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條件似乎並不鼓勵不滿意媒體企業的新聞工作者出走,現實是地位和薪酬對等的其他選擇也不多。假使提出相對激進的號召,放棄主流媒體這個陣地,讓它們徹底爛掉,就不能再以粉飾的櫥窗來誘騙閱聽人洗腦,可預見是個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號召,畢竟非主流媒體業的規模容納不下這些出走的朋友,反而導致改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對媒體改革似乎難有樂觀的期許。# X" ^9 z2 X1 [4 k$ ~4 h3 U& E
「好」的新聞工作者碰上「壞」的媒體,或是面對自身服務的媒體沉淪、崩壞,或是新聞尺度緊縮,應否請辭明志,抑或留下來抗爭,似乎是少見討論的話題。留下或出走,通常人言人殊,當中有兩個常見論點:「飯碗」和「體制內改革」。
$ ]& Z# _, U; i' R: z# ]「飯碗」之說是指報社/媒體的員工都得謀生開飯,而且不僅關乎當事人本身,甚至還包括他們一家的溫飽。「飯碗」論可能姿態低一點,但畢竟每個人肩上的擔子不同,非當事人以道德高度要求當事人自砸飯碗以明志,往往不討好。「體制內改革」論則是一種比較高姿態的說法,帶有一種「忍辱負重」的精神,是為了某種有意義的使命留守陣地,冀望經由內部循序漸進地改革。在馬來西亞的政治裡曾有一個頗具歷史意義的案例:1982年大選,華教人士加入民政黨,冀望「打入國陣,糾正國陣」的「三結合」運動。
: I4 @' D, [2 o. N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相對於出走,「體制內改革」看起來是比較積極的手段,尤其是搬出葛蘭西的「陣地戰」概念論述一番,馬上就彰顯了「體制內改革」的重大意義。積極地說,「體制內改革」雖然不是採取激進的手段,改革也未必一蹴而成,卻能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改變媒體企業的政策、編採方針、行事作風,乃至積習。消極地說,有志者留下,至少能鎮守陣地,守得一個位子就是一個,不讓更多「爛」的人進來霸佔位子。tvb now,tvbnow,bttvb: U/ v+ R4 k& p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e- J* L! n& \8 i
拉鋸戰中守住平衡點& k6 {/ y$ Z2 q# y: W
然而,「體制內改革」不無兩難。留守媒體搞「體制內改革」,與參政推動「體制內改革」一樣,先決條件是能存活下來,但存活得依據體制內的遊戲規則或潛規則,而且還得有些手腕。然後存活並不夠,還得往上升遷到可以決策的位置,方有更大的能力來施展抱負,推動改革。在這整個過程中,妥協和勿忘初衷的拉鋸戰不斷上演,如何在此消彼長的拉鋸戰中守住平衡點,確實不易,更何況那個平衡點應該劃在偏左還是偏右,也是人言人殊。tvb now,tvbnow,bttvb6 l$ u& \! [1 v0 s
所以,「體制內改革」的兩難就是,以為在忍辱負重的人最後可能發覺(或根本沒發覺)不但改革績效乏善可陳,自己反而成了媒體企業用來粉飾多元、開放、品質櫥窗的工具,利用你認真製作的優質成品來吸引更多閱聽人接納、支持這家媒體,他們(閱聽人)感恩有這麼棒的製作,同時也接收著這家媒體的其他政治宣傳。換言之,原本忍辱負重要改革的人,竟然成了Mind Manager的幫兇。這種情況可用大賣場的促銷活動比擬:總是會突出某幾樣超低價產品吸引消費者到場,結果消費者在收銀台結賬時,可能買了(也可能根本就沒買)那幾樣超低價產品,卻也買了更多可能原來就沒想要買、不怎麼便宜,也不迫切需要的其他商品。後者是賣場的目的,前者僅是工具。tvb now,tvbnow,bttvb( m; j" H+ q; F
所以,我對「體制內改革」的說法和實踐即便不說悲觀,也說不上太樂觀。我曾經相信「守得一個位子就是一個」,只要有心志,在「有限的空間也能盡量發揮」,但馬來西亞的現實經常印證了馬克思「物質條件決定意識」的名言是對的。雖然吾人確實看到從政壇到非政府組織到媒體,不乏具備主觀能動性的朋友,但是體制腐蝕人們的初衷,並使人變質的能力絕不容小覷。而且,由於「體制內改革」帶有忍辱負重的道德姿態,吾人往往對這些守著陣地的人相對寬容,反而不自覺地下調了對他們的要求。所以,一道命令下來,這個議題不能碰、那場遊行不能播,就循規蹈矩不碰、不播了,並將一切歸咎於威權體制本是如此。然後,吾人都能「諒解」這是體制的錯,在媒體企業裡奮鬥的朋友們很辛苦,但「體制內改革」成果如何,似乎也乏人驗收。* u! _+ ` l/ i r6 N
「飯碗」和「體制內改革」這兩種說法並非互不相關,而是一體兩面,甚至有些根本就是同一回事,只不過是當事人自覺(或不自覺)要擺高或低的姿態而已。然而,「飯碗」或「溫飽」如今可能已經不是最主要的因素了,畢竟今夕已非1970年代、1980年代,若說從媒體出走便無以為生,未免妄自菲薄。公仔箱論壇5 P2 c" a* i, H+ H, G
, F; n3 N$ V( \; h: ]% Z# T$ B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留守妥協?出走沒飯吃?
5 u/ e- W9 k' V0 g; E! Atvb now,tvbnow,bttvb不過,時代進步,經濟條件改善,雖說按理應能解決「出走=沒飯吃」的窘境,但諷刺的是,社經條件相對改善未必能促使更多人有更大的「出走」的勇氣,反而恰恰相反。在講究生活品質的時代,「溫飽」並不足夠,還得一年至少出國旅遊一次(甚至兩次),每週上幾次咖啡館、精品餐廳……;這種小布爾喬亞的有品味的生活方式,可能成了許多人必須留在相對高薪、穩定的大媒體企業的誘因。於是,在妥協和勿忘初衷的拉鋸戰中,妥協往往更佔優勢,但仍能以「體制內改革」之說來合理化。
7 S- n6 g Z9 X.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麼說來,客觀條件似乎並不鼓勵不滿意媒體企業的新聞工作者出走。假設「出走」之後有更多更好的選擇,形勢也許就不一樣,但現實是地位和薪酬對等的其他選擇並不多,尤其是主管的位置。所以,假使吾人提出相對激進的號召,放棄主流媒體這個陣地,讓它們徹底爛掉,就不能再以粉飾的櫥窗來誘騙閱聽人洗腦,可預見會是個不叫好也不叫座的號召,畢竟非主流媒體業的規模容納不下這些出走的朋友,反而導致改行。在這種情況下,吾人對媒體改革似乎難有樂觀的期許。8 V$ Y f' b: T4 `8 c7 F9 L5 g
政治上的「三結合」運動以失敗告終,在董教總的論述中,除了王添慶的口碑還不錯之外,許子根和郭洙鎮均被嘲諷為「打入國陣,被國陣糾正」。在媒體事業,宣稱留守媒體搞「體制內改革」,卻「被改革」的可能性當然存在,除了期許在體制內的朋友砥礪自勉,吾人或許亦應成為他們的背生芒刺,不時刺一刺提醒「勿忘初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