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王國璋/論述的力量與侷限:側記香港「佔中」運動

佔領行動所造成的社會代價,是運動者對當權者的重要施壓手段,代價卻要由社會整體來承擔。姑不論價值取向相異者不會接受,就連同道,也未必願意撐得久,至少生意銳減及股票大跌,就足以讓部份港人戰意渙散。如何拿捏,已非單純訴諸於理想和論述可以成事。當然嚴格來說,個人私利也分長、中、短期,一個不民主的威權政體,長遠來說對社會每個個體的傷害,恐怕更大,但在威權的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經濟仍欣欣向榮的此刻,論述的侷限,顯然無法迴避。
; c  O' g+ e, E1 ~2 e2014年9月,連去了好幾晚的非法集會。
# i2 E7 X* J# G8 _; u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27日深夜至翌晨,在香港政府總部的非法集會場子裡,在數以千計的年輕學子與民眾當中,我陸續碰見相識的大學教授。某位協理副校長級的謙謙學者,更早已換上便服,脖子上掛著濕毛巾,要用來抵禦催淚氣體。年輕人守在各個入口,派發保鮮膜、口罩、雨衣,更有自備潛水大鏡者,準備與警方的胡椒噴霧及催淚彈一戰。偶遇教過的學生,閒聊幾句,知道家長已為此和他「割席」,但他兀自夜奔。「佔領區」內物資站遍設、醫療站進駐、各路媒體記者橫走。凌晨時分,戴耀廷就在這裡宣佈了「佔中」運動提前啟動。
# I) K8 m! N5 w" E4 L0 D28日深夜至翌晨,在鎮暴部隊催淚彈進襲的警報∕假警報間隙,和我同坐同臥、賴在政府總部前干諾道中柏油路上的,還有黑壓壓一片素來拘謹守法的老少港人。這回,他們的「裝備」更加齊全,有連淘寶網上購來的防毒面具也帶出場了。氣氛說不上十分緊張,年輕人憤怒中猶帶亢奮,中年人則多靜默盹坐,星空下隱隱飄著一縷革命激情。超現實。再說一次,這是非法集會、這是香港。港人怎麼就敢於蜂擁違法了?六七暴動的沉重陰影,難道已經遠去?這個佔中故事,恐怕要從去年年初說起。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X9 o) @7 @! h, S

6 G; O! S4 c0 f) f公仔箱論壇法治觀念播種
- B* s6 ]2 x0 k6 \+ t2013年5月我仍在香港教育學院工作,曾給「香港研究」一科的學生出過如下考題。我再三強調,不會依學生的立場評分,只看其議論品質:! |6 ~& {2 {! y1 }* g: K! h
請簡述香港大學法律系副教授戴耀廷有關「法治四層次」的看法。 (10%)
. {: d( t  D3 l; ?9 `「和平佔領中環運動」是戴耀廷於2013年初提出、為爭取香港普選所作的抗爭手段。「行動以非暴力的公民抗命方式,由示威者違法地長期佔領中環要道,以癱瘓香港的政經中心,迫使北京改變立場…」(戴耀廷,《信報》,2013年1月16日)。您認為這是否符合戴耀廷本人對法治的追求?請試以其「法治四層次」的觀點,對此加以評論。 (5%)
1 L- Z( G! Z" i7 |- k考畢閱卷。全班三百多位學生中,撇去沒認真唸書的鬼扯一族,針對第二小題的評述,絕大多數對佔中運動表達不以為然甚至嫌惡的態度。理由,大致不外兩點:違法及損害香港經濟。戴耀廷所謂「以法達義(正義)」才是法治最高層次的說法,當時顯然還未能說服即便是年輕學子,遑論普遍保守務實的香港中產階級。所以上週末以來風起雲湧的佔中運動,就好似一場「忽然革命」,讓當權者和運動組織者雙方都始料不及。os.tvboxnow.com& l/ r  a" ^/ k1 v  N& J5 _
我說「始料不及」,並非無稽。今年以來,多項香港民調一貫顯示,支持佔中的港人不過兩成多,反對的卻逾五成。就在佔中前夕的9月,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民調依然顯示,「激進民主派」、「溫和民主派」、「中間派」、「建制派」、「工商派」和「親中派」六大選項中,自稱溫和民主派者35.6%,中間派24.1%,另有高達21.5%的受訪者,則自認為沒有任何政治傾向。而在這三大溫和主流群體當中(三者相加已佔81.2%),除溫和民主派有近半支持佔中外,中間派和無派別傾向者,反佔中的比例都接近六成。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中間派和無派別傾向者雖然多不支持佔中,卻明顯傾向反對有篩選的假普選方案。換句話說,反佔中直到今年9月,仍是民意主流;惟要求真普選,同樣也是民意主流。顯然,港人不是不要民主,卻多對佔中的公民抗命手段深懷疑懼,無法跳脫公民抗命乃違法、激進、破壞香港法治傳統的心魔。" ?! y% W, h# P9 L/ c
有關佔中的公民抗命論述及兩套法治觀的衝突,前文已有論及,不贅。值得觀察的是這種心魔,如何竟在此刻崩解?港人法治觀念之根深柢固及對法治的高度崇尚,無庸置疑,在亞洲可謂數一數二。不過回看戴耀廷的「法治四層次」論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以法限權→以法達義),這個社會頂多只到「有法必依」或仍徘徊於「以法限權」的境界,離「以法達義」的理想甚遠。佔中的公民抗命論述,實緊扣於此,而三位發起人──戴耀廷、陳健民、朱耀明,則是耗了逾一年半的時間作觀念播種,頂著洶湧輿論責難辦了數以百計的討論∕分享會,並藉蘊釀過程中的一系列「商討日」及公投等商議民主和直接民主手段,點滴厚實公民社會裡的支持力量。8 |* N9 Q( s1 o6 z( Q* ?
於是9月28日,當香港鎮暴警察極其不智地以胡椒噴霧和催淚彈對付和平抗命者後,終於觸動不少港人的心理關口,觀念解禁,「非法」和平地湧上街頭。這是香港社會革命性的觀念鉅變,此後其社會運動必不復舊貌,而我再次見證了論述的力量。os.tvboxnow.com  P" P# b. i$ V; o* a

