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日,記者從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獲悉,該所在汶川地震發生地──龍門山斷裂帶建設中國首個可收集地震前兆功能的地震預警系統。通過該系統能觀測到大地震前震源區的地面傾斜、重力、地電和地磁等物理量的變化,可為地震預報技術研究提供開放性數據支持。
3 }9 L8 _4 w p: Q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9 b! n3 y% m! R公仔箱論壇地震預報是世界難題,阻礙地震預報進步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的地震前兆數據。目前中國建設的地震前兆觀測平台站平均間距近100公里,成都高新減災研究所所長王暾指出,這樣大的間距一方面導致地震源區周圍的重力、地電和地磁等物理性質變化難以被檢測;另一方面難以確認個別前兆儀器異常變化是由於地下結構變化造成還是人為幹擾。
& k. m6 o: F S- [' z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s. \; r' V+ `1 w# F# @
王暾介紹,此次四川開建的中國首個具有地震前兆數據收集功能的地震預警系統通過科學規劃,儀器間有效間距將小於20公里,這些儀器都內置前兆傳感器,在建設成地震預警系統的同時,也會同步建成密集的地震前兆監測網。“新建設的地震預警網將具備提供地震發生前的前兆、地震發生時的預警、地震後的災情速報等功能。”
/ ~3 y* n+ V. r6 N4 ktvb now,tvbnow,bttvb
$ e7 _ ~+ b- }3 D; zos.tvboxnow.com對於密集前兆監測網利於剔除人為幹擾,王暾博士表示,人為的活動對地震預警監測的影響一般是局域性的,只能造成小空間區域內的擾動。地震造成的異常會造成較大區域的前兆異常,密集的地震前兆監測網中多台儀器可能檢測到前兆異常,這對於地震預報將是有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