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尚達昨在本欄提過,教育大學民主牆兩度出現語帶侮辱的大字報,事件遠因正是多所大學民主牆出現「港獨」標語,中文大學民主牆更是暴風圈,前學生會會長周竪峰日前更辱罵內地生,期間使用「支那」辱華字眼,觸發新一輪爭議,新亞書院院長黃乃正撰文譴責周「行為粗暴惡劣」,更引用新亞創辦人錢穆及唐君毅言論,嚴斥周違背先賢教誨,而周竪峰日前亦以錢唐兩人言論開脫,令「新亞精神」的解讀,無端成為爭議焦點。tvb now,tvbnow,bttvb3 v* }% R) U& }$ B$ G# z
中大新亞書院學生現時須修讀六個學分的「書院通識課程」,其中「新亞精神與新亞先賢的文化教育理想」更列為選修課之一。有中大友好同程尚達傾開,不少人把「新亞精神」放在創校時的歷史背景,當時大批學者逃避國共內戰南渡本港,新亞辦校之初,政治取向傾向國民黨政府,不僅選定雙十節作為校慶日,而錢穆無論在港任教,至晚年定居台灣,對共產政權破壞中國文化的批評立場一貫。os.tvboxnow.com- @: o1 p( @& v0 h4 \/ H4 E- C
友好指,周竪峰把「新亞精神」解讀為「立命文化抗共」,與「反共」畫上等號是誤解。首先錢穆即使有反共立場,亦曾明言「辦學自有宗旨,決不專為反共」,其高徒余英時亦曾稱新亞認知的「文化中國」,而非「狹義的國家觀念」,「事實上,新亞書院並非因政治立場而存在,更重要是承續中國傳統文化,並與現代學術結合。」, G7 H4 r3 h( n+ q+ a) c% R
相較於政治立場,友好指錢穆更重視學生的道德人格與家國觀念,他所撰的《新亞學規》要求學生以「愛家庭、愛師友、愛國家、愛民族、愛人類」,作為「求學做人」之基礎,把「內心修養與學業打成一片」,在台北素書樓的最後一課,亦要求學生作為中國人,「不要忘記了中國,不要一筆抹殺、全盤否定自己的文化。」友好認為「新亞精神」強調是傳統人文精神,效法孔子藉興學而倡教化,道德價值亦有所要求。tvb now,tvbnow,bttvb! [- K6 x/ r8 T+ n8 N5 V9 p" w
大學生個人的不當行為,演變為院校辦學宗旨的爭論,相信大學界亦始料不及。所謂「君子去仁,惡乎成名」,程尚達期望大學生應有自省的道德勇氣,否則把母校辦學歷史掛在嘴邊,言行卻與創校前賢教誨相悖,只會予人取巧的負面觀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