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原住民人口爲大多數的東馬州屬,具備與西馬完全不同的政治生態和社會情境,而産生這些差異的歷史、文化和習俗,絕非改朝換代的政治要求和不滿情緒的「西風東漸」能簡化移植或處理。不去正視原住民活生生的文化遺産,等於無視這珍貴的歷史、藝術、信仰、儀式等人類文化和文明對國家、民族,乃至全體人類社會的貢獻。若我們不希望依靠奇蹟來改變國運,培養主流族群對國家文化遺産價值和內涵的重估能力和反省,幾乎接下來是無法避免的公民功課。tvb now,tvbnow,bttvb6 @1 X" a! z- W4 c
由馬來西亞三大族群所壟斷的國家文化視野和詮釋話語,必然傾向於將傳承自各祖國的文化視爲國家文化遺産的正宗,而遮蔽了在本土流傳千萬年的原住民現存活文化遺産,作爲民族文化遺産的重要、甚至是主要部分;反之,屢屢以落後、封建等負面評價來貶低其價值,或以邊緣化來蔑視其意義。
1 V# p5 i$ `& o1 c) X5 U6 x誇大世遺的經濟價值
5 n! o% B, ]( T/ M! _- a: f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世界遺産分爲自然遺産,文化遺産和複合遺産(即兼具自然和文化遺産價值)三大類;而馬來西亞目前擁有四個世遺地標;分別爲砂拉越穆祿國家公園、沙巴京那巴魯公園、馬六甲古城和喬治市,以及霹靂玲瓏史前遺産。這些在世界範圍內獲得肯定的自然和文化遺産究竟對對多數國人而言意味著什麽?恐怕不是向來只將視野定格在硬體設備發展、舞獅文化、母語教育、政黨政治等多數人所關注的課題。
7 o1 G) a- k) |+ s2 A9 P& ~世界遺産的價值首次進入國人眼簾,應數馬六甲古城和檳城喬治市申遺成功之時。科教文組織曾發表聲明道:「馬六甲和喬治市已有五百年的貿易歷史,亞洲和歐洲的影響力賦予它們有形與無形的特殊多文化遺産。這裡的建築和城市景觀都是獨一無二的,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任何一個城市都無法比擬的。」
" }8 A* P' \- ~6 Ytvb now,tvbnow,bttvb隨著教科文組織的肯定起舞的還有各種官員、政客和商家。文化遺産的各種象徵性價值或許不是他們願意理解的,他們卻不會忽視申遺成功後所可能帶來的鈔票。例如團結、藝術及文物部長沙菲益阿達表示,馬六甲和喬治市的世界文化遺産城地位,提升了兩大城市旅游勝地的地位,此後,不但能吸引更多游客到來,也將有許多研究員來考察研究。檳城首席部長林冠英認爲,喬治市獲得文化遺産城地位不僅是檳城人民的榮譽,也是馬來西亞人的驕傲。馬六甲州旅游、文化及古迹委員會主席薛亞朝則認爲,成功登錄世界文化遺産可使馬六甲更出名,並且帶來更多游客。(註一)
. s. B' ]* G, h0 }( d* ?; gtvb now,tvbnow,bttvb
3 @& X2 Q- y+ I4 S世遺的經濟價值以外公仔箱論壇7 K/ {. P; r0 V; @* s
雖然申遺成功確實曾爲不少世遺地點帶來旅游收入,但也不乏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宣布爲世遺後,遺産價值遭游客和當地政府破壞、减損的例子。某些對申遺機制和效果的批評指出,有越來越多世遺地點的社群投訴,政府和商家在意的不是培養自身人民和游客對文化遺産價值的認識和欣賞,只想將這些脆弱的地點打造成「一百個在你死之前必須到此一游的景點」,進而大賺這些「怕輸游客」的錢。(註二)
( @6 D3 b) H/ Y$ X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文化遺産是否應該避免「過度旅游化」或控制其商業化程度,或許是個有趣的課題,卻並非本文討論重點,我想帶出的幾點反省是:首先,不曾被教科文組織肯定爲世遺的地方或族群文化,難道國民就不能率先發掘和肯定其價值嗎?其次,人民如何從認識自身豐富而多元的文化遺産中,重新檢視國土的歷史,重拾本土藝術和文化價值,對僵硬的族群身份認同進行反省。第三是發現和重視這些申遺漏網之魚的文化遺産價值,與國家未來政治前途的密切關係。
7 j( H( R6 Q# l) ~( q5 b, h! R3 A/ aos.tvboxnow.com原住民的活文化遺産tvb now,tvbnow,bttvb7 o0 m1 z* S. K: s, X9 W
