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潘婉明/傲慢.自卑.盲──臺北的新加坡情結

臺灣社會對新加坡的膚淺認識,是面對中國崛起而映照出自身渺小後,出於某種內在自卑和焦慮的姿態。放眼東南亞,臺灣其實最看得起新加坡,因為它富裕、法治、有秩序。這些都是目前臺灣所匱乏的,所想要謀的出路。但一個民主轉型有成、區域國家爭相取經的民主政治楷模,要完全放下身段學習新加坡這麼個一黨專政的小國,似乎有點難堪。說白了就是羨慕、嫉妒、恨!
, O5 E' L% P1 g) Z6 Y7 H  ttvb now,tvbnow,bttvb臺灣的九合一選舉在上個月底落幕,選後綠色版圖增加不少,不過整體選舉結果並沒有太出乎意料,即便是備受觸目的臺北市長選戰,雖熱鬧擾攘,也徒有話題,沒有驚喜。
/ H0 |5 Y' f9 q* p4 T1 X' J0 m6 d5 k8 vos.tvboxnow.com臺北市是資源豐裕的首善之地,其市長職往往是入主總統府的前哨站,然本屆市長選舉的主要競逐者,都是幾無從政資歷的「政治素人」,既有強勢空降的官二代,又有拒不入黨的墨綠醫師,兩人之間甚至有過醫病關係,這本身就話題十足。
! _0 w5 ?# L3 c. \9 mtvb now,tvbnow,bttvb儘管柯文哲宣稱是非藍非綠的白色勢力,但綠營從最初的「禮讓」到一路力挺,這場選戰顯然沒有超出藍綠框架。國民黨敗選固然值得誌慶,但在造神之下高票當選的無黨籍名醫,其言論、人格特質及菁英姿態,卻也很令人感到不安。果不其然,選後三天自稱「超越藍綠」的柯文哲接受電台專訪時,就沒頭沒腦地發表了「八年內超越新加坡」的宏願。(同日接受《自由時報》專訪時,更忘形地重申「八年內『幹掉』」新加坡」。)tvb now,tvbnow,bttvb0 B/ S3 H; |% U1 O5 Q; l: B
此話一出,引起許多有新加坡經驗人士「吐糟」,列舉臺北更優越於新加坡的種種,以及臺北不宜借鏡新加坡的理由,其中也不乏譏嘲文,假設臺北「超越」了新加坡之後所發生的變貌和倒退。而新加坡方面則普遍冷回應,展現出自信,或許也有不屑。os.tvboxnow.com( g  J& ]- M$ i: l; I: p- A9 ~
「超越新加坡」並不是甚麼新論。過去臺灣政客及媒體經常提問或疾呼:「新加坡可以爲什麽臺灣不可以?」這個問題背後有極其複雜的情結。臺灣一度是「四小龍」之首,經歷了80年代的經濟起飛,對自己在區域內立下成功的典範深感自豪,也建立起自信和驕傲,可「錢淹腳目」的美景轉眼雲煙,旋即落後於其他「小龍們」,反差之大,讓許多人不及反應,既困惑又挫折。os.tvboxnow.com# S4 Z( W" \+ r  G' Z  Q* O" A
但為甚麼是新加坡?我們很少聽到臺灣發表超越日韓或香港的豪語,卻對新加坡有獨特的執著,經常以新加坡為假想敵,又想以之為師。臺灣對新加坡的認識其實很有限,大致知道它是由華人治理的國際化都會,小國寡民、繁華富庶、環境清潔、治安良好等旅行印象,但更多的「認識」,如強人政治、一黨獨大、行政清廉、效率高超、待遇從優等,則拜不肖學者與「哈新」名嘴宣傳之賜,成為政論節目的基本見解。
5 t* B" W; ~3 B" q7 a
9 Z$ o8 F! J* e' V/ f4 E公仔箱論壇臺灣對新加坡的讚許和肯定也來自官方。臺北市府也再三前來新加坡考察當地的地鐵系統、組屋政策以及行政治理。以國際事務專家自居的陳文茜曾跟隨郝龍斌市長出訪新加坡,回去就製作了吹捧新加坡組屋政策的專題,把她所見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樣本當作普遍性的存在,向臺灣觀眾宣傳「新加坡人人有屋住,組屋品質媲美豪宅」的錯誤資訊。' }: V% |; [! _4 V  V# K
去年底新加坡發生罕見的街頭衝突「小印度事件」,觸動了國際媒體的注目,也成為臺灣政論節目熱衷的話題。當時我應新加坡朋友的要求看了其中一個他覺得「精彩」的節目,然後花了一晚的時間在臉書上回應他的問題。當時的討論,今天用來分析臺北市長當選人的發言及其心態,幾乎完全適用。
* W- b! J) W9 P. \( V& {該節目嘉賓集「新加坡粉絲」同台演出。他們對組屋推崇備至,稱之為全世界最好的房屋政策,完全不提(或不知?)箇中弊端,特別是國家利用組屋全面介入人民公私領域生活的問題;他們同時以建賭場為例,認為臺灣應該學習新加坡的彈性,任何主張都應讓路給發展。他們也讚賞新加坡政府應對「小印度事件」效率明快,幾個小時即擺平了一起「暴亂」,反觀臺灣,連一點「小事」如「洪仲丘事件」都處理不好。其中一人稱新加坡只有很少數菁英在本地大學接受高等教育而成為專業人士,大學裡半數以上的學生是那些支付得起學費的外國人,因此大多數新加坡本地人口都「沒有知識」!
