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中國內地] 安度「人日」 長思因果敬畏

安度「人日」 長思因果敬畏
+ f! L8 s' K! v+ B% h* J- f# r/ m6 [- x
中國農曆春節過後的正月初七,是傳統的「人日」。這一華夏子孫共同「生日」的千古傳承,體現了中華文明自古「以人為重」的思想,更彰顯古人對「天道」的敬畏。這份敬畏,足令舊時的知識分子端品行、守節操;今天中國許多知識分子見利忘義,也正因心中已無敬畏。
% P' i6 H6 v3 P' ]/ D* {% E
: m5 r! |  B2 ^3 gos.tvboxnow.com
有關「人日」的確切來歷已不可考,但早在漢代東方朔《占書》中,即有「歲後八日,一為雞,二為犬,三為豕,四為羊,五為牛,六為馬,七為人,八為穀」的記載。也就是說,兩千年多前的古人,已將初一至初八,分別指定為上述八種生物的「生日」。3 K# S6 S% f7 A8 }, V& j/ E0 c

2 {1 K9 P" @/ `7 dtvb now,tvbnow,bttvb
華夏先民的這種「安排」,與西方《聖經》中描述的上帝創世紀故事頗有同工之妙,傳遞出中國古人對生命本源的認知,更折射中華農耕文明的深厚意蘊。
& W, \) U+ e  Q" P/ STVBNOW 含有熱門話題,最新最快電視,軟體,遊戲,電影,動漫及日常生活及興趣交流等資訊。
( K4 v1 a% L: w+ o( p4 ^tvb now,tvbnow,bttvb
雞、狗等「六畜」,皆為維持農業生產的基本資源,而人是生產的主宰、資源的利用者。但在古代惡劣的自然條件下,人能否善用這些資源以有所收穫,還須老天幫忙,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也正因如此,初八「穀日」被安排在「人日」之後,既寓意收穫須憑人的努力才能達成,亦暗寓人要想獲得糧食這一萬民之本,不單要抵禦蟲雹旱澇等天災,更得順應四時物候,尊重自然規律,所謂「天時、地利、人和」是也。
4 Q7 i1 I' ?0 [* Z5 I7 E公仔箱論壇. H' e7 [7 n: g3 E' F3 v
大自然生滅不息,循環不止,以其大象無形,教予人無窮學問。人於自然中耕種、勞作、繁衍,獲得物資同時,也汲取豐富的精神養分,在與宇宙萬物的不斷對話中,窮天究地、溯古探今,不但努力探尋天、地、人的關係,更試圖解開「我是誰」的哲學終極之謎,直面「於天地之間,我將何以立世,何以自處,又將以何面目示於後人」的人生大問。tvb now,tvbnow,bttvb# L, Z! d. P2 `, X9 T
公仔箱論壇. A4 c! G  m1 c- T8 n/ |6 ]1 e" u5 Q
中國古代許多有關「安身立命」的重要哲學思想,正是濫殤於這日積月累的自然之學,茁壯成形於農耕文明的滋養,並經由一代代的知識分子存之於心、宣諸於口、付之於行,通過典籍、文章、戲曲、詩詞乃至逸事等方式,為後人呈現出獨具風骨的多彩世界。公仔箱論壇$ u2 m& d3 z* L! N$ z* {
tvb now,tvbnow,bttvb- i0 x! _, E, G$ u! y/ Q1 G
身體力行「仁者愛人」的儒家先師孔子、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而解綬歸田的魏晉詩人陶淵明、為「留取丹心照汗青」甘願殺頭也不投降的南宋名臣文天祥、抬棺上疏怒罵皇帝勞民傷財以致「家家皆淨」的明朝諍官海瑞、清末起義失敗從容就義的女革命黨人秋瑾……或恪守人生信條、或甘願為民犯險、或捨小我取大義,於生命燃熄之間,通達了人生的價值取向。
! s! ]' m% ]$ m9 `! _9 V' `公仔箱論壇os.tvboxnow.com( `& B# H; h0 q' D/ T( _  h5 h
這些知識分子某些行止固然不脫時代束縛,但卻無一不在「是」與「非」的面前,作出了經得起後世檢視的人生選擇。而他們對身後之名的執著追求,正是出於人生在世,當「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敬畏。os.tvboxnow.com" m2 [( q0 k  n

, O; Z( b2 u1 y) [os.tvboxnow.com
當今中國的知識分子,多膜拜而少敬畏,既膜拜權力、也膜拜金錢,重眼前蠅頭之利,而不顧身後之名,是故現實當中,無所畏懼者大有人在:為賄買院士名額的貪官違規背書者有之,假貨橫行之時為不良廠商站台澄清者有之,因導師高就卻不能分肥、憤而「扒糞」舉報者有之,將曝光醫院小病大醫亂收費醜聞的醫生視為敵人者有之。tvb now,tvbnow,bttvb4 g% u! C8 W5 N9 r. S

' E7 `/ |6 ^9 t% V2 F2 `- h
當一眾憤世嫉俗的網民,不屑地將專家呼為「磚家」,教授喚作「叫獸」,知識界尊嚴何在?風骨何存?
2 V$ @  M7 a( `1 m; w" ~4 `tvb now,tvbnow,bttvb
8 n2 C5 ~# s/ n- S' }公仔箱論壇
許多人將如今知識界利慾多、真話少的現狀,歸因為歷史。但同樣是歷史,為何兩千年來,由秦始皇焚書坑儒,到滿清盡佔中原,即便在遍地肅殺的秋風中,中國知識界賴以「安身立命」的風骨,也始終未曾斷絕?又為何現今一些知識分子,連為人處事的小節亦不能保,連人命關天時的一點仁心也不能存?
; s8 R2 _" {. i+ B8 M
! s; T( {8 r) p/ o9 }4 F4 |2 Ptvb now,tvbnow,bttvb
大年初七的「人日」,是每個華夏子孫的生日。人生在世,當然不免要探究生而為何?但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人人各有所本。古人有詩云:「春度春歸無限春,今朝方始覺成人。從今克己應猶及,顏與梅花俱自新。」「克己」並非人人能夠做到,但「人日」這天,於登高、懷友、宴飲之際,卻大可問問自己「所本為何」,心中是否有所敬畏?
冷眼旁觀天下事  笑談細看風雲變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