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督是一種學習、認識和毅力,不是溫情的輸送、悲情的消費或激情的口號。不當領導、政黨綁架等因素,導致馬來西亞某些環境運動團體逐漸從名聲狼藉到銷聲匿跡,以致對大水災等重大環保課題無動於衷,也不啻說明:綠色運動短暫的動員基礎,繫於感性的、族群的、地方性的因素,甚於理性的、跨族群的、全國性的元素。
9 |' ^3 I, C1 u, h0 X* z$ jos.tvboxnow.com一場大水災讓我們看盡人情冷暖,也看清了馬來西亞綠色運動理性建設的乏力。; Z3 A) ^5 a$ E, x, z' [* K
西馬歷史悠久的環保組織寥寥可數,平時愛發表文告聲明,災後卻遲遲不見行動,對森林砍伐、氣候、水紋等等知識不熟悉的國人無法馬首是瞻,自然不懂何去何從。隨著反對萊納斯稀土公司崛起的環保組織如綠色集會等,也沒有積極帶領人民關注水災議題。再來就是一般非環保課題的公民社會團體,也喪失了該有的警覺性、對災情的評估、水患原因的考察,賑災物資和款項的監督完全處於被動。公仔箱論壇2 z7 U5 g0 X+ D1 l
要突破困境,只能先發制人、對癥下藥,如在各州成立監督組織、記錄水災的嚴重性、覆蓋範圍,探討各種加劇災情的原因,鑒定大規模的伐木區,呼籲政府停止上游濫伐等發展計劃,舉辦監督森林開發課程,將公衆對賑災的熱心升高到對議題的公共性,才能化解媚俗的溫情主義和隔岸觀火的虛無。
3 Y1 B, G) I! F2 Q![](http://www.pfirereview.com/wp-content/uploads/2015/01/005.jpg)
# R% X2 m9 A0 B環保組織反應淡漠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M$ v: E& ^8 k& m0 m
這場自1971年來最嚴重的一次水災,日前席捲東海岸、霹柔等州,變本加厲。惟一如即往的,國人自發賑災的正能量和主動性,遠遠超出媒體的監督能力、各級政府的賑災能力與公民社會的應變能力。特別是自棄監督之責、投入於賑災的主流媒體(如星報集團和世華媒體),並未積極探討惡化水患的環境因素,反而充份消費民間社會自動賑災的「正能量」。
- Q6 o' F$ a) l# P; v公仔箱論壇輿論對主流媒體自動卸下第四權和民間社會的溫情主義不乏批判,但與積極賑災者短暫的溫情一樣,長期的虛無和紙上批判,都無法將我們的環境和社會變得更好。東海岸年年受災並非新鮮事,國內各環保組織如大馬自然之友(Sahabat Alam Malaysia)、大馬自然協會(Malaysia Nature Society)、野生動物基金會(World Wildlife Fund)等,數十年來戮力監督各州森林濫伐的情況,但往往專業有餘而動員能力不足。他們對保護森林、拯救物種、捍衛原住民土地的極力呼籲,始終難以觸動多數只管水災會否淹到自家門前的民衆。後者的反應也造就了這些環保組織無法就本身的專長,趁水災課題熾熱之際,帶領公民社會進行深入研究、對監督森林濫伐,最終將研究成果化爲向有關當局問責的綠色運動。
2 x6 `0 D) Q" j5 n綠色運動原本的任務,就是彌補環保專業和群衆動員之間的距離。遺憾的是,前者適逢緊要關頭缺席了。os.tvboxnow.com7 D7 ], F+ L0 M) a( K
6 I- _% {1 ?# g! @/ L
綠色運動缺席批判; ^; {# M6 k$ n% r
概括而言,這次水災主要因雨量超標所致,無疑是天災,但人爲因素也不能等閑視之;其中包括上游森林濫伐和土地開發計劃的影響、河道淤塞、警報和疏散系統的操作、賑災的有效性、媒體與公民監督的能力等。我們不難發現,囿於救亡心態,絕大部分的民間力量都投注在賑災的熱情中,忽略了更具體、長遠的任務。惟關鍵問題在於,爲何綠色運動不再?這也牽涉到我們對綠色運動的理解。
* K, G9 `5 m6 {& |6 g7 m# v$ N公仔箱論壇現有的各種綠色組織多數成立於上世紀70年代初期,對國內各種工業化的污染和發展的濫觴進行監督批判,但群衆參與的不足無法將這些環保精英的主張實踐爲綠色運動。另一方面,雖然砂拉越本南人幾乎在同一時期就設立路障阻擋伐木活動,屬於真正有群衆參與的社區運動,資訊封鎖和主流社會對少數族群的忽視,未讓國人意識到原住民族的長期抗爭。tvb now,tvbnow,bttvb3 p% E; c# e- _1 ?
多數人對所謂綠色運動的醒覺,主要始於2008年萊納斯稀土公司在彭亨設廠,關丹人民開展開各種集會抗議。後期因不當領導、政黨綁架等因素,導致某些環境運動團體逐漸從名聲狼藉到銷聲匿跡,以致對大水災等重大環保課題無動於衷。同時,不啻說明這場短暫綠色運動的動員基礎,繫於感性的、族群的、地方性的因素,甚於理性的、跨族群的、全國性的元素。
L. M- `0 j$ {% H% S- {![](http://www.pfirereview.com/wp-content/uploads/2015/01/0071.jpg)
3 N0 r. S2 [4 {5 ? o4 `重新匯聚深綠能量
5 o- v2 d X' d& `. x% G4 H' K實際上,情緒化的弱點並非國內綠色運動的專利,幾乎所有民權、社會和教育課題,莫不沾染濃厚的情緒動員。未來能否防範水災或至少減輕災害破壞性的難度在於,如何讓全體國民理解其中的切身利益,不必藉助於濃厚的情緒動員。一旦對環境和生態課題的理解,超出情緒的反應和肉眼所見的利益,真正深色的綠色能量才得以匯聚。/ {' s2 K) F. e! ?# J# \
由於工作的緣故,我對原住民捍衛土地權運動有一定的認識,不妨稍作對比。相較而言,原住民有能力捍衛他們的森林和土地,而城市人遠遠不及。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我們對自己的土地、森林和環境缺乏感情和認識。很多人甚至不曾將受保護森林、國家公園等當作共有的資源,拱手讓政府去管理,甚至濫用這些財富。許多州政府都是在完全未曾知會人民的情況下,將森林轉換爲農業用地或轉售予私人企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8 U5 ~4 y' @" _3 v# z
原住民則不同。他們對社區森林裡的每一寸土地和每一棵樹木都暸若指掌,監督濫伐關係到他們的切身利益,也是行使權利的具體表現。城市人一般上對州內森林所在地都不甚了了,也不瞭解跟森林濫伐、森林管理等相關的憲法、法律和政策,更遑論森林監督?簡言之,缺乏知性的認識和長遠的理性規劃,我們等於放棄了作爲公民在森林、土地和資源上參與監督和治理的權利。) |0 y8 p1 a, Z8 T6 ~) n: ]5 \
馬來西亞的綠色運動依舊處於萌芽狀態,對森林、土地、資源、原住民和文化遺産的理解,才是阻止運動輕易被衝擊的長遠投資。監督是一種學習、認識和毅力,不是溫情的輸送、悲情的消費或激情的口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