: t9 k7 {6 g+ t* c( [我不知道這種近乎睜眼說瞎話的膚淺是怎麼來的。不過如果我們夠細心,或者對臺灣如何觀看東南亞國家的角度及措辭有較長期的觀察,就不難發現臺灣這類發言雖有架勢,卻虛有其表,是面對中國崛起而映照出自己的渺小後,出於某種內在自卑和焦慮的姿態。放眼東南亞,臺灣其實最看得起新加坡,因為它富裕、法治、有秩序。這些都是目前臺灣所匱乏的,所想要謀的出路。臺灣心嚮往之,但見它比自己小又藏不住內心的鄙視,曾非常失態地踐踏新加坡為「鼻屎大的國家」(前外交部長陳唐山語)!os.tvboxnow.com* s3 }0 U7 C8 j$ I8 G3 G8 w8 ?
這是一種混合傲慢與自卑的情緒。事實上新加坡對臺灣相當友好,1993年的辜汪會談正是李光耀政府居中牽的線,在新加坡舉行。兩國長期互動良好,也有軍事上的合作,新加坡的星光部隊就在南臺灣受訓。臺灣對新加坡的印象也很好,羨慕著人家的成就:繁華的都會、整潔的市容、正成長的經濟榮景,還有很好管理的人民,而臺灣目前就像一個悶鍋:政治軟弱、媒體禍國、經濟滯後,年輕人看不到前途,許多人望向大陸,島內士氣抑鬱低靡,出走氣氛濃郁。臺灣人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裡,放眼華人社會,新加坡不失為一個學習對象。
( {  N) y" @8 d* P/ xtvb now,tvbnow,bttvb7 n8 ]& Z% w% i8 J7 ~: c
可臺灣是民主轉型有成、區域國家爭相取經的民主政治楷模,完全放下身段學習新加坡這麼個一黨專政的小國,似乎有點難堪。說白了就是羨慕、嫉妒、恨!因此在艷羨之餘,只要一逮到機會就不忘取笑一番,最常掛在嘴邊的例子就是新加坡不能吃口香糖、新加坡政府獨裁、新加坡有鞭刑、新加坡人講的英語聽不懂!有名嘴還譏諷:一條中山南北路在新加坡變成十條路以便讓這個國家聽起來大一點。這種自以為是的幽默完全是沒有憑藉的傲慢及無知。一個國家或城市的道路規劃有其歷史的根源、市政的需要或地貌的限制,不是長就了不起的。但臺灣人素來「數大就是美」,所以看不起小、貶低短,動輒取笑人家。在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出於本身受到更大的中國長期壓迫的一種反彈,把自己受的屈辱施加到更弱勢的他者。當國際經常拿大陸的宏大比較臺灣的巧小,這種難受的滋味,拿來奉送給實在很小的新加坡剛剛好!
* a0 ?+ v+ R0 Y; \/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柯文哲甫當選臺北市長,尚未就任就誇下海口,用一種輕佻的口吻去挑釁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實在是很沒有必要的舉動。這純粹是耍嘴皮式的口頭過癮,繼承臺灣向來輕視鄰近東南亞國家的傳統,憑著個人的傲慢與無知,輕率而盲目地設定不切實際的「目標」。柯文哲並沒有領導臺北「超越」新加坡的具體方案,唯一帶出的訊息就是「八年」,喻示了他的自信和雄心,下一屆還要參選,並且有信心連任。
. l2 T2 C  j4 |1 G' \# _公仔箱論壇其實臺灣有很深厚的人文底蘊,反而有許多值得他人學習的地方。它有很悲痛的殖民經歷,也有很珍貴的歷史遺產,有純樸的風土,溫暖的人情,多元的價值,敏捷的創意,也有動人的熱情和生命力。許多人努力尋思國家的出路,聲援弱勢也不遺餘力。但是這些年因經濟衰頹政治敗壞,人心也變得浮躁和短視,於是一再想通過造神來解決問題,卻一再製造出新的問題。國考第一名的優等生臺北市長,聽起來何等熟悉。菁英柯文哲是必須被監督的。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