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股票] 理財第一波: 小心內地「雷曼事件」!

 ,  描述: 中大高級講師李兆波
本帖最後由 chin2009 於 2012-12-22 05:53 PM 編輯

中國銀監突然要求內地各大銀行於15日內,就銷售第三方理財產品流程進行全面清查,主要是保險、信託及基金業務等,
包括那些公司的實力,銀行銷售系統及職員銷售手法等。
有時候會途經內地的銀行或到其網頁瀏覽,自己亦有內地銀行的人民幣存款戶口,

我發覺內地的銀行有各式各樣的理財產品,但感覺是良莠不齊,回報及收費差異很大。
以香港的角度看,吸引力不大。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內地的經濟發展高速,但投資環境卻追不上需求。

富有人多,優秀的投資產品少,房地產常常有宏觀調控,而A股市場只重融資,不重派息,
而且企業的質素參差不齊,不少管理混亂,香港某些民企反映了部份的事實。
因此有方法的內地人早已把資產帶到香港及海外投資。




客戶未了解風險香港的房地產市場是其中一個吸引的項目,股市是另一項。近年富有的內地人開始注重醫療及保障,
他們亦會在香港以大額的付款購買各種保險及基金產品。
香港的金融從業員普遍的水準算是不錯,但在金融海嘯後更加需要加強監管的培訓。

相比起內地,即使香港有悠久的金融歷史,仍然有雷曼迷債事件的發生,
這顯示了銷售的監管出了很大的漏洞,包括銷售人員的知識水平及手法。
那麼內地又如何?報章報道了他們銷售時只以簡單的影印本單張作講解,

亦未有向客戶詳細說明風險、回報及當中的利益,這跟香港的雷曼迷債何其相似。
只要那第三方的產品未能提供提及的回報,甚至令客戶沒法取回應得的,

整個系統產品便告失效。
內地古怪事件經常發生,投資者宜在購買金融產品前多花時間,

不明白便不要買好了。


1

評分次數

  • goldmonk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