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黃錦樹/「自己的文學自己搞」

廣大的沈默的留台人,大概對馬華文學也沒甚麼興趣,普遍抱的是未來的中產階級之夢。而這些都是能讀華文書的華社菁英,且多數是獨中畢業生,這樣的狀況應該很能說明問題。每年好幾千個人留台,我曾開玩笑說,留台大馬人如果支持留台馬華文學,我們的書就不致一版2000本十年都賣不完,出版社還常得大批送去壓成紙漿以減低庫存壓力。
- ^( y3 t' a0 {5 [2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我常說,1956年出生的錦忠比「有國籍的馬華文學」還大一歲。當他二十郎噹歲到吉隆坡討生活,參與《學報》《蕉風》編務時,馬來西亞這新生的民族國家還年輕得像個小學生,更遑論「有國籍的馬華文學」。如果「猛得革」(五0年代知識人對mederka的很猛的音譯)之前的文學都不算(因為「沒有國籍」),那時的馬華文學還真是個還在學爬、吸著奶嘴的幼兒。然而現代文學被引介了,不論是經由香港,還是殖民帝國的語言。然而很快的,作為東亞冷戰佈局之一環的馬來西亞,建國後沒幾年,1969五一三事件,1970新經濟政策,1971國家文化備忘錄,華文教育風雨飄搖,牙牙學語的「有國籍的馬華文學」還沒注意到自己一開口就在政治上犯了錯。彼時,年少的文青張瑞星可能也還沒辦法理解那麼複雜的政治問題,也沒有料想到那是那麼大的政治傷害,數十年後傷口還一直在發炎。( P& }: n5 V: z. ^, E4 F5 v5 D
三十多年後,國家還年輕,但文青已初老,且遠走他鄉,成了資深外配。下面的持平之論聽來像是一聲長嘆:os.tvboxnow.com# q* J! v, o* F, X- t' r( W
「只要語文問題沒有解決,我們今天不管在談「國家文學」或「馬來西亞文學」,其實都了無新意,都是在炒冷飯。那為什麼談了三十年、五十年,還要再談國家文學呢?國家文學的問題既然出在語文限制,解決之道不是取消語文限制(多語的國家文學),就是擱置語文問題,回歸文學現象(馬來西亞文學複系統)。(〈回到馬來亞文學:馬華文學不是問題,國家文學才是問題。〉)
  f6 T0 n2 p, R( t- O: ftvb now,tvbnow,bttvb
然而,因為那不是個可以操之在我的事,所以幾乎註定無解。這可說是「有國籍的馬華文學」特有的難題。但文學為甚麼要有國籍呢?作者有國籍作品就有國籍嗎?文學真的有國籍嗎?對馬華文學而言,「有國籍」是不是個殘酷的反諷?
, c- O8 n% H1 m8 T0 _. a* w7 j8 P' F這問題--國家文學問題、馬華文學的國籍問題,挑明了講,也即是馬華文學本土論的可能性的條件問題。
# t* L. h8 _, Q% C+ W白話一點說,身為馬來西亞華人,其實普遍沒有意識到,愛國其實也受到固打制的制約的。在數學上,它和分配的固打制恰相反,分配時分給華人的往往是剩下的,是剩餘;愛國這回事則相反,它訂下的指標既然你不接受(譬如:以馬來文寫作),他不愛你但你非得愛他不可(畢竟是國民啊,豈可不愛國?),於是你必須多愛很多,愛到滿出來,哀告、請求、拜託,討伐持不同意見立場的「反動份子」,卻還是不夠,它像是個永遠填不滿的lubang besar--可悲的是,本土論者竟然沒有意識到,一旦拒絕以國語寫作,哪還有資格談本土論?
