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传真社昨天引述香港海关的消息人士称,运载装甲车的货船抵港前,其实曾在中国厦门海天码头停靠,而当时中国港口人员已发现船上载有军事车辆,香港海关在收到中国执法部门的线报后采取行动。
7 u) W, Q# d S针对香港海关查扣新加坡武装部队装甲车的事件,香港媒体昨天指出,香港海关是在接获中国大陆执法部门的线报后采取行动,并非先前所称是在例行巡查时有所发现,引发外界揣测中国政府与这起事件的关联。
$ H$ ]9 d. c9 x/ ?os.tvboxnow.com受访学者指出,中国政府若确实介入,无疑是向新加坡施压,希望我国终止与台湾的防务联系,同时在南中国海和亚太区域安全政策课题上,采取更倾向中国的立场。不过,学者认为,新加坡短期内不会改变现状或立场。
: f$ z X9 r4 `率先披露这起事件的香港传真社昨天引述香港海关的消息人士称,运载装甲车的货船抵港前,其实曾在中国厦门海天码头停泊,而当时中国港口人员已发现船上载有军事车辆,香港海关是收到中国执法部门的线报后采取行动。
/ g& k4 \+ P2 l, [# ]: a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对此,香港海关昨天答复《明报》时表示不愿置评。但当局前天接受《联合早报》询问时曾提到,海关人员是在进行“例行搜船期间”发现装甲车。
* g% G0 J0 p& `1 ^, L, oos.tvboxnow.com此次负责将九辆泰莱斯轮式装甲运兵车及其装备运回新加坡的是商业船运公司APL,该公司不愿回应此前是否曾受委运载新加坡武装部队的军备。APL原属新加坡海皇轮船旗下业务,海皇今年中已被法国达飞轮船全面收购。
" }2 l) p# y: y% p5 C- r5 H* |( l% B根据传真社掌握的资料,运载装甲车的货船为“APL QATAR 041”,是在11月21日离开台湾高雄港,当时已被大陆港口人员发现船上载有军事物品,而且没有批文,香港海关是收到大陆执法部门线报后登上货轮调查,并扣查相关军事物品,而不是例行巡查发现。
- c* G+ W6 F) ^1 L/ {4 Ntvb now,tvbnow,bttvb 香港海关人员搜查目标明确传真社也引述一名葵涌码头工作人员说,海关当时有一整队人一同登船调查,而平时例行巡查只有两三名人员。工作人员说:“海关人员显然目标明确,货船抵港后就搜查。”公仔箱論壇5 b5 \' {" v" Q! f$ ^0 Z. E3 F! @
另据船运业人士向本报透露,该货船确实在21日傍晚7时抵达厦门码头,并停泊到22日早上9时30分。货船过后前往香港,23日早抵达葵涌码头。) Y# ?3 _8 W9 ]* a& E+ r7 F8 F
这名船运业人士也透露,香港海关共派出12名人员登船检查,虽比平时多,但情况不算少见。tvb now,tvbnow,bttvb S7 K z2 F1 V% c0 J( j
学者:中国向新加坡隐约发出外交信号研究南中国海争议的香格里拉论坛高级研究员钟伟伦向《联合早报》解读这起事件时说,目前未能排除船运公司出现行政疏忽的可能性,但“如果把各方报道拼凑起来看,这也可能是中国隐约向新加坡发出一些外交信号”。
) ]: M& N7 N( |# T1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钟伟伦认为,从近月菲律宾和马来西亚领导人先后访华来看,北京在处理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关系上愈发自信,加上当前美国总统当选人特朗普的亚太政策尚不明朗,现在正是中国发挥区域影响力或对个别国家施压的绝佳时机。
, Z; h: D4 }+ a1 H- V/ F8 Xtvb now,tvbnow,bttvb新加坡隆道研究院研究员李气虹则指出,查扣事件发生在香港,而不是中国大陆港口,显示中国政府欲保留“回旋和缓冲的余地”,可避免新中政府直接对冲,却也能让新加坡难堪。
9 C1 |: g" _1 }4 C" N3 A D3 E. etvb now,tvbnow,bttvb他认为,中国政府其实希望新中关系这个大局不被动摇,但还是要给新加坡一个警告,以表达中国政府的不满。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P8 K; J: Q& o, s. K- W0 W# V
学者们也都认为,新加坡暂不会改变对南中国海问题的立场和在海外的军训安排。钟伟伦说:“新加坡下来必须非常小心谨慎处理新中关系,我预期未来几个月的双边关系还会持续不稳定。”tvb now,tvbnow,bttvb% c9 z/ W. G+ p
《人民日报海外版》微信公号“侠客岛”昨天发表文章说,新加坡坚持跟台湾继续军事合作的目的,无疑是对中国进行“制衡”的多种手段之一。文章称,中国不会坐视“某些国家”采取“暗度陈仓式的挖墙脚行为”,中国要做出反应,“即便是最平和的手段,在中国巨大的体量之下,所产生的效果,也一定是某些国家会感受到的不可承受之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