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呂大樂﹕佔中需正視社會動員問題

呂大樂﹕佔中需正視社會動員問題
) y2 V" S0 q" b$ W6 I

4 Z% x" a4 j. R& u* s6 G
' L) A. C8 G3 Kos.tvboxnow.com
os.tvboxnow.com, C/ X6 Z7 D* W" G1 d% N$ K% m+ k! L
所謂政治角力,最終可還原到4個最基本的形態。一是武力,二是議會內議事。這兩種形態代表兩個極端,前者是政治的底線,純粹以武力手段(例如軍事行動)來解決對手。後者是民主政制的理想狀態,完全通過議事、投票的方式,在正反雙方均接受的程序之中,達成妥協或結論。但以香港的情况而言,更常見的是第三及第四兩種。它們分別是社會動員和半公開的談判。香港鮮有訴諸武力來解決分歧,但同時亦因政制未完全民主化,其議會運作難以在民主程序上有一致公認的正當性,以至在好些具爭議的重大議題,往往都無法單憑議會內的議事程序,而得出一個可以平息爭論和得到廣泛認同的結論。在這樣的情况下,社會動員和半公開的談判成為了政治角力的常用手段。
' N2 M. s$ S2 w- T5 c" r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7 u1 Q! M- S0 z6 G2 w& z
在目前政改這個大議題上,暫時並不存在可以促成談判的代理人,因此基本上是以社會動員為主。而在社會動員上,由於泛民並無領導的能量,只能勉強緊隨其後,於是形成了一個頗為尷尬的局面:尷尬的是,坐在議事堂內的泛民政黨議員們,他們手上的一票可以影響到政改方案能否通過,可是卻愈來愈不敢獨立表態,而要左顧右盼,由社會動員代為作出決定。從某一角度來看,那是以民眾的意見為依歸,從善如流。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則泛民政黨已再不能有效地扮演政黨的角色,但求躲在群眾後面尋求掩護,而不敢憑着民選的身分,按其一向的政治主張而作出決定。在某個意義上,這是一種失去自信的選舉政治和政黨政治,是隨波逐流、意識形態上空白,處處被動,再沒有什麽獨立的角色可言。明顯地,這種情况並不理想,不過大勢使然,也實在難以對泛民存有什麽厚望。
8 T2 j  F3 V/ o
公仔箱論壇# ~$ E+ f; u2 t+ m4 t
( i6 O6 y; Z# \2 F7 p) \
泛民舊有凝聚核心再無號召力
. b, n: e1 F" D# w- N, ~% `' |  jos.tvboxnow.com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u  J# C4 W5 V6 e1 X+ l
剩下來的,就是社會動員。但社會動員又並非沒有它的問題。無可否認,「佔領中環」佔上了(相對的)道德高地,基本上已取替了泛民作為一個可以醞釀一套反對意見的鬆散政治網絡的地位,成為了反對派爭取政改的主要平台。它的魅力不在於它已經真的成為了一般市民大眾心中最認同和支持的一個政治運動,而是泛民的「政治招牌」早已褪色,舊有的凝聚核心再無號召力;作為一個平台和一個社會運動,它就在這樣的情况下成為了新的焦點。在泛民的道德號召力日趨衰落的形勢下,「佔領中環」成為了新的核心。就以「真普聯」為例,它的主張亦很難可以不通過「佔領中環」的商討而確認其正當性。在某個意義上,泛民的自我操作的能力亦告大大削弱。
3 K0 K3 A' x$ m4 B) U
公仔箱論壇2 S( E1 X5 P7 F
現在,「佔領中環」成為焦點所在,便難以避免要承受來自各個不同方面的壓力。首先,當泛民再無渠道或程序去凝成共識、共同綱領時,「佔領中環」便以一個新的平台的姿態出現,任何非建制的民主力量,都差不多必須通過它的商討程序來產生一個反映民間的民主訴求的方案。當然,這並不是「佔領中環」對各界所提出的要求,而是如上文所講,在目前的政治狀况底下,出現了這種期望與理解。不過,也正因為這樣,「佔領中環」也需要提高它本身的認受性,否則無論商討產生什麼結果,均可能會受到同一陣營內的挑戰。這個認受性的基礎不可能單靠指出商討過程如何認真、嚴謹而令人釋疑,而是必須回應他人對其組合的代表性的質疑。簡單的說,將來的商討過程,究竟應視為整個香港社會的縮影?還是熱心於民主化的人士的內部交流(包辦替代一般民眾來挑選可供市民投票的方案)?均屬必須認真回覆的重要問題。如果處理不善,「佔領中環」的認受性和公信力將大打折扣。os.tvboxnow.com) z- u' Y* e4 M; C. S. e
tvb now,tvbnow,bttvb5 ]: P$ D3 {7 R- ~1 ^
公仔箱論壇( P. J* @, a& l) ^& }( z! F) h/ h) i
佔中要維持單一集體特點非易事
+ e, p8 j) e/ J# s- Z4 H! n! t公仔箱論壇

: E7 C$ Q& d# S0 K$ |1 t9 z& `! w第二、儘管它不時受到外來攻擊,但更大的壓力其實源於內部。理論上,在最理想的情况下,「佔領中環」不戰而勝,毋須採取最後的手段便已經功德圓滿,勝利歸來。若從這個角度理解,「佔領中環」是一條溫和路線,北京的強烈反應是一種過度敏感症。可是,在現實之中,結果如何並非完全視乎採取行動的一方能否動員起來,還要看它的對手怎樣評估形勢,有何反應。在開始的時候,這是一場政治博弈,可是發展下來,便很難收放自如,繼續由一個角度出發,按原來的本子做下去。愈來愈多參與者會不再滿足於參與一個民主過程,而期望看到成果。「佔領中環」要維持其單一集體的特點,並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行動起來作為整個運動的其中一種選擇,很有可能會演變為事在必行。就算發起人未打算出手,很可能有人會急不及待,到時各自分頭去佔領中環。如何在這個聚焦的過程中,能繼續很有組織地以統一的意志去推行這個社會運動,是發起人所要面對的巨大挑戰。公仔箱論壇* g7 z/ j) w  D

: u2 y7 k3 T5 a2 U6 C" o$ `但是否要行動起來,這並不是一個道德、承擔的問題,而是關於對實力與形勢的估計。社會動員有兩種考慮:一是裝腔作勢,爭取社會支持,令對手因難以估計得失、成本,而願意讓步、妥協;二是直截了當——攤牌。觀目前的情况,參與社會動員的熱心人士,熱身已久,難以繼續按兵不動,無論手上的紙牌是強是弱,都想攤牌了。os.tvboxnow.com5 _) x! d& Z5 Y. f& R9 Z
( a. k2 K$ ?& R6 W7 ~
基於以上討論,我相信一定有人佔領中環,問題只在於哪路人馬?人數多少而已。不過,有一點我們是需要注意的:過去一直熱心參與的會覺得近期風起雲湧,山雨欲來,以至認為這已是終極談判、行動的時候了。可是,若我們多想一下,則應該不難發覺,其實時間尚早。現時只是序幕,好戲在後頭。tvb now,tvbnow,bttvb% [$ H& g( _1 O' s
5 u' ]' V5 Q  c3 }  [2 r7 ]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