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是本港第四大殺手,每年有超過3000人因中風死亡,它也是導致成年人殘障的主要原因之一。近年,中風患者亦成年輕化趨勢。中風看似防不勝防,但其實卻有先兆可尋。研究發現,中風患者中,有15%至26%會出現「小中風」前兆,醫學上稱之短暫性腦缺血。小中風與典型中風症狀相似,惟持續時間較短,大部分可在24小時內完全緩解。
! k( w& r, s& r. j# |tvb now,tvbnow,bttvb! r: j4 X7 H I. Q7 u8 H) r
香港中文大學與多國中風專家於上月發表一項全球研究顯示,根據小中風患者腦部掃描結果,無論症狀持續時間長短,有三分之一患者會有部分腦細胞壞死,有接近兩成半患者有至少一條動脈嚴重收窄。該項研究亦指出,約三成小中風患者會發展成完全中風;如沒有及時跟進治療,5%患者會在一星期內出現中風;12%患者會在3個月內出現中風。tvb now,tvbnow,bttvb! a$ R3 i+ H7 I, U3 N Z6 t
4 E. C" U5 J* M$ q5 R然而,由於小中風恢復快,患者往往忽視及時就醫,為日後復發埋下隱患。因此,專家呼籲,市民應了解小中風症狀和及時就診的重要性,以便醫護人員盡早評估治療,降低中風復發風險。「香港中風基金會」推廣簡單口訣「談笑用兵」或有助於大眾識別中風症狀:「談」:說話時口齒不靈;「笑」:笑時面部左右兩邊不對稱;「用」:一邊身體手腳不能發力;及「兵」:立即請「救兵」,致電999召喚救護車急診!
! c. ~1 v$ }+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Z8 W. S& f: l7 l, e$ w9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專家亦指出,中風由常年不均衡生活習慣累積所致。調整生活習慣是預防中風的關鍵, 包括戒煙戒酒,適量運動,避免高鹽、高糖、高脂和高膽固醇食物,妥善控制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因素。研究顯示,透過專業護理指導,可有效協助小中風患者調整生活模式,提升患者對中風高危因素、先兆症狀及求醫途徑的認知;增強患者自我監察血壓、飲食、運動及對處方藥物的依從性,增加患者積極參與預防中風的動機與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