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時事討論] 徐家健 經濟3.0: 經濟學解構四大支柱產業

徐家健 經濟3.0: 經濟學解構四大支柱產業
" Z) j* ]4 l/ n#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N+ N$ L3 Z+ Z! h. n! ?tvb now,tvbnow,bttvb

) d7 a) o* j1 t& h) K: w% zos.tvboxnow.com明天便是公布今年《財政預算案》的日子,大日子前夕,曾俊華司長在百忙中抽空與市民分享他對香港經濟發展的一些體會,都是老生常談。談到香港的競爭力,曾司長認為,必須了解香港當下的優勢和限制,以及環球經濟的最新動態;提到四大支柱產業,曾司長重申繼續做好支柱產業不是「食老本」,但我認為最耐人尋味之處,始終是四大支柱的由來:「回顧我們的四大支柱產業,它們都不是經由政府挑選,而是隨着我們本土和海外的經濟發展,經過市場競爭和淘汰,最後才能脫穎而出,有今天的成就。」
  E% Y# K+ u. `) O! p8 x+ V

) Y  s. s! P- i4 N; utvb now,tvbnow,bttvb說過了,按佔本地生產總值的百分比計,2011年佔4.5%的旅遊業理應是「四大產業」中最易被遺忘的「另外一個」(the other industry),其比重竟然比一直被政府左規右管的文化及創意產業所佔的4.7%還要低。近來最惹火的入境旅遊,佔的比例更低(3.8%),根本談不上什麼「食老本」【圖】。政府弄出來的數據自己最清楚,何解今天「四大支柱」的傳說比「四大天王」的名氣更屹立不倒?為4.5%辯護,一方面是替統計局的一番功夫講聲公道話,一方面是為旅遊業的實質經濟貢獻說句真心話。os.tvboxnow.com) P* b5 l; o- z' e

6 {9 d/ e5 H$ v3 Y* }) G8 \/ ~

5 Q( H1 ?& n7 `9 O5 K會計角度觀察旅遊業的啟示
% b7 E, B0 T! ~: U2 {tvb now,tvbnow,bttvb
tvb now,tvbnow,bttvb: M8 V4 x% I$ @1 ?* a* N. X& f( t- l9 M
「會計習作」(accounting exercise)是一些宏觀經濟學家愛用的伎倆。以會計方法比較不同產業佔GDP的百分比,一般不是在直接回答任何有意義的經濟問題,但有時以會計的角度適當地觀察,可能得到一些經濟啟示。
: `/ y. N0 @1 r- ]2012年,訪港旅客人次比之前一年上升了16%;同年,人均本地生產總值(GDP per capita)的實質增長率只有0.3%。從會計的角度看大致有以下三大可能: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X" o; ^) ^" r& m
tvb now,tvbnow,bttvb1 R* J3 c( g. G( X# @+ v$ ^
tvb now,tvbnow,bttvb7 g9 x8 ?$ B+ N+ x5 D
一、假設訪港旅客人數大幅上升大大增加了旅遊業收入,那麼結論只會是旅遊業佔GDP的百分比微不足道,否則整體經濟增長不會這樣差;os.tvboxnow.com$ R8 H7 X/ Z* ~: {( I! S! W
公仔箱論壇/ H  q; a+ ?& O  e% P- u
二、假設旅遊業佔GDP的百分比很高,但由於旅客人數大升未能帶動整體經濟高速增長,結論惟有是旅客人數大增對旅遊業收入起不了大作用;tvb now,tvbnow,bttvb8 F" ^  K" e; o. ~! P
tvb now,tvbnow,bttvb' q6 V* `$ j5 D8 k0 C
三、假設訪港旅客人數大增對提高旅遊業收入有重大幫助,再假設旅遊業佔GDP的百分比亦不低,旅客人數大幅上升於是令原本相當可觀的旅遊業收入更上一層樓,但由於最終整體經濟得益十分有限,旅遊業以外其他行業的收入必定是同時大幅下降抵消了旅遊業收入的上升。tvb now,tvbnow,bttvb* n9 G, }$ r) q8 u- I3 j5 _

