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座千年墓 年代跨度大 保存完好 北京發現罕見墓葬群 記錄朝鮮移民遷中國tvb now,tvbnow,bttvb( n" k6 @3 a2 X0 c4 p1 u$ O3 q
" y/ i7 H, t$ w7 j2 u- f( E
. i: n) Q7 y0 o! T) d9 D" b公仔箱論壇
- w$ I& d8 J2 K# v% m s% g% c( N. Ros.tvboxnow.com 6 K/ l' c/ u" ?, f0 f) p& Y) s
# @. ?( G& e. ?9 O* l6 D" eos.tvboxnow.com歷時7個月的勘探、近兩個半月的發掘,129座千年左右的墓葬現身北京大興三合莊,年代從東漢跨越到遼金時期。北京市文物局16日首次發布考古發掘進展,稱已清理的75座古代墓葬中有東漢墓7座、北朝墓2座、唐代墓葬33座和遼代墓葬33座。市文物部門認為,墓葬延續時間之長、年代跨度之大、數量之多、形製種類和保存之完好,為近些年來北京地區所罕見。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9 e5 d) N, o4 U: M' m
tvb now,tvbnow,bttvb" u9 C2 E, O5 R/ N2 c' y' j
北京市文物局透露,目前還剩下54座墓葬沒有發掘,北京市文物局計劃到5月底、6月初結束發掘工作,同時文物保護工作也同步開展。目前,這片墓地由專業保安24小時巡邏,還配有紅外攝像頭等高科技安保措施,未來是否原址保護有待考古結束後綜合評估。「墓地延續時間之長、年代跨度之大、墓葬數量之多、墓葬形製種類和保存之完好,為近些年來北京地區所罕見。」北京市文物局有關負責人說。《京華時報》報道,特別是,在遼代墓葬裏發現了罕見的反映墓主人生前生活的「石榴」壁畫。2 _. B4 p% ]/ D; t7 W
os.tvboxnow.com3 N% F$ c/ V& h/ f' _( u
據瞭解,墓葬埋藏區受歷史上永定河氾濫的影響,墓葬之上淤積了大量的泥沙,目前墓葬距離現地表平均深度4米,最深處7米。據介紹,這次發掘中通過地層的分布證實了永定河的氾濫主要是在金元時期,這為研究北京南部地區地理環境的變遷提供了依據。據悉,發掘的墓葬中有2座為北朝時期的。由於這一時期社會動盪,人口銳減,加上各王朝國祚時間短,倘若沒有明確紀年,很難與漢魏時期的墓葬區分,在此之前,北京地區發現過疑似北朝墓,因證據不足無法確定,而此次北京首次發現了一座有明確紀年的北朝墓。相當於為北京地區北朝墓的形製找到了「樣板間」。
9 c( G0 Z" n1 B& L3 T
8 [: f g3 o0 g% Pos.tvboxnow.com這座墓葬內出土一塊刻有銘文的磚,記載墓主人叫韓顯度,祖籍是樂浪郡朝鮮縣,下葬於元象二年(539年)。元像是北朝時期東魏魏孝靜帝元善見的第二個年號。耐人尋味的是樂浪郡是西漢漢武帝於公元前108年平定衛氏朝鮮後,在今朝鮮半島設置的四郡之一,樂浪郡郡治位於朝鮮城,即今朝鮮平壤市區。但是到了西晉,中原大亂,高句麗開始攻佔樂浪郡。由於中原王朝實力的削弱,導致對邊疆控制能力大不如以前,因此,到了公元313年,樂浪郡地悉數被高句麗奪取。衛氏朝鮮的遺民為甚麼要埋葬在北京大興?據史料記載,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燾統一北方的進程中,曾經有過「遷朝鮮民於肥如,復置朝鮮縣」這一有組織、有計劃的人口遷徙運動。肥如位於今秦皇島市,縣境當今昌黎、盧龍南部、西部、遷安一帶。os.tvboxnow.com9 u- K. I* `3 f* s4 p7 B
) D- g( j1 G/ }2 I& G公仔箱論壇據悉,朝鮮縣在當今盧龍縣東部,距離北京很近。由此推斷,這些朝鮮移民進入中國後,還保留了自己的祖籍——樂浪郡的郡望。到了東魏,定都於鄴城(今河北臨漳縣),北京大興是北方居民南下前往首都鄴城的必經之地,因此,發現東魏時期的墓葬也是順理成章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