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堂台灣企業史上,最貴的管理課,它的學費高達 8,800億元。主角,是台股史上,唯一兩度股價突破1,000 元的公司:宏達電。
在智慧型手機戰場上與蘋果、三星鼎足而立的宏達電,過 去一年,手機市占率腰斬,股價從1,300元到外資唱衰只值 160元,市值蒸發8千億,宏達電到底做錯了什麼?
第一、組織膨脹》大家搶做前端研發 沒人想做苦工
2011年,宏達電全年營收成長近7成,面對市場大幅成 長,為了因應應接不暇的市場需求,每個月推出一款新產 品,員工人數也在一年多內從8千多人一口氣成長到 17,000人,組織膨脹了一倍。
一位剛離職的軟體專案經理表示,宏達電的產品開發流程 分為前端的研發與後端的專案管理,在機海戰術如火如荼 進行時,每個工程師身上至少都背著三個以上的案子。但 「專案管理要追issue﹝問題﹞,做苦工,待遇與能見度都沒 有研發端來得好,變成所有人都去搶研發,不想做專案。 」
第二、引進不適用的外籍人才》評估不當 90億購併案一年玩完
2010年8月,宏達電為了因應快速擴大的國際市場,迎來 一批前索尼愛立信中高階主管,希望幫助宏達電做全球布 局。業界盛傳,這批外籍兵團的薪水遠超過一般科技業水 準。
「這些外籍人才,是說的,比做的多。」一位王雪紅核心 幕僚坦言。這些外部人才進入宏達電後,遇見問題的典型 做法,是花大錢聘請顧問公司、買公司,花錢不手軟。
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宏達電去年8月花90億台幣買下51% 過半股權的美國潮牌耳機公司Beats。原本策略是藉由 Beats的流行時尚形象,拉升自己的品牌地位,但不到一 年,就以帳面虧損1.5億台幣的價格,賣還給Beats一半股 權。而這只是過去兩年來,宏達電外部人才加入後,評 估、執行不當的重大案例之一。
第三、螺絲鬆了》對上三星、蘋果 旗艦機卻連爆瑕疵
一位在宏達電待超過十年的人士坦言,過去兩年來,不少 人到宏達電的心態,是只想搭上一台順風車,在意的是出 國開會可以住哪家飯店?配到什麼等級的配車?薪資結構 可以談到多高?
隨著股價不斷攀高,人力不斷增加、組織不斷膨脹,「有 多少人還記得當年宏達電拚上來的精神?」這位宏達電主 管坦言,「我們的螺絲鬆了。」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今年宏達電力推的旗艦機種 「OneX」。
這款號稱全世界第一支結合四核心晶片、Android 4.0系統 以及高速相機連拍功能的手機,讓周永明拍桌大讚 「Damn good!」﹝棒透了﹞,推出後卻接連爆出「螢幕有黃 斑」、「容易當機」等產品瑕疵。
事實上,One X的瑕疵問題,只是表象,讓周永明慢慢感 受到危機的是銷售數字。「過去半年多來,各分公司提報 的銷售目標,一直在下修。」一位負責供應鏈的宏達電內 部主管透露,問題不僅僅出現在產品,而是競爭對手實在 太過強大。
「外資看到的是我們被三星、蘋果夾殺,我們看到的,是 三星、蘋果兩強之 外,市場上一定有第三名生存的空間。」一位核心幕僚轉 述王雪紅、周永明的想法指出,智慧型手機是最貼身的個 人化資訊產品,沒有消費者會希望他拿的手機,跟別人一 樣,這就是宏達電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