美國探險家查爾斯米勒(Charles Miller)在其1946年出版的婆羅州探險筆記《黑色婆羅洲》(Black Borneo)裡有段描寫其啓程前的直覺:「我將要去的婆羅洲是一個精彩的地方,一個數千年的偉大文明死了數百年的故地。這裡曾經存在過獵人頭族,有奇異的動物,更加奇異的鳥類,還有只有原住民才能暗示其意義的事物。這裡是一個『習俗』(Adat)統轄的土地,一個充滿迷信和腐朽的地方。」os.tvboxnow.com" k. `; V! b5 E$ C7 v' s
他還聲稱: 「婆羅洲擁有一個歷史可以追溯至石器時代的古老文明。每個人都知道緬甸崩解中的廟宇、印加和瑪雅時期的古老神殿、埃及金字塔,可是幾乎沒有人知道,當這些遺迹在興建時,婆羅洲的文明已經在衰敗。」
4 Z$ p- l" P0 I; G9 ptvb now,tvbnow,bttvb雖然原住民落戶馬來亞和婆羅洲的確實年代頗有爭議,也難有精確的考察結果,可是普遍上學者公認今天在馬來半島和沙砂兩州的原住民先輩,大約於5萬年前已開始從印度、斯里蘭卡和中國南部陸續遷移到來。也有理論稱第一批遷移入馬的浪潮大約在四萬至五萬年前,第二批則在五千年至兩萬年前。(註三)原始森林和內陸地區封閉的地勢,阻隔了外來文化滲透和影響,因此許多原住民保留了大量數千年至數萬年前的信仰方式和文化習俗。也因爲所有馬國原住民都是沒有文字的族群,這些信仰儀式、風俗習慣和歷史傳說,主要依靠口傳方式得以傳承至今。換言之,不去正視原住民活生生的文化遺産,等於無視這珍貴的歷史、藝術、信仰、儀式等人類文化和文明對國家、民族,乃至全體人類社會的貢獻。如果我們繼續對它們有意或無意忽視甚至執迷不悟,確實沒有什麽資格蔑視那些視申遺成功爲財路的部長、政客和商人。
1 U$ o2 ~9 f/ P5 w# O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os.tvboxnow.com) j t5 P8 d) A; L/ b
文化遺産的政治面向% `# c, f- s2 K; ]
2013年505全國普選後,所有中央在野黨的檢討都直接或間接顯示,除了選區劃分不公、選舉制度和大選期間的舞弊外,鄉區政治醒覺尤其是東馬這大票倉的經營不力是民聯最大弱點和敗筆。砂沙兩州的國會議席就占了全國222個國會議席的四分之一,而東馬鄉區和內陸作爲國陣定存州的事實,從2008年到2013年都不曾動搖過。os.tvboxnow.com4 N, B; F" }6 `* p9 f
以原住民人口爲大多數的東馬州屬,具備與西馬完全不同的政治生態和社會情境,而産生這些差異的歷史、文化和習俗,絕非改朝換代的政治要求和不滿情緒的「西風東漸」能簡化移植或處理的。曾經在東馬鄉區進行過選民教育、調查或社會服務者,不難明白平日不與選民接觸、理解,選舉期間才冀望他們一夜之間政治醒覺,用手中一票來决定國家前途,是多麽的不切實際。os.tvboxnow.com# G' R: f# h4 P$ j. Z |
如果探險家於70年前對人們不瞭解婆羅洲族群和文化的感嘆,至今還無法獲得重視,我們有何魔力能消除自己對原住民文化的忽視,以及理解「他者」文化和「我們」國家未來命運之間的聯繫呢?如果我們不希望依靠奇蹟來改變國運,培養主流族群對國家文化遺産價值和內涵的重估能力和反省,幾乎接下來是無法避免的公民功課。
" D+ J$ y% I: d& H' v#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註解】os.tvboxnow.com+ k4 I% N2 x/ ]! q; t0 b1 l
註一:Facebook Page: World Heritage City~Georgetown, Penang 世界文化遺產:喬治市、檳城, 2012.07.29 tvb now,tvbnow,bttvb& h V3 ^$ |: ~( s* f
註二:The Independent, Is Unesco damaging the world’s treasures?, 2009.04.29
- u8 C+ B( G# ?註三:Kallie Szczepanski, Asian History Expert Malaysia: Facts and History, About.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