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S* K+ a- @6 r. p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先生劉克襄,如今一直被稱為「生態作家」、「自然書寫者」。而於我而言,他從來都是一位詩人。我讀過他最早的詩集、散文詩集,非常喜歡。多年後同他提起,他露出一貫的實實在在的笑容:「啊慚愧,都是少作了」。然而一個人的少作,隱匿其日後諸種心志氣質,如同最初的珍珠,含有即將射往不同方向的光華。 6 c. V& i# ]. b( Y% `tvb now,tvbnow,bttvb, `* V- c) X' D' Q8 c* h! Q7 i3 R
落筆之際,劉克襄早是為香港讀者熟悉的台灣作家。繁忙香港人嚮往台灣綠色慢生活,劉克襄關於生態和自然的書在香港都銷路不錯。而六七年來,他除了時常飛往香港行山,其關於香港山野植物的文章也陸續在本港傳媒如《明報》等刊出,並在嶺南大學客席講座,帶出了一批因他而開始關注香港山嶺的學生。於是,聽聞他出 版講香港行山的這本新書《四分之三的香港》,便趁他來港行山的好時機,主動要求,跟他走一趟。tvb now,tvbnow,bttvb( d {4 `2 S4 Z M# X G
) U! n3 H0 O0 l' ]$ Z% j+ Y來自台灣的視角 + W# S" ^0 z3 g( t公仔箱論壇' W4 N, c2 J; I
晨光大好,我們要走的路,是由馬鞍山梅子林,穿山徑行至茅坪舊聚落,再沿北港梅子林古徑,由北港村落出山。三段村子三段時光故事,這也是劉克襄書中香港行山26條路線之一。由新界、大嶼山、香港島到南丫島,這本書帶我們走出一個不一樣的香港。說是不一樣,一是因為這些路線是劉克襄自己連GPS都不用、由雙 腳發現古路一步一步行出來的—四大名徑和鳳凰山、大帽山、八仙嶺等不是這本書的目標,而是他所傾心的香港的「古道、村經」和「濕地環境的觀察」,而這些更具有特別的價值:「在郊野走路實際是一種對城市的反抗,透過走路,學習緩慢,透過攀爬,學習艱苦,我們從山裡得到一個龐大的非城市主流的價值。」此外,這 種不一樣,還來於他有別於香港行山客的台灣視角。 L6 d- |0 K$ m8 s" Ros.tvboxnow.com5 M- E9 ^+ k+ e o L. P
一路上,他由眼前身邊的大蕉樹、竹叢、黃藤,講述台灣與香港在風物和習俗上的不同,惋惜在台灣會成為本土之寶的,如何在香港未受到重視。腳下的古徑,由先人打石而成,他又遺憾如今並沒有查到資料有人去蒐集和整理這些當年的手工藝,不似台灣會把這些手藝和老師傅當成自己的寶貝。他講述香港的路牌如何由於英國 人的傳統而極富科學性與準確性,這也正是這個城市的獨特歷史帶來的。他手指身邊我等不能辨別的植物,講述香港二十四味涼茶的植物如何至今仍存在於本土山林,「雖然現在市面上可能用的廣東藥材,但這些植物其實都還在香港」,—話音未落,你頓覺傳統如何一直在我們身邊默然存在,而近年本土意識日益增強的城市 香港人,卻未必警醒它們的存在和嚴重流失。 + d# g- `- ]8 z( l# Fos.tvboxnow.com- S6 R) U. f! s9 i
這樣的視角是劉克襄獨有的,「台灣作家來這邊,從余光中年代一直到龍應台,寫的香港都不是我看到的香港。我看到的香港都是這種山野的香港,我覺得應該有這樣的角度去書寫香港。不是用香港的國際名望和經濟觀,而是用更多的香港的現在狀況透過這一部份來瞭解一下。」 7 B) b* E1 A' M公仔箱論壇 " M! Z( S6 v |" i6 I: u& c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台灣視角還帶來美學上的獨特認知。劉克襄眼中,香港的山水具有別具一格的美學,端看行者有無意識,這裡「山水勢常從海平面險峭拔起,猶若三千公尺高山的氣勢,各地山形又變化萬千,緊鄰城市,這便難得了。再者,或有山腳銜接涌地、基圍,或有山村座落密林、海岸,後頭風水林隱隱,或村徑只有一公尺寬漫漫蜿蜒, 更讓我覺得美好。」 ' K9 p( t! P% c s* b&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I- k# k: H8 @ 香港獨有的生態美學 1 J- m5 r$ k$ A$ H4 ltvb now,tvbnow,bttvb / `9 p( z% ~2 i/ A+ ttvb now,tvbnow,bttvb穿村愈多,劉克襄總結出一番專屬於香港的「生態美學」。「台灣因為拓墾歷史較晚,百年前漢番衝突劇烈,難以形成穩定的風水林環境,或者有,但不知如何論述,最近仿日本,學習里山,倡議水梯田,卻不知香港有風水林的存在更接近台灣山林的農耕內涵。」他在書中專文陳述這種嶺南已消失、而香港由於殖民統治下未 遭破壞仍然存在完好的「生態美學」:涌生鹹草,前有大榕。屋有黃皮,牆偎龍眼。村有白蘭,後有沉香。風水林24字「口訣」下,「這種傳統風水林意識,或許 帶有神秘的自然主義經驗,或因無知和畏懼衍生人生起落的迷信。惟晚近從生態學的角度評量,風水林其實涵蓋了多重的生態系統功能⋯⋯正是典型的人和自然和平 共處的重要例證。」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0 }) V8 `8 G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E$ y2 F5 f$ l8 \
鳥鳴啁啾,身邊茅坪荒村綠林,據劉克襄介紹竟別有淵源:「三四十年前嘉道理農場鼓勵農民上山開墾,後來農民撤走,荒棄梯田全長成了森林。」他停下腳步,放低背了七年、笑言「要和香港郊野公園一起消失」的背包,讓同行者逕自想像三四十年即有樹木成林的美好感覺,鼓勵大家可以由此堅定對森林保育的信心。公仔箱論壇; {& |9 y* K) @% K8 P& M.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