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報道)「佔中」發起團體舉行政改方案全民投票,至昨晚約有逾五十五萬人投票,戴耀廷等興奮莫名,聲稱遠超預期,反映市民對「真普選」的熱切渴求。所謂「遠超預期」,乃基於發起人事前的估計,早前戴耀廷表示如投票人數不過十萬,就顯示公投失敗,顯然是製造較低人數預期和告急氣氛,藉此推動更多人投票,以達到「遠超預期」的效果。其實公投得出這票數並不意外,但是否代表大多數市民的意向,則大有質疑餘地。
% T3 A/ W- ?5 U& e; Z4 L5 b7 Stvb now,tvbnow,bttvb: ]: v7 {/ J R- J4 q4 z
反對佔中市民被拒門外
* I6 }: W) p2 k3 I. O公仔箱論壇5 y" _4 {% F- P- N+ b
今次「公投」,從性質上來說,並非真正的公投,只是抱有共同取向的市民一次表態活動而已。其他國家的公投,多數是列出正反兩面看法,讓全體人民投票作出選擇,例如最近瑞士就最低工資進行公投,以月薪三萬三千港元為界,國民可投票贊成或反對,結果七成人投了反對票。但今次佔中公投,卻非如此。首先,發起人開宗明義號召「支持和平佔中」的人投票,換言之,不贊成佔中的市民都被摒於公投之外;此外,選票上列出的三個方案,皆以「公民提名」為前提,完全沒有反方的方案(如支持提名委員會提名)供選擇,由選票設計可見,發起人根本不想讓反對他們的市民參加公投,其真正目的只是凝聚支持者,為日後佔中造勢。
; M7 `6 J! _) a! p7 s4 W; |' g) N gtvb now,tvbnow,bttvb
0 z! t* c4 R+ `2 ^公仔箱論壇 既然佔中公投由「同一類人玩晒」,出現逾五十五萬人投票,便非意想不到的數字。二○一○年泛民激進派發動「五區公投」,即五名立法會議員辭職再補選,讓選民就政改表態,結果有逾五十五萬選民投票,是全港選民的百分之十七,這人數令泛民甚為失望(因佔整體選民的比例太低),但就顯示了支持泛民激進派的「基本盤」有多大。今次參與公投的人數,料比這「基本盤」稍多,因為投票者不只是選民,加上智能手機普及,投票極方便,重複投票的漏洞亦較多。9 @- F$ u. h: H$ l5 ^
& G) A1 s+ B8 R: z6 \; y& a 可以預期,當公投票數得出一個可觀數字,佔中發起人和激進組織必會大聲疾呼說,香港大多數市民都要求有公民提名,然後向政府和立法會施加更大壓力,也為日後佔中營造「民意基礎」。但這說法存在一個根本謬誤,值得公眾深思。公仔箱論壇: f$ [, y& U$ j( L2 B0 Z. ?
7 h* D5 J6 P6 S/ @1 D 由於這次不是「真公投」,沒有正反選擇,全港市民當中,有兩大批人不會參與投票,一是傾向建制派,反對與中央對抗的市民,包括了親中政團的支持者,以及中間溫和政黨的擁躉,人數大概等於過往立法會選舉中支持建制派候選人的選民,起碼有一百五十萬人以上;二是不認同佔中而態度溫和的普通市民,這些人對政治不熱衷,也沒有清楚立場,故對今次公投不會感興趣,估計人數亦有一、二百萬。對上述兩類市民而言,公投的結果與他們完全無關。
N% G7 ^5 R7 }8 L 勿用語言偽術誤導公眾/ u; S+ m' ?; F- K. ^% F2 U
公仔箱論壇 @; D8 w- X9 x, d" h9 f
香港人口中,十八歲以上的成年人約有六百多萬,即使佔中公投票數逾六十萬,也只佔成年人口不足十分之一,絕不可以說成為「代表香港大多數市民意願」。戴耀廷和佔中發起人陳健民都是大學教授,希望他們以科學態度,將公投人數的「代表性」說清楚,不要用語言偽術誤導公眾。tvb now,tvbnow,bttvb( A: ]& n5 I2 L ?0 u7 a
/ o$ r. I) c, a, z& Y6 B' r: C
究竟多數市民對政改的真正意向是甚麼?面對佔中公投的「偽代表性」,及坊間種種誤導性分析,政府和一些獨立民調機構實在有必要進行一些客觀而科學的民調,以探測真實的民意。早前本報披露政府一項非公開的民調報告,顯示「非常不支持及不支持佔中」的市民急升至百分之五十三點四,以成年人口約六百萬計算,即超過三百萬人;而支持佔中者只有約一百五十萬人,前者顯然佔多數。
- j2 Z- N2 m, \- y2 qos.tvboxnow.com% I/ b! U: [$ k; f# V
此外,近期學者和團體提出了一些溫和折衷方案,獨立民調機構應該了解市民對這些方案的看法,如果多數市民傾向支持,佔中發起人就不應對這「代表性」視若無睹,睜着眼說謊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