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馬來西亞] 蔡長璜/一場無止盡與未完成的對話

來自中產階級家庭的霍爾皮膚黝黑,即便在家裡,從小便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更不必說在牛津大學時無法融入英國上流階級的學生圈子了。1968年,他決定將自己定義為黑人,從此不再以西印度人自居,他坦言「英國是我的家,但我不是英國人……」這才是能夠讓他心安理得的身份認同。
' `1 I5 m; H& Y- A" nos.tvboxnow.com

( P% K0 E: X/ ]! U- i  T3 {: G/ C  jos.tvboxnow.com今年210日,英國社會學者、思想家霍爾(Stuart Hall)病逝,享年八十二歲,英國《衛報》(TheGuardian)稱其為「一名使人入迷的雄辯家與一位影響深鉅的導師」。* N, H( m9 \6 }# p4 M2 a( F
2012年度臺北雙年展上,我有機會透過英國當代藝術家約翰‧亞康法(John Akomfrah)的〈未完的對話〉(The Unfinished Conversation)影像作品,細細品讀霍爾藍調似的人生。雙年展主題為「現代怪獸/想像的死而復生」,德國策展人安森・法蘭克(AnselmFrank)邀來全球各地八十多位藝術家以開放式的視角,反思經由現代主義文化擴散之後衍生的諸多問題,並且藉由藝術實踐來審視、回應當今世界的混亂狀態,亦即「現代性/怪獸性」所帶來的歷史結果以及政治困局。
( f0 D  e  L+ r( Los.tvboxnow.com其中,亞康法便是藉由視覺化霍爾律動十足的生命歷程,反復地追問有關記憶、身份與種族之議題,其再現方式氣勢非凡。! d3 K; x7 j; T" a

, Q0 Z) F: S% `1 b) ros.tvboxnow.com亞康法在1957年生於迦納阿卡拉(Accra),幼年隨家人移居英國,現居住及工作於倫敦。他是著名電影導演與編劇家,由1986年開始至今,參與編導了將近二十部電影和紀錄片。他是「黑色音頻電影團體(Black Audio Film Collective)」的創辦人之一,這個藝術群體活躍於1982至1998年間,專門針對、並通過電影及媒體來探討、檢驗英國黑人的身份問題。tvb now,tvbnow,bttvb* h3 p1 R) e* Z! T% X3 Q" g
16年來,他們遊走於散文式電影,以及所謂的「有聲幻燈片文本(slide-tape texts)」的表現形式,試圖為移民或離散社群開創一種新的影像語言。一般來講,不管確鑿與否,觀衆總是期待從紀錄片中看到事實與證據,然而亞康法在其作品中卻刻意不這麽做。他擔任導演的第一部紀錄片〈漢茲沃思之歌〉(Handsworth Songs, 1986),由於打破了約定俗成的格局,並且毫不避忌地探討當代英國黑人社群的生存狀態,播出之後馬上引起了極大的回響及爭議。os.tvboxnow.com1 b, S5 x' I9 C: K2 D9 K# v5 w. c

8 ]; P. c& F! h' D9 @/ J4 I6 |〈未完的對話〉則是亞康法向霍爾致敬的作品,在臺北雙年展展出的亞洲首映版本為三頻道高畵質彩色錄像裝置;這名影像工作者與其製作團隊前前後後花了十年才完成所有拍攝工作,主要內容是以霍爾的生活、工作與演講為基礎。可想而知,如果觀衆對於這位主人翁過去的所作所為,以及型塑其做人之道和思考方式的時代背景認識不足,恐怕難以「同情的理解」的釋讀方式投入其中了。
2 p- C1 j# j! l# ?5 H公仔箱論壇
- D. O1 y* Y5 }# B2 T霍爾與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等人皆被視為當代英國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也是伯明翰學派的奠基者之一。霍爾在1932年生於英屬牙買加金斯敦(Kingston),自1951年到牛津大學深造之後,便一直在英國生活與工作。他專注於研究文化、權力、媒體與意識型態之間的關係,提出文化必須從社會形構、文化霸權、支配、反抗、鬥爭等不同角度加以考察;他也積極參與核減運動,常受邀到處演説,提出許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觀點。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4 U( t# P# c' ^' R
霍爾也是《新左評論》(New Left Review)最早的主編之一。1960年,《新思想者》(New Reasoner)雜誌和《大學與左派評論》(the Universities and Left Review)兩份刊物決定合併成為《新左派評論》,該雜誌聚焦於全球正義運動與反對核武運動,不僅僅聲討蘇聯紅軍入侵匈牙利,尚且撻伐英法聯手與以色列侵略埃及、而引發蘇伊士運河危機;這些事件導向了何謂「正統左派」之論爭。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6 c+ Y0 k' k& v. P4 _
來自中產階級家庭,霍爾中學時就讀牙買加學院(Jamaica College),身為牙買加葡萄牙猶太人、印度、非洲與英國的混合血統的家庭成員,其皮膚黝黑,即便是在家裡,從小便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更不必說在牛津大學時無法融入英國上流階級的學生圈子了。到了1968年,他決定將自己定義為黑人,從此不再以西印度人(West Indian)自居,他坦言「英國是我的家,但我不是英國人……」這才是能夠讓他心安理得的身份認同。. j& U# f) ^6 F5 |
tvb now,tvbnow,bttvb: B$ \! S# U0 `: b9 C( K8 M: b& L
就作品脈絡來看,亞康法將各種檔案資料,例如,主人翁家庭照、歷史事件片段、文學家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布雷克(William Blake)、伍爾芙(Virginia Woolf)等人的文本朗讀,還有霍爾自己的聲音、想法、回憶、創見與見解,分成「轉型之路」、「文化研究」、「多元文化之始」、「通往自由之途」等幾個章節貫穿起來,成就了複雜而誘人的敍事結構。os.tvboxnow.com' t) _4 S* q' i6 u" E" t4 c$ E  ?
暗室中那三個並置的巨大銀幕,隨機映顯出各種碎片化的音頻影像,這一刻是「爵士歌曲(平安夜)/生命誕生/殺敵作戰」,下一刻則是「暴動場景/結他演奏/越南農村(旁白)」或者「(紅色螢幕)/電視辯論(階級特權)/黑人小孩」,彷彿將個人印記嵌入不同的歷史時空或想像世界之中,形成一種相互激化的共振效應。〈未完的對話〉著眼於「身份並非一種本質或存在」的理論探索,即主體性是一個不斷流變的建構過程,用霍爾的話來説,「身份認同是一場無止盡與未完成的對話」。
, X9 [# a8 g. E* u%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