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消息不斷的利豐(494),近日又再流失多一名客戶。擁有Kate Spade、Juicy Couture等品牌的美國零售企業Fifth & Pacific(F&P),與利豐的分銷協議於1月底到期後,決定和利豐「分手」,改用自己的分銷部門處理。分析員指F&P的收入,雖然對利豐來說是微不足道,但事件反映利豐作為「中間人」的角色日漸式微,擔心這趨勢持續,利豐這採購王國將逐漸下沉。
記者:吳綺慧 鄭柏齡
利豐自1月11日發出歷史性盈警以來,股價猶如墮進「無間地獄」,不斷沉底,昨又再瀉4%,至10.12元,創三年半以來新低。短短一個月內,利豐股價已累跌27%。
F&P於紐交所上市,前日向證交會提交的文件中表示,公司與利豐的分銷協議已在1月31日到期,並且不會再續約,改為由自己位於俄亥俄州的分銷部門處理。F&P未重組改名前稱為「Liz Claiborne」,09年和利豐簽定獨家採購代理協議,為旗下所有服飾品牌進行採購分銷。對於客戶流失事件,利豐發言人在截稿前仍未有回覆。

分析員憂代理角色玩完
有外資分析員表示,F&P的生意佔利豐的收入僅屬微不足道,但再有一個客戶「走人」,給市場的訊號卻是相當負面:「F&P未出售主要品牌Liz Claiborne時,規模比較大,現時的生意應該得好少,我估0.1%都未必有,對利豐的財務可以話係『零影響』。不過,繼Carter's、Wal-mart都開始建立自己的採購、減少依賴利豐之後,又一個well known的客人走,就更加令人覺得代理角色已經無得玩。」
該分析員續指,F&P和利豐合作四年後即分手,估計是利豐未能達到客戶標準所致,市傳利豐在採購過程中曾延遲交貨,導致F&P今次「飛起」公司。
F&P主席William McComb於去年第三季業績時曾表示,期內有貨運(shipments)延遲的情況,原本公司計劃將俄亥俄州的分銷部門關閉,逐步改由「第三方」(third parties)處理,但卻出現問題,故短期內決定繼續用俄亥俄州的部門運貨。

■面對利豐又再流失客戶,身為主席的馮國綸應該都幾頭痛。

Juicy Couture

■飛起利豐的F&P,擁有Kate Spade、Juicy Couture等品牌。 張柏基攝
「轉型陣痛會好漫長」
利豐的經營模式能否持續,近期備受市場關注。去年利豐大客之一的美國童裝零售商Carter's,宣佈自行在港設立採購部門,減少透過利豐買貨。利豐第二大客戶Wal-mart去年亦更改採購協議,當時有券商形容Wal-mart正開始自行採購,終有一天或會終止向利豐買貨,以降低成本。
瑞信零售股分析員陳偉邦認為,F&P不續約對利豐財務上沒影響,只是擔心客戶流失情況會持續:「內地人工越來越高,採購成本急升,主要仍靠在中國採購的利豐,已經無乜優勢。至於轉型做品牌管理,又未成氣候,利豐轉型的陣痛,會好漫長。」
利豐現時其他大客
• 美國百貨公司Kohl's
• 澳洲大賣場Target
• 美國百貨公司JC Penn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