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新加坡] 保育小組成立教育公眾如何與水獺共處

我國在水道的清​​理和建設中,不斷增添自然元素,這些努力取得成效,也因此吸引了之前在本地相當罕見的水獺重新“落戶”繁殖。
5 i. R  }# @+ u. P' Mtvb now,tvbnow,bttvb它們的數量從五年前的10多只,增加到目前50多只。有鑑於此,本地水獺保育志願組織與政府機構正式成立水獺工作小組,以進一步加強保育及宣導,確保公眾和水獺能和諧共處。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y, j) a3 }' `4 z' B, p3 _  O- n
國家發展部兼內政部高級政務部長李智陞昨早為首次在本地舉行的國際水獺大會主持開幕時,宣布了小組的成立。他說:“水獺原本就是本地原有生態的一部分,它們的重返的確是個令人鼓舞的現象,但也可能對社會造成一些隱憂,包括公眾碰見它們時不知如何反應等。……我們必須繼續提升人們對水獺的認知和意識,成立正式的工作小組,可讓相關保育及宣導工作更有效率。”
' T+ S% B  r# U2 h8 U" {3 X0 Uos.tvboxnow.com小組由政府機構、學府和民間組織聯合創辦,其中包括國家公園局、農糧及獸醫局、新加坡國立大學、水獺保育志願團體“OtterWatch“等。
0 i* p" P0 c% |: ?9 i2 Y" D公仔箱論壇據小組主席、國家公園局生物多樣性處長(陸棲)呂福明博士介紹,公園局近年來經常與民間水獺保育組織合作,包括在水道旁設置監測水獺的攝像機、安裝告示牌勸告公眾從遠距離觀賞水獺等。小組成立後,大家的聯繫和協調可以加強,保護水獺的工作也可以更快速落實。”
6 v% y, z/ ]  N% Q- L6 otvb now,tvbnow,bttvb新加坡國立大學生物科學系講師西瓦索迪研究本地區水獺已超過20年。他說,小組將主辦講座、影片放映會等,讓公眾更了解水獺。公仔箱論壇4 p, x0 D  U  }1 f/ i$ y) E
“水獺雖然溫馴,但畢竟是野生動物。我們希望提升公眾對水獺的認識,包括不應近距離接觸或餵食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m+ N3 f- `  b4 H
本地常見水獺屬滑毛江獺(smooth-coated otter),近年來頻頻出現在碧山-宏茂橋公園、東海岸和濱海灣一帶的水道。
Truth can not be deleted by any means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