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股票] 國策解碼:反貪或淪口號 消費股謀翻身

每年「兩會」,反貪腐都成為內地輿論焦點,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十八大後的多番高調表態,無疑令外界期望升溫,甚至拖累多個板塊,包括百貨、濠賭、奢侈品等股價下挫。不過,內地法律界多年來提議的《反腐敗法》一直無法出台,相信習李班子要將之提升至法律層次亦不容易,一旦兩會過後淪為口號,反腐敗受災股反而有機會翻身。
無法可依成障礙
內地目前有關反貪的文件、條例多如牛毛,有統計指,中央近十年內已經公佈2,000多項與廉政相關文件,但一直以來,卻從未推出一份專門的反貪法律,使內地反貪一直處於「無法可依」的尷尬局面。與此成對比的是,香港的《防止貪污條例》、美國的《政府行為道德法》在治貪方面都是成績斐然,顯示出法治的重要。


《反腐敗法》的缺乏,並非中央的疏忽,而是中共體制使然。按照「黨大於法」、「黨管幹部」的原則,中央對於貪污官員的處理,一定要通過紀委進行,先以「家法」伺候,其後再移交司法機關。至於反貪污局、檢察院、監察部等一眾法定反貪組織,只能等到紀委有調查結論後,才能「收order做嘢」。


然而,紀委只是中共內部組織,而非政府部門,沒有任何法律地位,更不是執法機關。如果《反腐敗法》通過,紀委不能成為執法主體,只能把反貪主導權移交檢察院等法定組織,這等於法律凌駕於中共之上,是中央無法接受的。

習總的連番講話,網絡反腐的興起,說明中央的確有打壓貪腐的誠意,甚至在今年「兩會」上,對於一向被視為「反貪試金石」的官員財產公開,可能推出一些突破性措施。不過,政治體制上的局限,使中國反貪任務面臨艱巨局面。內地官場的「送禮文化」、「人情文化」已經根深蒂固,如果沒有專門的法律治理,恐怕難以杜絕,很可能在避過這一輪領導人上場立威的風頭後,又再故態復萌,本港上市的內地高端消費股,不宜一味看淡。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