. H  I% M; @& I, Y( A公仔箱論壇世代差異與路線之辯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3 O' A7 t6 x( L% h$ e
然而運動成敗,不能單憑論述之解魅。回到人間,人有吃喝拉撒睡,日子要過。自由民主是價值選項,生活安定、經濟發展也是。孰前孰後,言人人殊。撇開理論與論述,學運領袖和佔中三子眼下面臨的挑戰,是對所有的運動組織者──包括馬來西亞同道──恆在的棘手難題:如何拿捏公利與個人私利之間的平衡?就佔中而言,簡單地說,就是對手如果始終沒具體回應,那該不該和他耗下去,繼續大面積地和平佔領市區?又該不該將行動升級?
' c2 O7 j! l1 _tvb now,tvbnow,bttvb佔領行動所造成的社會代價,是運動者對當權者的重要施壓手段,但這代價,卻是要由社會整體來承擔。姑不論價值取向相異者不會接受,就連同道,也未必願意撐得久,至少生意銳減及股票大跌,就足以讓部份港人戰意渙散。如何拿捏,已非單純訴諸於理想和論述可以成事。當然嚴格來說,個人私利也分長、中、短期,一個不民主的威權政體,長遠來說對社會每個個體的傷害,恐怕更大,但在威權的中國大陸和新加坡經濟仍欣欣向榮的此刻,論述的侷限,顯然無法迴避。9月28日傘民和催淚彈混戰後,梁振英政府驚覺失策,手段軟化、拖拉消耗、發動民間保守兼悲情輿論反擊,更有不妥協的中央政府為恃。而佔中一方,受困於世代差異所衍生的路線之辯,則變數漸多。
( l5 S/ R& N1 u: Ntvb now,tvbnow,bttvb佔中運動的初期成功,可謂學院中生代與學運新生代的理想結合,相當罕見。陳健民出身中大學運,戴耀廷則曾活躍於港大學運。數十年後,兩人挾理論學識和自身豐沛的知識界、專業界及中產階級人脈,建構佔中的公民抗命論述並極有效率地籌集抗爭資源,充分彰顯這一代港人的理性冷靜。至於學運新生代,如學聯(香港專上學生聯會)秘書長周永康和中學生組織學民思潮的召集人黃之鋒,則勝在毫無老一輩的歷史包袱,既有激情,往往更能以全新視角看問題。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r) u- i+ Q6 l5 m
不過這種理性與激情互補、物資與群眾動員相輔的理想組合,打自佔中運動初起就已現嫌隙。運動誠然是以大學生及中學生的罷課揭開序幕,部份學運領袖卻老嫌佔中三子(三老?)過於溫吞謹慎,希望他們配合學運提前行動。戴耀廷等本無意擅改他們規劃了一年半的嚴謹行動方案,但因9月26日晚黃之鋒等人重奪政府總部前的公民廣場後,情勢有變,才轉為提前佔中。os.tvboxnow.com# H9 Y% f2 U/ P1 R- s" l/ a
(照片/明報新聞網)
" G: b/ P1 w$ D: b- {豈料9月28日凌晨,戴耀廷宣佈提前佔中後,部份學運參與者就在台前和學聯幹部爭論起來,逼問學生主體性何在?許多大學生不滿學運遭到「騎劫」,掉頭就走。社運老將兼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不得不緊急向學生遊說,更當場下跪,盼學生莫拘泥於主體之辯,固守政府總部陣地。人在現場,我深切感受到世代之間在觀念與處事手法上的鴻溝,恐非「商議民主」(deliberative democracy)一時半刻可以撫平。
0 H5 A9 d  r  b+ z& k( X8 N佔中仍未落幕。不過最令人激動亢奮的千萬港人同心佔領金鐘干諾道中的高潮,或已開始褪色。集會者也許還沉醉於國際媒體對「雨傘革命」文明理性、整潔有序且友愛互助的讚譽,梁振英政府消耗戰背後的算計陰影,卻已逼近。面對如此艱難局面,佔中運動要怎麼回應公利與個人私利之辯、溫和與躁進路線之爭?值得吾人屏息追看。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