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利主义大行其道 阿森纳竟是被自己高层打败
, 描述: 揭露阿森纳近几个赛季失败的真正原因
若没有图雷在禁区对巴贝尔“情人般温柔”(英媒体语)的轻轻一推,利物浦和阿森纳在这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会调转。但是,阿森纳和温格的命运却很难改变。
在场上,阿森纳确系成亦温格败亦温格,但所谓草蛇灰线伏埋千里,阿森纳之败,是偶然,更是必然;在场上,更在场下;在温格,更不在温格。
几种病症几条脉络,不约而同地指向同一源头。
最功利的董事会
枪手缺乏领袖。维埃拉和亨利性格过于沉默,而法布雷加斯终究失之稚嫩。但是,性格和年龄远非问题的全部。没有人天生是领袖。是什么让维埃拉和亨利在累积了足够的队长经验、在最成熟最黄金的年龄告别兵工厂?
维埃拉和亨利的出走,出自连年的续约合同的争论。离奇的是,他们的核心要求,不是丰厚的薪水,而是球队在转会市场上加大投资的力度——2004年至今,切尔西投入了2.5亿英镑、利物浦投入了1.5亿英镑,连曼联抠门的美国老板都投入了1.3亿英镑,惟独温格只花了5000万英镑,反而挣回了7000万英镑!
如果阿森纳是一支中游球队,这当是奇迹般的成功;但若以豪门球队的竞技标准来衡量,俱乐部经济看似“良性循环”,其实却是恶性。低投入高产出的策略已不适用于今日的商业化足球,而以俱乐部主席希尔伍德为首的阿森纳董事会,却全然没有加大投入的勇气和雄心,他们想的只是守住祖上的积业而已。
最无奈的枪手
近年来,阿森纳屡屡上演着几乎相同的故事。从光开花不结果的地面进攻,赛季中后期满营的伤病却找不到替补,到多线作战到开春时的崩盘,都像一个模子里出来的。
这一切,不是温格能够左右的。因为投入的匮乏,阿森纳没有其他三强那样像样的两套阵容,连主力阵容都不得不纳入森德罗斯和埃布埃这样的“不定时炸弹”;因为投入的匮乏,一旦遇到伤病潮,单薄的班底便难以为继,即便坚持,难免有心无力成为强弩之末——关键时刻掉链子,说的是心理,更是身体。都说弗拉米尼受伤下场成为比赛分水岭,但仅仅为了5万英镑的周薪,阿森纳都可以考虑是否要放弃这名中场重臣!
阿森纳近年来在英超和欧冠赛场屡遭裁判伤害,与“朝中无人”脱不开干系——曾任英超联盟主席和欧洲G14主席、曾经权倾天下的阿森纳副主席戴恩,正是因为在面对外资注入时,其略显激进的经营思路上与俱乐部董事会小富即安的原则相左而辞职。戴恩若还在任,岂会看得温格“祥林嫂”至此?!
最可悲的温格
联赛的不得志和欧洲赛场上的失意固然令人扼腕,但这不是阿森纳最大的悲剧。温格才是。他是这场利益权谋中最大却又最隐蔽的受害者。
放眼世界足坛,没有哪个教练比温格更能够“掩护”一家豪门俱乐部高层的懒惰无为和不思进取。
温格坚持着美丽足球,即便拿不到锦标,也能搏个叫好叫座,所以票房易于对付,球迷易于满足;温格坚持当伯乐,以发现和培养少年球员为己任,所以俱乐部从不用担心如何挽留核心,反而想着如何大赚一票。温格坚持自己的风格,所以俱乐部乐得坐看他“多快好省”。
入主阿森纳12个年头任凭潮起潮落,却罕见地从未有过下课传闻,也极少被枪手球迷反戈。他的工作固然颇得人心,但俱乐部高层看似开明的一味放手,却仍有其心可诛的一面。
温格是幸福的,因为不同于绝大部分足球教练,当他按自己的喜好、风格和原则行事时,不会有人干涉他;温格是悲哀的,因为当他想把他不带功利色彩的足球美学往更高层次的舞台提升时,不会有人帮助他。他帮一个糟糕透顶的董事会打造了一支最赚钱的球队,赚来的钱,他和他的球队却很难分上一杯羹。阿森纳一次又一次重复着相同的失败,却无法从中汲取经验和营养——因为有经验的老将们一批批地离开,因为俱乐部承诺的投资从未到来,更因为阿森纳高层,从未想过这支球队本可以踏实地攀上顶峰,而不必冀望赌博般的运气和一个高明的导游。
出局之夜,人们不由喟叹:功利主义又战胜了温格和阿森纳!孰不知,在场下,阿森纳董事会的功利主义早已击败了温格,并为阿森纳预写下失败的新篇章——对此,我们温文尔雅的教授也许并不知情。他的迥异于功利主义的理想主义,他对于技术足球近乎苛求的坚持,值得所有人的尊重,遗憾的是,在所有的尊重中,没有一份来自阿森纳的董事会。
欧洲足坛最不功利的一个人,却不自觉地被利用成为功利主义的一分子。温格最大的悲剧正在于此。
[ 本帖最後由 jsf_1008 於 2008-4-12 08:32 AM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