c6 w8 g' R" L0 rtvb now,tvbnow,bttvb8 c3 Q3 Y1 P7 D+ r( t" e9 I" k
通過“發現”號無人潛水器攜帶的深海激光拉曼光譜探針,科考團隊在我國南海約1100米的深海海底,探測到兩個站點存在裸露在海底的天然氣水合物,這也是科學家在我國南海海域首次發現裸露在海底的“可燃冰”。 9 m& _ q" {: c" e9 Y
# H8 E3 `2 R8 D- X8 S* L2 m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據介紹,其中一個站點分布在冷泉化能極端生物群落中,動態合成並分解的天然氣水合物可以為深海極端生命提供甲烷等能量源;另一個天然氣水合物站點則位於一個活動的冷泉噴口的內壁。 os.tvboxnow.com1 q# C0 T8 c C4 }7 {
公仔箱論壇" }6 b" `- d! ]' n; A
科考團隊通過自主研發的拉曼光譜探針,在1000多米深的海底對裸露在外的天然氣水合物進行了現場探測。數據顯示,快速生成的天然氣水合物並非單一的籠型結構,其內部存在大量的甲烷、硫化氫等自由氣體,這也是國際上首次使用原位拉曼光譜數據證實這一科學結論。
4 S& C n* f2 R3 A' ^/ P: uos.tvboxnow.com公仔箱論壇6 b# L N% v. k/ L' |! _
據介紹,天然氣水合物一般分布在深海沉積物或者大陸永久凍土中,而裸露在海底表面的天然氣水合物則需要大量的深海冷泉流體作為氣源,因此極難存在,是研究其形成、分解、成藏以及和海洋環境相互作用機制的極佳天然試驗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