8 ?6 _7 C* H3 q0 c) U,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這真是場悲慘的苦戀啊!os.tvboxnow.com! n0 B2 s! T# V- I& {
錦忠呼籲的回到「馬來西亞文學」(Sastera Malaysia),在政治上即是馬來西亞人的馬來西亞,經濟上的公平競爭,教育上的平等對待各語言源流學校,在一直是馬來至上的馬來西亞,都不啻是天方夜談。但無妨保留個期待--其實它也可能是個階段性的議題,我們可以想像,假使它有一天突然解決了,馬華文學被承認了,那又如何--給作家頒獎、送房子、進口車、私人飛機、高薪、醫療保險、退休金,那又如何?你拿得出夠水平的文學作品嗎?華人不也自己搞了個馬華文學獎嗎?水平如何不也是「有目共睹」?+ z* r6 B1 g( P/ o- u5 L$ V/ @3 \: ^
從這個角度看,國家文學確實是個不是問題的問題。反過來看,恰是由於它的拒斥讓馬華文學免於成為官方文學,免於受官方意識型態的干涉,其實是件幸運的事。被拒絕也是一種福氣啊。# J. j: u2 ?& I, U: n  E
但我們首先應該愛文學,而不是在這問題上把國家扯進來。很愛國但寫不好又有甚麼用?os.tvboxnow.com1 i" N' `; v: y4 d1 q
把作品寫好才是我們應該做、也應該能做的。另一件該做事是,鑑定、分析、汰選過去或當下的馬華文學作品,為好的作品辯護。開展有力的論述。
& M3 g, ]; I+ c) f/ O9 G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沒有作品,一切都是空談。我當然非常同意錦忠這論斷。但有些人寧可空談。在我,頣指氣使的空談是特別難以忍受的。
$ s9 X0 j  T1 i  }$ [/ mtvb now,tvbnow,bttvb* L' H* w( M. C8 }/ o. R! ?& I/ @
這本集子(《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有相當數量的篇章是為同時代人的書寫的序或評介,由於時間跨度大,錦忠又與當事人多有交誼,敘事過程中帶出的毋寧是他一己的馬華文學記憶,有著情感的溫度。從文青時代親炙馬華現代主義的諸開國功臣(陳瑞獻、梁明廣、白垚、李蒼、梅淑貞);那些年、那些人,這些人,這些年【注一】。都城那些孤獨的文學心靈,張景雲、溫祥英、洪泉、黃遠雄、莊若、小他;那些煙花一般的小雜誌,《人間》、《煙火》;那些巷子裡的小出版社,犀牛、十方,那些印度檔,那些一起吃咖哩、喝咖啡取暖的文友們……有國籍的非國家文學的參與者們,馬哈迪時代的抒情詩人們,對文學的愛是真誠、熱切的。但這些文學記憶,新世代的文青可能都不太知道了。有的寫作者作品一直沒結集,有的即便當時結集了,作品流通不廣,也乏人提起。即使偶然出現在某些書店書架上書與書間的夾縫,也不會引起注意。這涉及書中談到的另一個大問題--誰在乎馬華文學?誰願意為它付出?誰對它感興趣?
& @# ^% v% F8 i+ I8 ~! ptvb now,tvbnow,bttvb
「梁文道去吉隆坡當文學獎評審,有人問這位會念經的「外來道長」有什麼馬華文學作品值得一讀,他「『頓了一頓……才回過神來 』」(〈如果梁文道赴倫敦當文學獎評審〉)公仔箱論壇; V5 o9 A1 J9 R
竟然有大馬同鄉會去問這種問題,「可見也沒有多少人在意馬華文學,或關心『馬華文學』這個議題」。這問題,我過去用過的表述是:「誰需要馬華文學?」2009年還在皇子大學做了個小演講【注二】,講詞見報後一個據說狂熱的愛戀著馬華文學的「馬華文學的良心」【注三】即嗆道:「人民需要馬華文學!」但問題在於:人民在哪裡?誰又是那人民?華人人口裡有多少是文學閱讀人口,而閱讀人口裡有多少能讀華文文學的? 華文文學閱讀人口裡有多少人關心馬華文學?
