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甲午年武運 安倍引火自焚 |/ |- _ v% j0 Z1 x
tvb now,tvbnow,bttvb8 r# ]. ~. K9 _/ r, @7 c- o- c: i% M
今年七月二十五日是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一百二十周年紀念日,即是「雙甲子」。甲午戰爭於一八九四年開始至次年四月清廷戰敗求和,簽署「馬關條約」而結束,中日之間的爭持至今未止,兩國如今再度交惡甚至瀕臨戰爭邊緣,與百廿年前情況相似。
$ X. y8 L/ d- z# d# M# k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1 T5 m( I: P& s- E9 |$ z
對於中日是否會一戰,專家多表示「當然不會」,但日相安倍晉三在年初曾警告,完全不可預期的事,可能成為衝突的引爆點。中國對日本的態度,絕不能掉以輕心。外國觀察家認為,「習近平的國家安全委員會是戰時動員的機制」。中國海空軍未來發展都有雄心勃勃的計劃。據中國軍網透露,解放軍的二炮部隊已將千枚導彈瞄準日本,為釣魚台主權之爭進入白熱化時做好準備。tvb now,tvbnow,bttvb: u! w1 M' U a! E/ E9 F
. U; @$ U8 M6 Q% E. {公仔箱論壇兵凶戰危,中日倘開戰,一旦美國捲入,有可能引發世界大戰,而日本亦可能遭毀滅。tvb now,tvbnow,bttvb& k" j/ V4 [, i6 O3 w
公仔箱論壇2 L1 k- @9 }7 ~! L9 b
對中國而言,中日關係出現兩大障礙,即領土問題與歷史問題,都因甲午戰爭而起,日本是乘甲午戰爭勝利在望之際,竊據釣魚台的。中國因甲午戰爭而失去東方的「中心」地位,延續兩千多年的「中華世界體系」分崩瓦解,日本則取代中國成為東方的霸主,稱雄東亞至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敗。一八九四年的崛起,加上日俄戰爭獲勝,日本興起軍國主義,向外擴張侵略鄰邦,導致二戰慘敗,差點亡國。
: @- K% i2 O/ X8 b3 d. I& U3 P k5 E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Z8 x7 L- u F$ V2 [4 w! h; n$ Y% ~7 Zos.tvboxnow.com其實日本擴張領土之野心早在甲午戰爭之前顯露,明治維新開始後,向外侵略意圖已展開,一八七四年出兵台灣,史稱「牡丹社事件」,主要是為吞併琉球鋪路。五年後,琉球由五百年中國屬國關係,變成日本的「沖繩縣」,二戰後,由於美國插手,琉球不能復國,仍為日本的沖繩縣至今。台灣則於一九四五年重歸中國。朝鮮半島自甲午一役,朝鮮王國正式脫離中國,逐漸遭日本吞併,成為日本殖民地。二次大戰後朝鮮南北分裂,也是日本殖民統治的惡果。韓日之間因慰安婦及歷史問題的爭議,關係至今仍緊張。tvb now,tvbnow,bttvb3 H3 v5 q* q3 q1 i! x9 j
4 H7 G' I4 V' p- jtvb now,tvbnow,bttvb甲午年是日本人迷信是「武運亨通」的年份,一八九四年的勝利使她成亞洲強國,一九四五年戰敗投降,日本被剝奪國家的軍事力量,不准設有軍隊,但在一九五四年美國因韓戰後形勢需要,准日本成立自衛隊以及設防衛廳,恢復了專守防衛的軍事力量。到了今年又一個甲午的甲子,由鴿派轉鷹派的首相安倍晉三,即千方百計去掉專守防衛的軍事約束,七月一日內閣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的內閣決議案。
F# e4 h8 o1 _. B& Y& Mtvb now,tvbnow,bttvb' c( e6 {3 v6 o1 G
內閣決議案通過對日本和平憲法第九條的解釋修改,允許日本行使集體自衛權,使專守防衛的安保國策完全變質,也為日本出兵軍事支援外國鋪平道路。根據該決議,日本將加快修改一系列自衛隊出兵的具體法案,強化針對釣魚島(日本稱尖閣諸島)等離島的軍事守衛部署。此後,日本所謂的自衛隊實則已成真正的軍隊。os.tvboxnow.com1 S' V% S: }3 @5 K9 \7 x
- N2 o: V7 v. ? f# I9 G
安倍選擇此刻通過決議別有深意,一九五四年的七月一日是日本自衛隊正式成立,是年甲午,也是安倍的本命年(安倍生於一九五四年九月二十一日),他深信六十年後、今年的甲午年是「安保年」,是重興武運的年頭。去年除夕,安倍觀看描寫二戰時神風敢死隊影片《永遠的零》,翌日為今年元旦,他即宣稱:「奪回『強大的日本』的戰鬥剛剛開始。」
1 r& S3 |0 Z& ]+ Y7 ?& d公仔箱論壇
; ?2 }$ A0 B' B2 B U8 Bos.tvboxnow.com安倍右派好戰的作風,一度迷惑民眾,使他的支持率高達六成。但在內閣通過解禁集體自衛權決議後,遭受過半數民眾反對,日人恐怕決議會將日本捲入戰爭中。七月中的地方選擇,執政自民黨在重鎮滋賀縣知事選舉落敗。一葉知秋,自民黨將有更多失利。日本民眾的心態,令爆發戰爭的風險稍降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