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22日在臉書上發表文章,提到兩部關於中國的作品,包括紀錄片“穹頂之下”和新書“野心時代”。蔡英文的文章不長,卻讓人看出兩個要害,一是她只看到大陸壞的部分,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大陸;二是兩岸政策繼續“打高空”,還是“空心菜”。
7 x. K8 a: c. S' B: F, uos.tvboxnow.com
4 d# d Y! p ? x9 q7 Tos.tvboxnow.com 蔡英文提到“穹頂之下”和“野心時代”,說明她有留意探討中國社會變遷的一些作品,留意大陸發生的變化。不過,蔡英文似乎全盤接納這兩部作品所紀錄的所謂事實、及所陳述的觀點。蔡英文指這兩部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和議題出發,但都以“人民”的觀點來檢視、思辯中國這些年來的變遷所衍生的社會習題,因此她說“中國在過去20年改變劇烈,我們必須客觀了解與理性面對。”
9 o& P7 E8 c1 N% G4 p @! Ztvb now,tvbnow,bttvb
& D7 }; P5 r5 r% ]0 |5 {: t公仔箱論壇 外界都了解,柴靜的“穹頂之下”在北京兩會前引起輿論關注,但也因忽視中國所處的特殊發展階段以及政府在治理霧霾方面做出的努力等,而受到指責。至於《紐約客》記者歐逸文的新書《野心時代》,有人追捧,但也有人指它僅著眼於一些極端個案對財富、真相和信念的追逐,對中國的改革和進步則視而不見。 + @, H e' r; T, s/ M
}3 A& @9 o3 @8 ]$ o# } 一些評論認為柴靜的“穹頂之下”還有很特別的背景和企圖;而《野心時代》的字里行間則處處有西方式的偏見,是西方視角、很西方觀點,是戴著有色眼鏡看中國。不管上述評論是否中肯,“穹頂之下”和“野心時代”反映的遠不是中國的全貌,僅能做為窺見、思索、眺望現今及未來中國的一個參考,難道蔡英文不是這樣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