/ W& s; I% U2 z6 t( Tos.tvboxnow.com錦忠的文章提到的慘痛經驗是,當年我們合編選集《回到馬來亞》公開向華社徵求贊助,結果一毛錢也募不到。其實二十多年前我唸大學時,和廖宏強等友人「搞」(借用老共粗俗的口頭禪)大馬青年社、編《大馬青年》時,就有很深的體會了。那時不「乖乖讀書」而出來「搞」活動的,大致可分為三種人:一種是政客型的,有強烈的領導欲,運籌帷幄,對會長之類的選舉很有心得。油頭西裝,喜歡辦能見度高的活動,擅長「致詞」,總是強調「要以大局為重」;一種是運動型的,挺身參與彼時火燒火燎的社會運動,短處是腦(知識的儲備)總是跟不上腳,講話比較教條空洞,雖然總是很嗆很大聲;第三種叫「傻瓜」,覺得該守著學術、文學自身的步調慢慢做,相信終究只有書留得下來。我們大馬青年社屬「第三種人」,經常被前二者批評太不識時務了,做的事看不到立即的效果。大馬青年社之所以會快速收攤,原因就在「傻瓜」實在鬥不過政客,只好各自退而「搞」「自己的文學」或學術。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4 y) p# m3 N) \
, s; x4 V3 J5 A4 \
而更廣大的沈默的留台人,大概對馬華文學也沒甚麼興趣,普遍抱的是未來的中產階級之夢。而這些都是能讀華文書的華社菁英,且多數是獨中畢業生,這樣的狀況應該很能說明問題。每年好幾千個人留台,我曾開玩笑說,留台大馬人如果支持留台馬華文學,我們的書就不致一版2000本十年都賣不完,出版社還常得大批送去壓成紙漿以減低庫存壓力。tvb now,tvbnow,bttvb( @, X3 z% P  v/ u4 C
而暨大中文所歷年收的來自大馬的碩士生,極少想研究馬華文學的。隨口一問,馬華文學常識也殘缺得可怕。那些不知為甚麼斗膽去做的,也毫不意外的做得很不好,看了只想當掉,或者拜託她們「以後去做別的更有意義的事」。看不到有任何的激情,像是一場可怕的學術體操。
  P! \% e" O1 gtvb now,tvbnow,bttvb這些都是公認的「專業讀者」了。
) j# a, s, M1 G6 i8 [% ^os.tvboxnow.com相較於一板一眼、金屬表面一般冷硬的學術論文,錦忠這些「雜文」都比較接近文學本身,也比較抒情。連書名《時光如此遙遠》都像回憶錄,或抒情散文。確實,那是錦忠自身的馬華文學的經驗與記憶。時光流逝,每一個點都是個人生命史上的小小的驛站。敘述者在那裡曾經小駐,翻翻書,喝杯茶或者咖啡,聊聊天,看看雲,講幾個冷笑話。2 j2 {0 |2 s0 Y0 r2 Q: Y2 N8 l
從故鄉的沼澤河口到海東「鯨京」,再到「打狗港」;從日頭雨到西北雨,季風易而為颱風,潮起潮落,在茫茫的風裡繼續尋找詩意。
6 Q" N. w4 [8 O* W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寫得好的,按個讚;寫得不太理想的作品,則婉言相勸。這是小小的馬華文學共和國茅草亭子,由對話、文本交織而成。os.tvboxnow.com, Z6 V6 y) u: n& F' k8 f1 v
國家雖然年輕,但和所有第三世界國家一樣,積弊已深,甚至略顯老態。而依大馬華人普遍尚富好名的社會風氣來看,愛好文學的「傻瓜」應該不會多。還好一直後繼有人,國家的陰影權且當成考驗吧。即便只能寫在國家文學之外,但「自己的文學自己搞」(〈後記〉),還是能「搞」出一點東西來的。那也許會比較純粹。小就小吧,金子不必和沙子比重量。雖然年輕的「我們的馬華文學」容或有些許發展遲緩--因營養不良而多少顯現佝僂症的早期症狀。
/ x6 u1 G/ W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最後,回到這本文集。我想所有(寫作水平到達一定程度的)馬華寫作人都應該有這樣的基本共識--自己的文章要自己整理。那些年,錦忠寫下的文學隨筆數量應遠不止於此。即便是那麼小的文學傳統,也需要記憶的傳承,這也是「我方的歷史」呢。公仔箱論壇  C& P7 D5 P3 r- n  H
2014/12/20 埔里+ g1 @1 u# z- N8 `+ {% r) m
【註解】% l  Q7 R& l+ d% m5 I" l' ~! {
一、留台人更不在話下,從李永平、張貴興、我、辛金順、龔萬輝、木焱等。
, X  e7 q% z# R# ]$ z$ @os.tvboxnow.com二、〈誰需要馬華文學?〉《星洲日報·文藝春秋》,2009年10月11日。9 S; j7 @: s* ]! ~7 M0 m
三、其人其書眾所周知。姑隱其名,免得「衛道之士」又說我「鞭屍」。os.tvboxnow.com: E- C; V9 z* u2 H  n- x
(本文原為張錦忠《時光如此遙遠:隨筆馬華文學》[有人,2015]的代序)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