+ z( D0 S/ c" Q; |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公仔箱論壇( U5 A- `3 s  G* q9 E5 Y( E
徵入境稅打擊經濟謬誤) S3 V1 h2 g/ ^! w
  H/ Q7 S+ q5 b8 }! ]
把產業分類比大小的會計習作有以下的啟示:深信旅遊業的份量在香港經濟舉足輕重的人,否定政府統計處數字的同時,不得不承認旅客人數大幅上升只能帶來極小的收入進賬。堅持每位遊客都為港帶來龐大經濟利益的人,只能選擇相信旅遊業作為四大支柱是言過其實,要不然便是旅遊業興旺的同時其他產業都在萎縮。至於其他產業萎縮的原因,可以是外圍因素拖累,亦可以是「擠出效應」(crowding-out effect)下不同產業顧此失彼的後果。公仔箱論壇0 v( i' @* z$ ^" k% ?

1 {* I5 V9 Y! I哪個闡釋才是真相?單靠會計方法把數字加加減減是不會找出答案的。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G2 J' Y/ E$ k( F  q3 I
os.tvboxnow.com2 a0 s' H! ^' \: T, s
tvb now,tvbnow,bttvb  C* D3 y0 F" z* ^
經濟角度分析旅遊業的問題公仔箱論壇  f) ?5 s4 ~% k, F
公仔箱論壇( i- ^0 o; r) w
「因為旅遊業是香港經濟支柱,所以開徵入境稅會嚴重打擊香港經濟」的說法,是牛頭唔答馬嘴的經濟偽邏輯。旅遊業佔GDP的比例是4.5%、15.2%,或是更高的比例,100元入境稅是不會令整個旅遊業消失的。用經濟學的術語,This is not the relevant margin。tvb now,tvbnow,bttvb2 s. S& I  C$ V) f

& o2 x/ G4 j4 M4 ttvb now,tvbnow,bttvb正如欄友曾國平引用我一位芝大老師魯卡斯的一句話:「我喜歡討論個別計劃的成本與效益,這似乎是討論問題的正確態度。」要回答的真正經濟問題,是100元的入境稅能夠減少幾多香港擠塞、將影響多少旅遊業及其他產業的收入?這些問題的答案都與旅遊業是否什麼四大支柱沒有什麼必然關係。官員政客口口聲聲說十年前曾考慮但難以執行,但十年多前的困難今天還有幾難?真正的經濟學者要問的是,徵收入境稅現在需要多少行政費用、這個行政費用是否遠超入境稅預計帶來的額外稅收?
8 m- {! j* c* [6 f
: q! |9 ?4 f- @$ ]+ F3 ~: n政治上的難,敢問善於內交喜歡迎難而上的有為政府,把入境稅改為空路海路都在徵收的離境稅,甚至把徵收的費用撥入一個叫可持續旅遊業長遠發展基金來投資提升基建改善旅遊服務質素又如何?
$ W5 i# |8 G# a0 P. k- D5 S4 @1 D

) f  p9 m9 \0 B: e* N! p' ^1 O, @2 U香港要好好發展任何一種產業,要問的問題不是這種產業佔GDP的比例有多高。政府考慮將影響到任何一種產業發展的個別計劃,要問的是:What is the relevant margin?真正要面對的選擇究竟是什麼?若不是A餐,B餐有幾難食?這才是討論問題的正確態度。+ f- G% |" L2 c/ T

' M2 |  t' f) V3 r4 b; J公仔箱論壇

* _  @3 Y# E2 Eos.tvboxnow.com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8 Z1 i+ T& ?* D; W7 k# S) u9 z科技大學經濟系客座副教授
9 f+ d1 y* t9 s公仔箱論壇
# j" z; U/ A! ^: x6 S9 Sos.tvboxnow.com% A3 @) ^6 }, M6 i6 [" R# A

4 k1 s. U2 l6 G4 N* X( L! j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