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石鏡泉
經濟日報副社長兼研究部主管
欄名:經濟與投資
昨日筆者在《經濟通.選股情報》欄有如下文︰
月前不少投資者認為甚麼都升到失控,金升、油升、通脹升,故就股跌、美滙價跌。到今天,我們卻看到金跌、油跌、通脹可控(起碼溫總如是言)。當這三者都可控時,股與美滙就會不跌而可望升。
近日美股升是由其因,因為:everything under control。港股今日(28日)(或起碼在一段時間內)亦應升了。
昨日(27日)22000可守,在7月時且看能否上越23500了。
為甚麼通脹可控就可以股升?又是否溫總講通脹可控,就信中國通脹可控?這兩個問題涉及3個認識。第一個問題涉及對經濟學的認識;第二個問題涉及對國情和主婦智慧的認識。
不宜以傳統方法壓通脹
從西方經濟學上言,每當通脹上升,央行就會傾向加息以壓通脹。1994年美儲局長格蘭斯班謂要消滅通脹於萌芽狀態,而迭連加息7次,共加了3.5厘。港股亦自1994年1月的12000點,下挫至翌年1月的7000多點,到美儲局停止加息後才見回升。為甚麼1年後,美儲局就把通脹之芽滅掉?筆者認為不是,因為自90年以來,美國的通脹率就因中國平價貨品大量入口而年年下跌。在整個90年代,美國基本上是沒有通脹壓力,有的是格蘭斯班的錯覺。未為美儲局長前,格蘭斯班是位知名經濟分析師,以準見稱,故能靠賣經濟分析維生。他94年看通脹萌芽,是因為當時的大宗商品CRB指數趨升。據以往經驗,凡大宗商品價升通脹便來。但他沒有看到中國工廠平價勞工的因素。物料價升人工平,出廠價持平,零售價不漲,通脹便難來。筆者認為94年格蘭斯班的消滅通脹於萌芽狀態一役,是判錯症,落錯藥。
假如筆者之分析沒錯,則大家應要明白一點,在今時快速變幻之市,一些傳統認識可能已再不能解釋當前事物,故一些傳統手段可能不足以應付今時的非傳統危機。能解困的還是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解決。
近月來的金升、油升,一個主要原因是美國大印美鈔,日本大印日圓,中國大印人仔。今時中國已採緊縮政策,美國完了QE2後,不會有QE2再版形式的QE3,而是應會較針對、刺激國內經濟的措施。這在某一程度上,是美鈔減少了印刷速度,歐債危機亦見有了個解決方案(債權人將債務延長30年)。這些金融動盪一停,價格波動的壓力就可去,故近日金價跌,油價跌。
溫總在《金融時報》的文章重點不是講中國可戰勝通脹,該部分只用上70多字,其餘的900多個字,是講中國怎去應對這次金融危機。我們都知中國是在2008年8月雷曼爆煲後,中國在同年11月已啟動4萬億救市工程。當美國在2009年3月開始救市時,中國已於同年6月開始動態微調即退市。到2010年美國要推QE2刺激經濟時,中國已在2010年起加存準金率和加息。溫總之文其實是向老番「晒冷」,中國的財金政策是緊扣經濟步伐,是Pro-active,不是後知後覺。事實上今次金融海嘯中,中國能免於難,確是因為中國的財金政策進退得宜,靈活但有序。
或有謂中國壓通脹仍未有成,菜價仍貴,肉價仍在漲,溫總仍謂年底通脹可控,這是否大隻講?是否大隻講要等到年底才知,投者資者又憑甚麼今時去信溫總?筆者認為只要知些國情、菜情、豬情,也可以得出溫總的結論。
國家統計局於6月24日公布的「50個城市主要食品平均價格變動情況」顯示,6月以來,主要食品價格上漲範圍並沒有擴大,但是豬肉價格的漲幅卻值得關注,6月以來,豬肉價格漲幅連續兩期排名主要食品價格漲幅前三。
數據顯示,6月中旬(6月11日至21日),在受監控的29個規格品當中,有17種規格品價格較6月上旬有所上漲,佔比59%,與上期持平;另有2種食品大米和羊肉價格持平於上期。此外,有10種規格品價格較5月下旬有所下降,佔比34%,也與6月上旬持平。
6月中旬漲幅最多的三種食品分別是:大白菜上漲11.7%,豬肉五花肉上漲4.3%,豬肉後腿肉上漲4.1%;而6月上旬,漲幅最多的三種食品分別是:大白菜上漲7.4%,芹菜上漲4.7%,豬肉後腿肉上漲4.6%。均涉及豬肉。
前期漲幅較大的雞蛋價格6月中旬有所回落,數據顯示,6月中旬散裝鮮雞蛋價格為每公斤9.9元,較6月上旬下跌1.2%。6月上旬鮮雞蛋價格一度超過每公斤10元。此外,黃瓜、西紅柿、豆角等蔬菜由於季節等因素,目前仍處於下跌通道中。
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近期生豬同比漲幅高,主要是由於去年同期豬價過低造成的。從後期走勢看,生豬養殖效益的好轉,有利於進一步調動養殖戶補欄的積極性,增加後期市場供應,進而有利於豬價穩定。但由於目前豬肉價格漲幅大幅度低於生豬價格漲幅,後期豬肉價格可能有一定程度的上漲。
澳新銀行中國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認為,從歷史周期來看,豬肉價格一直是中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重要領先指標。從目前的態勢來看,豬肉價格仍沒有見頂迹象,鑑於其一般領先於CPI通脹率兩至三個月見頂,這意味着中國的CPI很難在今年第三季度底前見頂。
劉利剛認為,一旦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將會造成中國CPI通脹率上升0.036個百分點。從目前的態勢來看,生豬價格的同比上漲幅度已經遠遠超過豬肉的同比上漲幅度,這導致了未來豬肉價格進一步上升的可能性較大。如果豬肉價格同比上漲超過50%,將帶來CPI通脹率上升1.8個百分點,並造成未來數月中國的CPI同比上漲超過6%。
豬肉價有望半年後下調
豬肉價升,是因為供應失衡,要解決這個問題,不能夠靠加息,加存款準備金率,而是要靠鼓勵農民多養豬。按常規,在目前高價刺激下,之前一度沉寂的養豬農會再度快速增產,母豬懷孕要3個多月,仔豬要6個月至8個月才可出欄,故新一批生豬,可望於年底至明年初上市,屆時豬肉價才可望回調。
中國的養豬業是小農飼養為主,信息不暢,經常會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故中國的豬肉價升跌個一年多的周期。2006年肉價大跌,2007年因養豬少供應少而肉價大漲,2008年漲跌互現,2009年肉價不振,2010年肉價又漲。按此到今年底,明年初,豬肉價應又下。
今時中國通脹受三大範疇影響,一、油氣電、交通費,這是中央常控項目,漲不足懼;二、樓價、租金,這是中央今時主控項目,能漲多少?三、菜籃子,今時豬肉價貴,但菜價已穩定,還有阿媽是可以少買豬肉多買雞、豆腐。這是主婦的智慧,即是經濟學家講的替代作用。整個菜籃子中,不吃或少吃豬肉不會死人,但不吃飯就會死人。所以米價貴,較豬肉貴才是中國民生的最大危機。
如大家細看上文的豬價細節,應知不要光以今時豬肉價來判中國通脹率。事物是發展的,要看未來通脹率,就要看六個月之後的仔豬出欄數,而不是今時肉價30元一斤,不然就會重蹈格蘭斯班在94年的覆轍,有錯覺冇正確。 |