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電(記者 林艷 黃博寧)9日下午3時,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民盟中央副主席、廣東省主委,廣東省政協副主席溫思美的發言題目是《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大力推進大學生自主創業》。 5 U+ z' \7 n0 w5 b g, w
公仔箱論壇* y/ J( L/ B0 k3 x% G1 n# G! e7 X4 E
創業者說:“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夢想。”在全面深化改革,為夢想而奮鬥的新時代,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未顯得如此迫切。大學生作為受教育程度較高的社會群體,其創業能力水平高低對激發社會創業熱情,帶動萬眾創新,增添社會活力至關重要。但我國大學生創業扶持工作剛剛起步,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處於較低水平,主要表現為:創業率較低,2013屆大學畢業生創業比例僅為2.3%;創業層次較低,2010年碩士生和博士生創業僅占所有高校畢業生創業的4.3%;創業成功率較低,大學畢業生創辦企業5年內存活率僅有30%,比社會平均水平低20個百分點。 ' l( ]4 R* I6 y) [
! t* F* w# x2 m8 r/ ?" _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造成當前大學生創業不振局面有許多原因。首先,創業教育普遍滯後。創業教育引入高校的時間較短。高等學校普遍缺乏創業教育理念,缺乏創業課程設置,缺乏創業實習場地,缺乏創業教師指導,造成大學生創業意願薄弱、能力較低。一份針對17所高校近6000名大學生的調查顯示,“大學教育對創業幫助”在10分制的評分中僅獲2.96分,在所有考察項中得分最低。
" u$ T+ U8 a2 s, r$ {tvb now,tvbnow,bttvb( J+ ^) R! }; [( ]. n8 _
其次,扶持政策難以落地。政府部門主要關注大學畢業生就業,並對大學畢業生就業率進行排行公布,但對大學生創業工作沒有實行相應力度的指導監督。政府就業部門、金融部門和稅收機構近些年來陸續推出一些大學生創業的扶持政策,但限制條件過多,申辦程序複雜,優惠門檻偏高,最終獲得政策扶持的大學畢業生人數不多。
8 P% N; l) X( h4 s2 p" a2 d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y, m. p* ]2 g, A4 c9 ltvb now,tvbnow,bttvb 最後,創業環境亟待優化。尊重創業精神、鼓勵敢想敢幹、寬容創業失敗的社會創業文化尚未形成。坦率而言,大學生創業是一項極其艱苦的事業,他們有夢想無資金,有勇氣無經驗,有知識無能力,走過千山萬水,經歷千辛萬苦,最終能夠登上成功之巔者畢竟是少數。但大學生創業也是一項充滿希望的事業,我們建設創新型國家需要他們付出努力,建設創業型社會也需要他們積極參與。
* q0 g7 @# C+ [7 L( X7 Y
$ `5 C7 k! R7 P8 G X, ]tvb now,tvbnow,bttvb為此,建議:一、改革高校人才培養模式。從現在起到2020年,我國將有4500多萬大學生畢業,即使按目前大學生創業率計算,也將至少有百萬大學畢業生走上創業之路。他們的創業能力和創業層次,對我國未來發展至關重要。應在尊重高校依法自主辦學的基礎上,鼓勵高校繼續深化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引導更多高校學生走創業之路。高等院校應適應我國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需要,設計更加靈活先進的學習制度和學習模式,開設更多的創業指導課程,吸納聘用更多的創業指導教師,安排更多的創業實訓基地,努力提升高校的創業教育水平。 + E2 N7 H! k/ W+ B) n1 o7 [
# M& w- r2 Z/ t$ Y% o7 Z. { 二、加大創業政策扶持力度。培育大學生創業能力,政府的扶持政策同樣至關重要。據調查,當前阻礙大學生創業十分突出的一個問題,是缺乏創業資金支持。現有資金扶持政策因額度低、手續煩、擔保難,致使許多符合條件的大學生放棄申請,轉向親朋好友借貸。政府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加創業資金額度和受益面,財稅、工商、社保等部門應更好地負起主管部門的責任,增加政策信息透明度,簡化審批手續,放寬經營條件,吸引社會風險資金支持,為更多的大學生創業創造條件,提供便利。教育主管部門不僅要關注高校的就業水平,也要重視畢業生的創業能力,對創業培訓工作做得好的高校,應及時總結經驗,適時推廣,充分發揮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 os.tvboxnow.com. J; B1 q6 Q, F$ u: J" k
; D/ u0 ^8 a+ e u4 q8 o 三、優化大學生創業社會環境。良好的社會創業文化和創業環境,是大學生創業的重要孵化器和推進器。應鼓勵更多的創業成功人士走進高校,走進課堂,與大學生分享創業者的酸甜苦辣,激勵更多的大學生走創業之路。應鼓勵在高校設立更多的社會創業基金,成立專業的創業指導機構,根據大學生創業者的需要,提供創業、技術、融資、經營、財務、法律和物流等各方面的專業服務。應優化投資環境,打造創業平台,大力加強創業文化建設,在社會上真正形成一種勇於創業、尊重創業、敢於創新、寬容失敗的社會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