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孫和聲/中速增長下的財政與就業陷阱

全球化時代講究實力、實利、效率與競爭力,而非口號治國。若無法催生貨真價實的企業家型經濟,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後將更依靠政府,只會加劇財政負擔。馬來西亞若要擺脫這項依賴,就得刺激民間經濟,使之產生足夠的活力、創業力,以吸納源源而來的勞動力,激活民間經濟力、自由化、法制化與國際化。惟前提是,能否克服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破除族群輸贏論的舊思維。tvb now,tvbnow,bttvb! I) K& O/ \& G; Q9 P
隨著開源性的消費稅(Goods and Services Tax,GST),以及節流性的補貼合理化政策即將出爐,不少人懷疑馬來西亞經濟怎麼了?是否面臨破產?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1 A0 K- r8 x5 \3 y0 y9 o+ r
應該說馬來西亞還不至於那麼快破產(也就是無力償還到期的債務);只是,消費稅與補給合理化解決了經濟的根本問題。馬來西亞雖然也是中高收入國(2013年,人均收入達大約1萬美元),但基本上,依然卡在低增值的經濟活動。其結果是,被迫與低薪資國如越南、菲律賓、印尼、緬甸等,展開向下而非向上的競爭。既然是向下(race to the bottom)的紅海而非藍海競爭,自然也難從創造出足夠的體面就業機會(decent employment),又如何擴大持續的稅收基礎(tax base)?
4 E; }2 L; l# {. ^* A  M- ]os.tvboxnow.com這個基本問題無法解決,消費稅即便能在短期內增加稅收,卻難以持續;更何況,消費稅是與補貼合理化一起落實。其綜合效用就是,66%月均收入低於5千令吉的家戶,得節衣縮食,勢必鈍化消費與經濟增長。換言之,若不能擺脫低增值經濟、低生產力(近年來生產力增長率均低於經濟成長率);消費稅與補貼合理化的最終結果,可能是竭澤而漁,引發民怨沸騰。從增加財政收入的角度來看,增加發放「一個馬來西亞援助金」,也只會抵消掉短期內增加的稅收。然而,這些增加的稅收也極為有限,因為它雖讓間接稅(消費稅)所有增加,可是直接稅(公司與個人所得稅),也可能因經濟放緩而增收有限。/ v: n9 o* Y1 J/ \8 s
從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消費、投資與淨出口(出口減去收入)來分析,在1998年之前,馬來西亞增長的動力主要來自投資與出口,惟在1998年以後,因投資與出口不振,而轉靠內需,這內需已用了十多年,從內需變為內虛(家債已高達國內生產總值GDP的87%),它已難再發揮有效的增長動力——除非冒著引發經濟危機的風險,如1990的日本或2008的美國次貸。此外,這裡還涉及了其他的不確定因素如美國量化寬鬆(Quantitative Easing,QE)退場與利率上升,或大宗商品(油棕與石油、天然氣)價格下跌的可能性。特別是油棕與橡膠價格若持續不下跌,肯定會進一步衝擊消費動力。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V( W% P% N3 _% d/ O9 Z9 R0 X2 l
從更宏觀的合理化與區域化角度來看,馬來西亞已從高速增長走向中速增長,進而鈍化了製造就業與財富的動力,且公私部門的內需偏向創業與創富有限的建築、房地產。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就不得不擴大支出,吸納失業的大專生。它也是何以,公務員隊伍急速擴大,公務員薪酬與行政開支的百分比,從2000年到2005年的大約24%,上升到近幾年的29%。這個結構性負擔,不會在中短期內得到解決。
! p6 r8 h+ H3 q5 K' ^1 E根據《經濟學人》的數據,在1990年到2000年,馬來西亞的年均經濟增長率為7.1%,與新加坡及黎巴嫩並列全球第5名,惟從2000年到2010年,印尼與斯里蘭卡並列第52名,馬來西亞則已跌出在52名之外;這不啻顯示馬來西亞已自外於全球化浪潮,更突顯:增長是個不進則退的進程,馬來西亞若無法轉變增長方式,提升增長與出口的素質與增值,就只能原地踏步,等待被其他國家超越,但馬來西亞人口與畢業生卻一直在穩定增加。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5 R4 T$ A# ^4 Y7 J. z

5 V' j" M2 ~; [( O公仔箱論壇貧窮國家得研究掉入這個中等收入陷阱的主因,如投資不振或投資素質差;人力資本不足,特別缺乏高技能工人,教育改革與培訓政策,如應轉而重視技術與職業教育。在德國有大約70%的初中生在十六歲後進入技職學校,馬來西亞則不到10%,缺乏人才與技術何以升級?政府政策偏重監守自盜型分配,而非生產,讓落實績效制(meritocracy),難用人唯才,更無政治意志除掉寄生經濟階層,如汽車入口特許準證(Approved Permit,AP)、旨在為朋黨開拓財路的工程項目等,皆是阻礙真正轉型的過時政策。
* H0 o0 L# `7 T+ _# p& d6 f#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只要無法搞反腐、除尋租、破壟斷、促競爭、增技能、用人才以激活民間經濟,催生企業與創新精神,更多的經濟、政府、社區轉型等口號,均無濟於事。全球化時代講究的是實力、實利、效率與競爭力,而非口號治國。若無法催生貨真價實的企業家型經濟,更多的大學畢業生後將更依靠政府(state dependence),只會加劇財政負擔。要擺脫這項依賴,就得刺激民間經濟,使之產生足夠的活力、創業力,以吸納源源而來的勞動力,而激活民間經濟力、自由化(即開放市場經濟)、法制化與國際化,也是可考慮的方法。惟前提是,能否克服既得利益集團的阻力,破除族群輸贏論的舊思維。若依然認為,一族的進步是另一族的損失,就只能繼續原地踏步,爭搶小蛋糕而不是將經濟蛋糕做大。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