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股票] 新地重金注大陸 長線回報佳 今財年售樓目標280億

新地(0016-HK)上周以創滬地價新高的217.7億元人民幣獨資投得徐家匯中心項目地皮,備受市場關注,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昨透露,徐家匯項目總投資額達400億港元,預計將有40%樓面於未來5年出售,料可套現200億港元,其餘60%樓面將興建作投資物業,預計為集團帶來長期穩定的租金收入,並強調無計劃就地皮進行融資。
香港《文匯報》報導,縱然新地是香港數一數二的「大孖沙」,全年基礎溢利達186.19億港元,但投資徐家匯項目已達400億港元,對集團而言確實是一個極度龐大的投資。郭炳江表示,徐家匯項目會是集團未來租金收入增長重點,第1至第3期的銷售可套現200億港元,而目前集團的淨負債比率低於13%,即使計及徐家匯支付的地價,負債比率仍少於20%,屬健康水平,故無需要融資。

集團指出,徐家匯是上海三條地下鐵的交匯站,項目將包括有高級寫字樓、商場及酒店物業,除了58萬平米樓面外,亦包括12萬平米的地下面積,故整個項目總營業面積達70萬平米,實際平均樓面地價為每平米3.09萬元人民幣,即每方呎約3600港元。而項目分為4地塊,1號至3號地塊將會用作出售,而4號地塊中的1號塔樓將會興建成浦西第一高樓,作投資物業用途,而2號及3號塔樓亦會用作出售,另會興建商場及步行街作收租。集團預期,項目中約有42萬平方米的樓面面積將會用作投資物業用途。
另一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聯認為,徐家匯如同香港的銅鑼灣,集團可憑藉過往興建ICC及上海發展的經驗,有信心可做好徐家匯項目,同時看好大陸經濟會繼續增長,亦有信心大陸項目有足夠的資金可以回籠,預期於2015年底,上海投資物業部分可為集團帶來約30億港元租金收入。
執行董事兼首席財務總監陳國威補充,計及新投得的上海徐家匯地王項目後,集團在大陸投資佔總資產比重已達25%,大陸業務佔比明顯加強。
被問及近年大陸經濟有放緩跡象,集團在徐家匯項目的出價是否太過進取,郭炳江回應指,大陸政治、民生及經濟都會有風險,但徐家匯項目乃經過董事會兩年的討論,集團相信以中長期而言,大陸一線城市增長速度雖放緩,但投資風險較低。郭炳江補充,目前大陸有8,000多萬方呎的樓面面積有待發展,除非有非常好項目,否則會集中做好現有的工作,暫時不會再考慮投資其他大型項目。
面對「3D」重稅辣招及一手住宅銷售新例影響,新地於本財政年度於香港及大陸的賣樓目標只有280億元,較上年度賣樓收入減少15%,新地聯席主席兼董事總經理郭炳江坦言,新措施對豪宅市場有影響,由於中小型住宅需求大,集團買地策略會跟隨市道而行,未來會集中發展及銷售中小型住宅為主,有信心銷售金額能達標。他又稱,外圍因素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未來香港樓價難測,不過,他預期,大陸經濟維持在7%至7.5%,香港經濟亦會持續溫和增長,市民工資會上升,對香港樓市有正面作用。
郭炳江表示,香港一手樓交投受到《新一手樓條例》影響,發展商需要進行多項準備,務求符合政府對賣樓書要求,令過去數月香港發展商推盤放慢,但發展商對條例開始「上手」,集團會加快售樓書的準備功夫,及加快準備預售樓花同意書。他透露,集團亦會拆售車位、已持有多年的非核心商場。

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指出,今財年銷售目標為280億元,其中190億元來自香港,未來9個月會推售屯門站瓏門2期、港島西Imperial Kennedy、粉嶺住宅項目、元朗東爾巒、西九龍天璽新一批單位,及觀塘海濱道和港島南區黃竹坑道商廈;其餘90億元來自大陸。雷霆坦言,「3D」重稅對豪宅市場有影響,市場需要時間消化,預期明年初豪宅交投將會回升,主要因為豪宅供應有限,而且大部分豪宅持有人財務健全,他對未來9個月推售的香港豪宅項目有信心。
郭炳江指出,香港自第二季受新措施影響,成交下跌,目前成交主要依賴本地買家,並以用家為主。由於香港按揭利息低企,租金上升,以及市民收入持續增加,相信仍可吸引市民買樓;建築費用上升,相信亦可以吸引市民買樓保值。

被問及對香港樓市走勢看法時,郭炳江表示,由於外圍因素存在很多不明朗因素,樓價難測,但預期,大陸經濟增長維持在7%至7.5%,香港經濟亦會持續溫和增長,對香港有正面作用,集團會跟隨一手市場走勢來定價。   
郭炳江表示,公司買地會視乎大陸及香港經濟形勢,例如香港能否吸引外資等因素,集團買地策略會跟隨市道而行,未來會集中發展中小型住宅。雷霆補充指,早前投得的將軍澳、東涌、北角及元朗等數幅地皮均會用來興建中小型單位, 未來會繼續積極投地。他又稱,一直按以往速度銷售,並無因為購入上海徐家匯項目而加快銷售速度。
另據《星島日報》報導,新地收租物業表現繼續強勁,惟物業銷售大幅倒退,拖累截至6月底止全年純利下跌6.4%,至403.29億元(港元,下同);每股盈利15.28元,維持末期息每股派2.4元。新地副董事總經理雷霆昨日表示,今年度售樓目標為280億元,香港和大陸分別為190億元和90億元,較上個年度減少15%。
撇除投資物業公平值變動,期內核心純利為186.19億元,按年跌14.1%。期內物業銷售收入按年減少46%,至200.6億元,其中香港物業銷售收入為163.22億元,倒退53.7%;大陸銷售收入36.1億元,增長逾1倍。期內合同銷售總額為329.05億元,減少14%。
年度租金收入則維持雙位數增長,總租金收入上升11%,至160.19億元;中港兩地均因為續租和新租租金上升,保持上升趨勢,其中香港租金收入132.89億元,增長9%;大陸租金收入20.67億元,增長28%。
於6月底,新地香港總土儲為4660萬平方呎,包括2860萬平方呎已落成投資物業,以及1800萬平方呎發展中物業。此外,新地持有超過2700萬平方呎農地,大部分位於新界現有或計畫興建的鐵路沿,並處於更改土地用途的不同階段。大陸土地儲備為8110萬平方呎,包括7160萬平方呎的發展中物業,以及950萬呎的已落成物業。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